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3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4-06-05 15:55   来源: 区教育局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果。为了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大多乡级学校往往选择将分散的乡村学校撤并到乡镇或城市的中心学校,以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管理。学校被撤销或合并到乡镇或城市的中心学校,导致许多农村孩子失去了就近入学的机会,不得不面临着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以及给农村带来的文化损失和社会影响。乡村学校撤并也削弱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认同。乡村学校不仅是提供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传播乡土文化、培养乡情乡愁、塑造乡土精神的场所。乡村学校撤并后,很多农村孩子失去了与自己生长的土地、语言、风俗、信仰等有着密切联系的学校环境,被迫适应一个陌生而疏远的城镇文化环境。这种文化断裂和异化可能导致农村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和根源产生困惑和否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以平田小学为例。台州市黄岩区平田小学位于黄岩西部革命老区平田乡,偏远的位置导致经济相对落后,为了生计,年轻的爸妈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种瓜,孩子只能被留守,学生中的80%左右为留守儿童。因为生源萎缩,加上前年初中部撤并,学校办学矛盾也日益突出。

 

 二、存在问题

 

 1.办学经费不足。

 

 平田小学目前在校学生54人,学生数锐减,上级下拨办公经费有限,除去水电等日常开销外,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等经费短缺。

 

 2.现有办学规模较小。

 

 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人(二至六年级:5,6,9,17,17),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等都无法常态开展。在编教职工13人,其中后勤人员1人,外借成教专干1人,2024年退休教师(英语)1人。

 

 3.师资力量薄弱且不均衡。

 

 平田小学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师流动性大,缺乏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除去美术、英语(2024年10月将退休),其他均为语数教师,每位教师教授两到三门课程。一方面形成了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的现状,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体艺课、科学课上却无师可用。

 

 4.课改落实艰难。由于学生少,没有年段平行班,全校教师跨年段,跨学科兼课,学科全校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几乎无法开展,无法适应课改要求。师资力量有限,学生的素质教育实施跟不上时代要求。

 

 三、建议

 

 1、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于西部山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包括资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这样可以确保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希望上级部门考量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实际需求,配齐配足课程教师,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扎实的基础。


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23号建议答复的函

 

黄彩斌代表:

你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义务教育普惠化》(第23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我局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山区学校的扶持力度,确保学校正常健康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保障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将在班师比1:1.6的规定标准的基础上,上浮较大比例,以让孩子们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二是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我局已建立包括“北城小学——平田小学”在内的覆盖全区城乡的教育教学共同体。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送教下乡、资源共享等方式,增强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学校管理和教学支持力度。

三是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方面。我局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教师参加90学时和专项培训,实现每年学分不低于72分,尝试开展小学教师全科教学能力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鉴于我区西部部分小规模学校生源萎缩,办学效益低等实际,今后我局将对部分校网进行优化调整,正着手进行专题调研。下阶段,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校网布局进行优化。

感谢你对黄岩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教育局        联系人:卢云尚

联系电话:84121155        邮  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

                            2024年5月26日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