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10002065/2025-02127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平田乡 | 成文日期: | 2025-03-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平田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
|
||||
2024年,平田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区委“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全乡今年共获得省级荣誉7项、市级荣誉5项、区级荣誉6项,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今年主要工作 (一)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建强“高山上的战斗堡垒”,依托中央奖补资金,与永宁产投集团联合推进桐树坑红色旅游项目,启动“桐坑星火”红色研学项目建设,高效统筹资源共享、配套完善、品牌打造,营造平田乡域内浓郁的红色党建氛围。今年6月,桐树坑村获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官龙村党支部获评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召开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成立华东、华中、华西、西北四个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建立双向联系制度,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搭建线上流动党员之家,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三是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开展“强基赋能 群雁齐飞”西部乡镇村干部暨基层党员能力提升联合培训班,着力铸造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敢担当的村级人才队伍,全乡基层党员干部参训396人次。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实行后备人员动态管理,对18名主职后备、28名两委后备建立一对一档案,每季度围绕政治素养、工作实绩等打分评定。 (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示范促引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至少每月都开展集中学习,今年以来,总共组织开展了12次学习活动,并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理论研讨。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同时,常态化开展反邪教、禁毒、禁赌、电信诈骗、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大力引导文明新风尚,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今年以来,区级媒体报道35篇,市级媒体报道25篇,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13篇。同时,配合做好了《隐秘的村落》微综艺拍摄,打响平田知名度。 (三)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工程全速开工,乡应急大楼主体建设已结顶,室内装修预计本年度完成。桐树坑红色美丽村庄中央试点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提升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平田乡岭口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竣工验收,下水居水库治理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涉及天灯洋村、平田村等8个行政村的农饮水项目已完成验收。全力做好耕地功能恢复工作,今年已完成4.3亩。推进地质灾害点整治,已销号1处,启动三处。 (四)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零突破,全年投资额2889万元。发好“金名片”,扩大“朋友圈”,坚持走出去寻商机,今年来分别赴宁波、杭州、江西等地,外出招商共计6次,走访家企业10余,通过与在外乡贤、驻地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绘制招商地图,目前正在对接企业4家,已成功纳统台州悦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零售企业实现9月注册,11月纳统,限上零售完成数超1亿元,实现招商全链条服务。限上批发完成数超3亿元,累计增速86.5%,限上餐饮、社零累计增速分别为69.7%、74.1%。 (五)共同富裕工作。一是打造共富工坊。坚持“一村一品,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模式,打造17家“一坊一品”多业态共富工坊集群,在“天空之城”共富工坊打造“一坊多品”多类型融合共富工坊,获《浙江日报》报道,,并获评三星级工坊、市级示范共富工坊称号。共富工坊累计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累计为21名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300余人实现月均增收2000多元,为村集体增收38万元。二是打造和美乡村。高规格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青龙岗村市级美丽乡村、官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黄溪村美丽宜居示范村。三是坚持绿色富农。坚持“一村一品,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模式,全乡9个村全部完成总收入高于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高于15万元目标。神农铁皮石斛、东魁杨梅入选“台九鲜”授权主体。建成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展示基地1家、市级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家。 (六)平安稳定工作。今年以来共办理12345来电投诉反映133件,已全部答复办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等平台作用,全年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化解93件,开展网格指令调度284次,网格演练6次,处置网格上报事件614条。组织消防安全排查检查63次,开展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检查78次,发现问题隐患103个,现场全部整改。高标准建成乡级应急消防管理站,补充更新应消站和专职消防队物资,组建了乡级专职消防队队伍。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从产业结构来看,辖区内没有工业企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以及农旅产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产业整体实力不足,杨梅、枇杷、红心猕猴桃等主导农业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明显,农产品“金名片”效应尚未形成,缺少产业吸引力。与此同时,数字农业、机械上山等尚处于培育的初期阶段,发展态势不稳定。 二是产业融合缺乏深度。平田红色产业的产品主要以提供红色研学体验、游览浙东十八潭景区为主,绿色产业的产品则以售卖果蔬等农产品、小息庄园生态旅游服务等为主。虽然尝试推出了一些融合产品,如 “红色文化 + 生态采摘” 的旅游项目,但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上,两者的融合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游客在参与这些项目时,往往感觉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是简单的叠加,而非有机的融合,难以获得独特而深刻的体验。 三是农民创收渠道有限。辖区内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基地,乡村振兴创新型企业也较为匮乏。村民增收主要靠农产品售卖、工艺品加工等收入。6家以农产品为经营核心的共富工坊,存在明显淡旺季,无法保证淡季村民收入;2家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因中美贸易战等原因订单减少;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民宿等服务类设施不足,农民增收缺乏动力。 三、明年计划 一、全力以赴新产业、提动能,力争经济发展交出“高分答卷”。统筹招商力量、政策、要素,绘制招商地图,强化全员招商理念,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邀请相关企业来乡考察,用好激励政策,积极对接,在乡村旅游、水果产业等重点领域招引新项目。千方百计拓展税源渠道,积极争取相关税源型企业落户本乡,力争新增规上批发企业落户乡内,提升乡级财政增长点,助推乡域经济多层次发展。 二、多措并举优环境、提品质,力争美丽乡村交出“示范答卷”。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谋划专项债项目,同时借助高标准农田、美丽河湖、道路改造、杨梅振兴等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全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时代美丽乡村,持续推进村容村貌管理秩序常态化,提升城镇整洁度、舒适度和宜居度。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青龙岗村、官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按照“以点、带线、促面”的思路,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五水共治”,准确把握新阶段推进治水工作要求,持续迭代升级河长制。 三、持之以恒抓共富、促振兴,力争强村富民交出“优异答卷”。对准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主跑道,以“大人才观”发力,围绕“共同富裕,缤纷”IP定位,招引新农人、农创客入村经营。聚焦中草药、猕猴桃、杨梅等特色工坊,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示范工坊;开办工坊“红管家”系列培训班,在电商直播、现代化运营等方面传道授业,培养高水平工坊负责人。把抓大村集体经济摆在最突出位置,对照资产盘活、产业带动、赛事激活等经济增长方式,因村制宜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围绕桐树坑红色文化,发展红色研学和休闲农业旅游,着力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景美产兴民富的红色理想村落。 四、用情用力惠民生、增福祉,力争社会治理交出“硬核答卷”。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体系,关心关爱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切实解决一批民生突出问题。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利民保等参保率。进一步加强网格智治,动态消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切实提升安全水平。发挥乡综合信息指挥室平台优势,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建立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等平台作用,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开展会商监督、协调破难,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大监督,积极做好代表履职等工作,助力重点工作稳进提质、重点工程加速推进,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