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202508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5-07-08 12:56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字体:[ ]

蔡犇委员:

您在台州市黄岩区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黄岩区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086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黄岩区以“构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建网络、育名医、促产业、强民生、培特色、扬文化、保健康”的中医药发展思路,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双课堂+实践”模式,绘就中医药文化传承新画卷

我区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多举措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建设上,将《中医药与健康》纳入五年级校本课程,围绕“天人合一、治未病”理念,开发三大课程模块、36个主题故事单元,以情境化教学实现中医知识通俗转化。实践教育方面,构建“基地+项目+评价”三位一体体系,建成12个中草药研学基地。其中,院桥中心小学打造中草药种植长廊,开发“识药-育苗-炮制”全链条劳动课程;平田小学依托省级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开展“小小李时珍”项目式学习。同时,自2018年起,依托区中医院、沈宝山国医馆打造第二课堂,开展120余期草药认知、炮制体验等活动,惠及6000多组家庭,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深耕资源禀赋,全力打造黄岩特色中药材产业新高地

立足本地自然优势,积极构建环长潭湖“黄岩地产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建设中药种质资源育繁中心、地产药材初加工中心以及陈皮、玫瑰花等产业的中药产品研发加工中心。秉持“生产筑基、观光引流、综合赋能”理念,打造三类特色中药材基地。同时,借智高校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团队精准锁定无核桔、椪柑作为“黄岩陈皮”基原品种,从菜头肾中分离3种新成分,为道地药材开发提供核心技术储备;浙江中医药大学张水利团队深入大寺基林场,鉴定数百种药用植物并发现新纪录品种,为资源保护与开发绘制“精准地图”,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效能转化。下一步,将配合“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在大寺基林场建设500亩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布局菜头肾、黄精等种苗区,落实中药材保险政策,协调金融资本对接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三、聚才育才强根基,全方位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我区持续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一是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校招、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多元渠道吸纳中医药人才。2024年校招16人、公开招聘15人;2016年定向培养的9人中已有4人毕业到岗。2023年人才专项政策出台后,2024年成功引进1名正高级中医药人才。二是在人才能力提升上,实施“万医进修”计划,12名医师参训;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21年以来22名医师参与;开展“西学中”培训,推动中西医融合。三是在学科建设中,搭建科研平台,为名医工作室、特色专科带头人兑现补贴12.4万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全区卫健系统在编中医药人员145人,培育市级名医工作室1家,省级基层名中医4名、市级名中医1名、市级中青年名中医1名、市级基层名中医7名、区级名中医20名。

四、政策赋能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我区出台《黄岩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企业梯队、创新活力、要素保障5个维度赋能制造业,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医化产业向药品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延伸的针对性举措。同年9月,台州市府办印发《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聚焦产业规模扩大、创新研发、优化升级等关键环节给予资金补助,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下阶段,我区将精准落地各级利好政策,以政策红利激活中医药传承创新动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全力开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五、非遗传承赋能,擦亮中医药文化金名片

我区传统医药类非遗资源底蕴深厚,现有五项代表性项目,其中中药文化类占三项。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沈宝山中药文化”保护单位,沈宝山国医馆构建起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推广平台,先后获评“浙江省非遗工坊”“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四项省级荣誉,成为区域中医药文化传承标杆。该企业在沈宝山国医馆五楼设立中医药博物馆展厅,系统陈列“沈宝山”发展脉络与中医药历史进程,配备专业讲解并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次,成为公众接触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下一步,将聚焦职能定位,助力以“沈宝山中药文化”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创新发展,通过多元传播路径提升中医药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感谢您对我区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台州市黄岩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6月13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