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经济起步平稳,向好态势持续夯实
——2025年一季度黄岩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25-05-14 16:19   来源: 综合业务科 字体:[ ]

一季度,黄岩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紧扣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开局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黄岩区实现生产总值16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全市并列第六,低于市均增速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3.4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6.67亿元,增长6.0%。一、二、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44.7%、52.8%。

(一)生产端持续发力,三次产业共同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3%。其中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3.7%、35.5%、1.8%和5.6%,畜牧业下降3.7%。一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4.16万头,同比下降14.0%;生猪出栏1.01万头,下降15.4%;猪肉产量864吨,下降10.9%。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7%。分行业看,全区31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1.3%,核心产业呈现有力增长。累计拉动作用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6.1%、37.6%、5.9%。小微型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0%,同比增长10.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6.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1.7%。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金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1%,全市排名第一。

(二)需求层面活力显现,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5.7%。民间投资活力释放,同比增长11.5%。重点行业投资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交通、能源、水利和生态环保投资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9.6%;部分产业投资承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9.7%,工业性技改投资下降22.9%,制造业投资下降26.0%,工业性投资下降27.2%。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1亿元,增长8.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28亿元,下降0.1%;商品零售16.33亿元,增长8.8%。从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39亿元,下降8.1%;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9亿元,下降12.0%,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0.57亿元,增长54.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70亿元,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03亿元,增长3.8%。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68.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其中,出口总额67.48亿元,增长11.3%;进口总额1.47亿元,增长31.3%。3月当月,进出口总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出口27.07亿元,增长12.7%;进口0.20亿元,减少54.9%。

(三)要素保障坚实有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2%;非税收入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6亿元,增长1.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3%;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卫生健康和教育支出分别下降18.5%、5.6%、5.6%和1.2%。

金融支撑作用稳定。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60.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其中住户存款增长8.6%;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6.0%。本外币贷款余额1671.12亿元,增长4.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下降0.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长8.9%。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3元,增长5.4%,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0.8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制造业增长动能不足

传统优势行业增长乏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作为我区传统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四分之一,一季度增加值同比下降2.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5.0个百分点。且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增速逐步下滑,2024年一季度增速12.9%,上半年下降至7.6%,全年进一步降至3.1%。重点企业拖累增长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自2023年一季度起连续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4%,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2.3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市场与投资预期降低一季度规上工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企业反馈市场需求不足在投资方面,有88.5%的企业无银行贷款,80.3%的企业表示无投资行为,仅19.7%的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设备改造升级和扩大生产规模方面有多投入,其中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占比仅为8.2%,反映出市场的投资行为普遍偏谨慎。

(二)市场消费信心仍待提振

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7.61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低于市均增速5.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增长动能仍显不足。除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7%,高于市均增速0.7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1%、-10.6%和10.1%,增速较市均水平低5.2个、19.7个和5.1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发展遇困

1-3月,全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5.4%,增速相较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别下降2.9%、3.7%、15.8%,且降幅分别扩大1.1个、6.2个和14.8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难以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下阶段对策与建议

(一)助力工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对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给予资金补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引导差异化竞争与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引导企业通过创新提供产品附加值,拓宽利润空间。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企业产品和技术升级。

搭建平台与拓展市场渠道政府搭建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举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利用黄岩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二)拉动区域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把握政策机遇推动内需提升,重点围绕消费升级发力。紧抓国家政策窗口期,针对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领域,强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与企业优惠的协同效应,通过消费券精准投放、分期免息等工具组合释放消费潜力,加力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结合节庆时点策划主题消费活动,构建政策红利向市场需求的转化通道,促进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深度挖掘文体旅融合价值。依托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流量,打造文旅商联动消费链条,开发跨业态消费产品,完善交通住宿、夜间经济等配套服务,将大型活动集聚的人气转化为多维度消费增量。培育沉浸式体验、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商业载体转型升级。

(三)锚定新质发展赛道,积蓄经济增长新势能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与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鼓励企业加大对生产设备、服务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与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模具、新材料、助动车等优势重点领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培育壮大算力、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高端模塑、精密机电等为核心的智造产业集群,为黄岩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