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向好趋势还需强固
——2024年黄岩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
|
||||
2024年,黄岩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统筹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坚定不移主攻“一千双百”,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区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从基本盘来看:三大产业稳健发展、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三大保障有力支撑,经济运行增势稳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黄岩区实现生产总值674.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增速。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1.59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45.01亿元,增长4.9%。一、二、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44.7%、51.2%。 (一)生产供给根基稳固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3.7%、41.6%和4.7%,林业和渔业下降9.8%和6.1%。全年粮食总产量40670吨,比上年增产98吨,实现“五连增”,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春粮产量为7620吨,增长4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93万吨,下降0.2%。园林水果产量14.57万吨,增长2.7%。四季度末,生猪存栏42235头,下降14.7%;生猪累计出栏52135头,增长67.7%。猪肉产量6402.4吨,增长70.8%。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54亿元,增长6.4%。分行业看,全区增加值总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3.1%、20.5%和19.0%,合计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11.6%。小微企业增势好于总体。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3.0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8%,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个百分点。 服务业总体平稳。2024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8%、10.1%、7.3%和6.4%。其他服务业中,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6.8%和0.1%。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金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实现营业收入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二)内外需求有序释放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总体稳定。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5.0%。分行业看,工业性投资增长24.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7%。服务业投资增长0.9%。分类别看,项目投资增长6.6%,房地产投资增长2.6%。分结构看,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长50.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4%;制造业投资增长13.2%。民间投资增长0.7%。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202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8亿元,增长15.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71.11亿元,增长16.1%;餐饮收入3.87亿元,增长4.7%。从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2.12亿元,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64亿元,下降6.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3.03亿元,增长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83亿元,下降0.4%。 外贸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91.03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市16.8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总额285.61亿元,增长12.5%,高于全市17.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加快15.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5.42亿元,增长13.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总额57.4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5.2%。对RCEP国家出口总额36.9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6.2%。 (三)要素保障扎实有力 财政收支稳健运行。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下降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70亿元,增长0.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3.1%、10.0%、7.1%和7.2%;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6.9%。 金融信贷保障有力。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25.3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0.5%;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12.2%。本外币贷款余额1610.03亿元,增长9.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增长1.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长17.4%。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01元,同比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91元,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90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7,收入差距小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从存在问题看:企业承压、投资不快、需求不足,向好态势需夯实 (一)企业经营持续承压。部分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现象。1-12月,全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4.7%,但利润总额下降4.9%,较上半年下降5.9个百分点,低于营收增速9.6个百分点,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资金周转不畅。1-12月,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3%,增速高于营业收入11.6个百分点,占资产比重由去年同期15.5%升至16.5%。负债比例有所提升。规上工业企业负债合计同比增加11.7%,增速高于营业收入7.0个百分点。大型企业支撑作用减弱。2024年,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0.37亿元,较上年下降8.1%,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 (二)投资潜力有待深掘。入库项目储备接续不足。2024年,投资项目入库(不含房产项目)151个,比去年同期少6个,计划总投资下降60.9%。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入库25个,比去年同期少12个,计划总投资下降66.9%。结构性指标不同程度回落。工业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交通、水利、能源和生态环境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落14.0、19.1、18.8、47.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较上半年分别回落4.2个百分点。 (三)部分领域消费需求不足。汽车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分化发展势头越发明显。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消费不断萎缩。2024年,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2%,剔除新能源汽车销售后,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4%,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对石油终端消费也造成抑制,今年七月以来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保持负增长态势,全年同比下降6.6%,增速较上半年下降9.3个百分点。今年七月以来,住宿业增速放缓。2024年,全区住宿业营业额下降0.4%,较上半年回落8.0个百分点。 三、从着力点来看:夯实基础、增强动能、释放潜力,瞄定目标向前进 (一)提升营商环境深耕重点领域,夯实发展基础。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迭代深化“永宁企管家”工作机制,持续擦亮“永宁好办”服务品牌。完善配套服务,深入实施“双百千万聚才创新创业工程”,围绕人的全要素需求,系统构建服务场景,办好人才高频需求的“关键小事”,推动“引育留用”全过程发力。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创新黄岩建设,以永宁江科创带为主轴,构建“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设计赋能”创新产业链,推动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建链成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增强发展动能。聚焦重大项目入库。根据重大项目摸排情况,倒排各项入库工作时间节点,各主管部门加强督导,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及时入库,加强投资项目储备。推进房地产项目落地。指导新出让商业用地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房地产项目开工入库。协调解决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进度缓慢的在建房地产项目恢复正常施工秩序。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做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提高推介数量和质量,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程度激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拓展民间投资空间。 (三)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潜力释放。促进消费扩量提质。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基础型消费,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教育体育等改善型消费。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提升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充分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推进汽车、手机、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优化政策设计、补贴程序、兑付方式,完善“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高效服务机制,扩大政策受益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