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8号建议答复的函 | ||||
|
||||
关于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议案 我区文物众多,是“千年永宁”的强有力注脚,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让历史重现,让文物突显,能提升黄岩人民的文化自信,丰富“千年永宁”的文化内涵。 一、我区文物现状 全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国有收藏可移动文物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278件。此外,文保点8处、历史建筑18处、历史街区2处、国家级古村落5处以及散落在各乡镇街道的200余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目前,除了文保单位受到较为严格的保护外,历史建筑、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只受到一般性保护,还有不少野外历史文化遗存,如一些老街、匾额、石碑、石马槽、粮仓等,处于自生自灭状况。 二、目前我区文保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淡薄。我区文物点多面广,大量文保单位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本体毁损严重;木质结构文物安全隐患很大。市民和相关部门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到位;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文物保护的思想。 (二)“建保”矛盾突出。城市建设与文保的矛盾不容忽视。近年来因文保意识淡薄,县前街、西街、黄土岭古民居、大寺巷、钟楼等,遭致建设性破坏,甚至销毁。一些文化遗址的历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盗毁屡有发生。黄岩民间石刻件、木构件等用料考究、刻工精美,时有偷盗事件发生。因管理不到位、重视意识不够、维修经费紧张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等,我区文物遭到了损失、毁坏,甚至失火被毁。 (四)利用水平较低。目前我区除瑞隆感应塔、孔庙、委羽山大有宫、五洞桥、西江闸、潮济老街、跑马楼、岱石庙等参观游览的人较多。其它包括沙埠青瓷窑遗址在内的参观人数极少,文物没有发挥应有效益。 (五)工作合力不足。一是在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道路规划中,文保部门的参与度不高。二是文物保护委员会有机构,但运行不健全,发挥统领协调作用不充分。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未进入乡镇街道层面。四是区财政安排用于文保单位维修经费和配套经费偏少。 (六)队伍有待加强。全区从事文管的专业人员只有10人,中、高级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文物维护鉴别专技人员缺乏。业余文保员虽有二十多名,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补贴偏低,发挥作用有限。 三、有关我区文保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文保工作领导。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分析和解决文保工作中遇到的经费短缺、合力不足、人员不足等问题。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形成城乡覆盖、齐抓共管的文保长效机制。加大对文物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对文物维护经费的投入,尽快修缮年久失修、陈旧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甚至被列为危房的文保单位,消除安全隐患。 (二)研究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住建、国土、文物等部门要尽快根据现有历史文化古村落、历史文化区和历史文物遗存等分布情况,坚持“三规合一”的原则,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文物保护区域和保护点范围,并制定落实保护措施,为全区文物保护树立保护屏障。 (三)正确处理“建保”矛盾。城市更新时要注意完整地保持历史街区内原有街坊系统的肌理,逐步疏散街区内密集人口,降低人口居住密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做到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不损毁文物古迹,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科学合理发展城市建设。 (四)提升文保工作意识。要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要充分发挥和利用黄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用最直接、最生动的文物特性来提高市民文保意识。要加大文保监管力度,组织公安、消防、建设规划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打击盗卖文物团伙和破坏文物案件,狠刹盗卖、破坏文物之风,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五)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建议区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文保单位利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的改造提升。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文物资源的利用,让其合法取得历史建筑使用权,设立“城市会客厅”、民俗客栈等业态,植入传统非遗文化展示等商业功能,汇聚民俗生活体验等,吸引市民前往参观,展现千年古县的意韵。实施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历史建筑、街区、文化村落,推出历史文化风貌区旅游项目和线路,促进旅游发展。 (六)公布新一批文保单位。结合“官河古道”建设,对现有的文保点、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一次深入调查摸底,挖掘有价值的历史遗存,综合衡量分析,认定一批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做好“留”的文章,展现黄岩灿烂辉煌的文明和延续“千年永宁”的历史文脉。 黄文广旅体函〔2024〕18号 符俊宇、王晓凡、杨仙增、邱晋晓、徐松、陈利、胡雄风、陶正昌、沈仁连、薛云六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议案》(第98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橘乡黄岩是台州主城区之一,建县已有13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东南小邹鲁”美誉,拥有“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黄岩文物古迹众多,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10处,区级文保单位45处。还有数量可观“三普登录文物”。黄岩博物馆馆藏文物8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是一座宝藏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的文化场馆。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网格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及时调整黄岩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将文物工作纳入区对乡镇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2021年8月,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批准《黄岩区老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规(2021-2035)》的决定,明确保护范围、措施,实现依法保护,防止旧城改造随意拆迁历史文物。与全区19个乡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辖区文物所有人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文物安全领导联系制度。实施多部门联动,联合住建、消防救援大队、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民宗、综合行政执法等,常态化开展文保单位消防安全隐患跟踪督查整改工作,确保隐患闭环整治,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大投入,做好遗存修缮 秉持“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理念,先后对徐昌积宅、五洞桥、委羽山大有宫、柯利舜民居、黄杜岙办公楼、辛氏宗祠、黄岩县委招待所、新前平安宫、豫亲堂、镇锁桥、王士骏卢洛平故居、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铁米筛井等10多处古迹进行整体修缮,改善文物存续环境。 三、强化监管,提升防护能力 全区文保单位均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并对外公布。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和分级分色管理制度。强化人防,组建了文物安全督查队,建立全区文保员队伍,落实文保员巡查制度,成立了文物安全志愿队,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物安全群防群治工作新格局,提高文物安全监管社会化水平。完成黄岩孔庙、委羽山大有宫、徐昌积宅、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灯电线金属套管、电线老化、插座老旧更换等,形成文物实体防护体系。隆感应塔、沙埠窑遗址、徐昌积宅、五洞桥、镇锁桥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达到全覆盖。黄岩博物馆已完成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并通过验收,启动了黄岩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改善文物储存环境和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实施数字赋能,完成文物“安全网”防盗窃盗掘模块应用场景平台建设上线运行,全面构建智慧型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四、做好督导,推进考古前置 认真落实《浙江省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组织各土地储备单位、发改、自规、经信等部门做好考古前置工作,重点做好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重大建设项目目录库清单中的考古前置工作,抓住城投、交旅等土地储备单位,与区自规局联合出具勘踏意见,主动开展服务保障工作,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关系,更好统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强力推进,沙埠窑考古发掘迈出新步伐 《黄岩沙埠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已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黄岩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获省文物局审批,新建龙窑区块地块建筑方案设计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为沙埠窑遗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保障。沙埠窑遗址,2022年入围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和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大众评选奖,2023年入选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正式出版《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出土文物集萃》。基本完成竹家岭沙埠窑址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完成沙埠窑作坊区保护棚和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青瓷博物馆、新建龙窑区块、考古区块等政策处理工作。做好沙埠窑遗址列入浙江青瓷窑遗址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办“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举办沙埠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进一步论证沙埠窑遗址的内涵、价值与地位。 六、统筹协同,推动“四普”工作 2023年,黄岩区新增岱石庙、铁米筛井、抗战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等3处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省、市同意部署下,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黄岩区启动“四普”工作,成立了黄岩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建普查队伍。根据最新要求和复核标准,全面实地复核全区“三普登录文物”,并完成“三普登录文物”标识挂牌。我区将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文保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及群众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摸底,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荐对象进行论证,按照文物的性质、保存现状及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做好推荐新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适时公布我区新一批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擦亮、厚实“千年永宁”金名片。 七、探索保护利用新机制,让文物“活起来” 树立“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统筹盘活文物资源,搭建合作平台,让文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重新焕发时代光彩。委羽山大有宫,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修复或复原大有宫与东仙宫区、东皇宫区、主峰区、道文化体验区、道医展览馆等,建设“委羽山文化主题公园”,为游客提供文旅消费新场景新载体。修复了省保单位五洞桥,呈现800年前“长虹卧波”旧貌,再现“五洞重光”。活化提升桥上街,完整保留了南宋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开辟“宋服之冠”丝绸服饰展示区,集中展示“宋服之冠”系列宋代丝绸服饰。以“浮屠奇珍”“千峰翠色”为主题,展示灵石寺塔珍贵文物、沙埠青瓷。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辟为黄岩区非遗馆。孔庙区块复原了名宦祠、乡贤祠、孝友祠等建筑,大成殿内重设孔子帝王像和“四圣十二哲”像等。待整个工程竣工后,打造黄岩“儒学文化”新地标。积极推进徐昌积宅、黄岩县委招待所、王士骏故居等文物建筑,在政府主导下积极探索文旅开发商参与型的商业模式,寻求历史街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经营模式,发力城市“夜间经济”,升腾烟火气,推进文商旅融合,再现历史文化建筑的新风貌、新业态。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联系人:徐云灵 联系电话:1*******1 邮 编:318020
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5月3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