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51216/2024-15459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其他 成文日期: 2024-05-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东城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5-27 11:25   来源: 综合信息指挥室 字体:[ ]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形势复杂、经受考验的一年,更是收获成绩、升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区委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振大干之志,狠下实干之功,攻坚“五大行动”,获市级以上荣誉12项,举办各类现场会5次。

一年来,我们学思践悟、凝心铸魂,擦亮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底色。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两次来东城调研考察的宝贵财富,精心打造街道本级、双浦社区两个循迹溯源示范点位,引领干部群众重温嘱托,在实境实景中铸忠诚、悟初心、促实干。今年共承接“循迹溯源”活动100批次,接待参观学习4000余人。坚持“一线抓两全”,全面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确保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一以贯之推进“三化十二制”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性转化发展,探索形成《东城街道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砚池等3个社区完成基层治理示范试点细化方案制订,实现“三化十二制”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逐步向城市社区覆盖,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报道。

一年来,我们重塑动能、稳进提质,交出了产业发展的高分报表。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基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其中,限上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速、实际使用外资到资额均居全区第一。成功引进浙江民业供应链有限公司、金辉汽车、几木酒店等企业8家,王林洋综合体工程、环城南路南侧、环城东路西侧商业项目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开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小升规”3家,发明专利授权33件。完成倪师傅食品有限公司“零地技改”申报,新隆塑业等7家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永宁药业、光跃环保获省四星级管理评价,公元股份参与ISO9854-1国际标准制定,实现我区国际标准零突破。落地国省级引才计划专家2人,“500精英”计划人才1人,大学生594名,培养高技能人才282人。科技服务创新发展区“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全力扑上、快速推进,干出了城市建设的如虹气势。大力开展“五大攻坚—永宁焕新”行动,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工程提速突破,全年累计拆除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天长北路区块作为我区近十年来旧城改建体量最大、涉及户数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安置区块,仅用时1个月,顺利完成住宅集中安置。未来社区王西区块实施单元“邻里中心”建设完工并对外开放,东浦区块规划单元基本实现腾房,一批沉积20余年的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根本性破解。印山支路区块完成政策处理,停滞四年之久的翻簧厂区块以及原副食品市场区块成功出让。完成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台州青年设计创新湾)项目政策处理、橘源桥口袋公园建设、倒山河水质提升工程设备安装验收以及双景小区、紫云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市域铁路S2线(东城段)住宅签约实现“清零”,公元改扩建区块启动厂房建设,8号立交主体工程初步实现贯通。“千年永宁·官河之芯”综合品质区入选省2024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官河古道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系全市唯一,司厅巷历史文化街区成功申报省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

一年来,我们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绘就了幸福东城的美好图景。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享,完善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继续推进“‘烟火·星月’社区治理共同体”在嘉盛、海棠、白杨、山亭社区试点落地,探索“43N+”共益型商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获市级实验区项目验收第一名,双浦社区成功打造省级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依托“红动永宁”共享计划,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累计举办活动3400余场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成功打造省级示范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2个省级示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全年新建共富工坊6家,帮助127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累计发放报酬300余万,实现“造血式”帮扶。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打造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全区首家乡镇街道身份证自主办理终端投入使用,被列入市“一件事一次办”向基层延伸推进会参观点。全年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9万件,群众等候时间缩短近16%,12345热线投诉同比下降21.9%。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2家“老省心”综合体、7家“永宁膳坊”老年助餐点建设,累计为辖区老人提供6万余次的助餐服务,嘉盛社区成功通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验收。高标准组织共商教育发展座谈会,全力为学校解难题、办实事,全年用于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经费同比增长30%,东浦中学成功签聘1名特级正高职称校长,百花幼儿园新园区完成改造顺利投用,中考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区“第一方阵”。培育全域文明新风貌,获区第十六届运动会大众体育部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市对区文明城市创建综合评估、“五看五比”和合文明竞赛活动中,成绩均位居全市前列,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守土尽责、抓早抓小,夯实了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系统部署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大摸底、大排查”行动,全程平安护航亚运会、亚残运会,完成白杨新村、管驿小区等7个小区消防基础设施提升,全年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事项571件,其中疑难复杂纠纷49件、重大纠纷7件,调解成功率达95.6%,信访案件量同比下降22.5%。探索“三化十二制”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引领性作用,在全市先行探索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实体化运行机制,构建“1+3+X”联警处勤队伍,打造“一网统管、无微不‘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被列为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实战实效现场推进会示范点位,获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訚柏调研肯定。同时,提炼经验,和省委党校合作起草的《以“三全融合”模式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政策启示》调研报告被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录用。

一年来,我们管党治党、勤廉并重,构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持续做好示范村社点位建设,嘉盛社区被评为“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以及首批浙江省现代社区,顺利承办全市机关党建第三季度工作交流会暨双建争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现场会,双浦社区入选黄岩区现代社区建设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场推进会示范点位。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雏雁”成长计划,制定《东城街道后备力量培育实施方案》,通过后备人才与村社两委“一对一”结对,推动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覆盖,创新打造“勤廉360”清廉村居建设体系,依托“一网一码一指数”,实现村级财务一键公开、村居事务一码监督、政治生态三色预警,打通群众有效监督“最后一公里”。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全年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9件,开展警示性约谈13人次,诫勉谈话4人次。持续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被列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成功获评全省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优秀单位,“石榴红家园”获市级民族工作示范阵地荣誉称号。党管武装不断深化,成功打造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及市“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被评为市级联络站示范站。工青妇、老干部、关工委、残联、慈善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回顾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全街道党员干部群众认准了路干、铆足了劲拼,办成了一大批难事、实事。特别是在天长北路安置分房、翻簧厂区块出让等一场场大仗中,街道上下齐心协力、攻城拔寨,变一个个“不可能”为“可能”,变一个个“可能”为“现实”,用实绩实效证明了东城广大干部讲大局、敢冲锋、会担当、能成事!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为东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东城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在黄岩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大潮中,东城要如何定位?能发挥什么作用?这是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要回答好的历史命题。从发展动力看,东城作为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地块,产业、资金、人才、技术各类要素加速聚集,辖区内高等院校与未来社区互促共融,将在未来吸引大量青年落户,有这个魅力成为青年活力的集聚区;从城市发展看,黄岩城市化最早起步于东城,发展更要看东城,东城作为黄岩“二次城市化”向东融入市区发展的桥头堡,有这个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区;从产业基础看,黄岩产业发展兴于东城,现在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压舱石,以公元为代表的28家规上企业占据黄岩工业生产总值的10.04%,有这个实力成为产业蝶变的先行区。从历史文化看,辖区内江、河、山、城映照古今、文脉清晰,七十二巷留驻时光、承载烟火,有这个底蕴成为宋韵文化的展示区;从社会治理看,街道两中心一体化、综合信息指挥室实体化工作走在全市最前列,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批示肯定,有这个担当成为基层智治的典范区;从党的建设看,东城作为“三化十二制”诞生地,领袖嘱托历历在目、历久弥新,经过20年的探索,已经成为黄岩城乡治理的基本方略,更是走出黄岩,写入台州市党代会报告,有这个使命成为党建引领的示范区。

对标以上“六区”定位,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城市更新步伐还需加快,城市显示度还不够突显;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经济指标承压明显,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新质生产力还有待形成;基层治理能力和组织建设还需加强,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距离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管党治党的责任还需压实,等等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审时度势抢先机  赶超突破再出发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同志再次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理论穿透力、实践引领力和精神号召力。今年又值习近平同志调研肯定“三化十二制”20年,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的深切大爱,满怀感恩之心、拥戴之情、捍卫之志,始终保持“知不足”的清醒、激发“不知足”的劲头,拿出“赶超突破”的勇气,付出“人一我十”的努力,全力深化提升“三化十二制”,打造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方略的东城样板,以治理优驱动发展优,以发展强支撑治理强,力争各项工作成绩全面进入全区“第一方阵”,彰显东城发展新成效。

2024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深化落实“三化十二制”为主题主线,全力赶超突破,推动江湾科创、天长焕新、山城重逢“三大目标”展现阶段性成果,建设“江拥人气、河通古今、山展宋韵、城见未来”的现代化六个东城,为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贡献东城力量。

(一)聚焦科创策源,激活永宁江湾“一江春水”,打造活力东城。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能,全力推动“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一是推进科创兴湾。积极融入永宁江科创带建设,加快推进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扩容提质工程,打造浙东南工业设计基地。高标准建设永宁江科创新城、外东浦未来社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鼓励骨干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强化聚才生态。厚植“近悦远来”人才沃土,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牵引,依托台州科技学院与东浦未来社区共荣互促,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落户东城。健全社会人才工作体系,有效落实市、区两级提出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上持续发力。发挥街道优质教育资源和青年设计创新湾等科创平台虹吸效应,深入实施“双百千万聚才创新创业工程”,利用海内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大力培育和引进与产业发展契合的科研人才,拓宽各类人才引育留用有效路径。三是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向“单项冠军”“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R&D占比向前移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

(二)聚焦都市工业,紧抓腾笼换鸟产业跃升,打造制造东城。坚持以理念突围推动产业突围,精心布局、做大做强现代都市产业。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往“新”提质。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公元改扩建项目建设,探索埭水、王西、王东、外东浦等老旧工业区块转型路径,加速推进“腾笼换鸟”“零地技改”、工业园区扩容等工作,为产业腾出转型发展空间,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二要推动新型经济向“高”攀升。集约化利用土地发展工业,积极谋划“工业上楼”选址布局,探索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业综合体,推广工业上楼“垂直工厂”新模式。全面加强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三要推动补链强链向“全”覆盖。依托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招引一批国内一流设计公司,加快推动东城产业能级提升。出台“全员全域全力”招商方案,切实发挥商会、乡贤联谊会作用,推动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实施清单化招引,争取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高端项目。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统筹在建、存量楼宇空间,绘制楼宇发展规划地图,以“一楼一特色”“一楼一行业”,吸引本地企业、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营销总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城市能级,推动城乡融合老城焕新,打造品质东城。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乡有机融合,做到城市有温度、乡村见风貌、片区有特色、建筑可阅读。一是深化“永宁焕新”行动。统筹推进王林洋区块、印山路东侧地块等片区开发,加快方山路北侧地块政策处理、红三村旧城改建、外东浦区块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以及天长南路、天长北路外迁区块安置分房。完成市域铁路S2线沿线政策处理、8号立交放射线项目贯通和青年路、劳动路、天长路、横街路改造提升,高标准建设劳动南路,谋划启动北门广场、施平桥里、翻簧厂南侧改造提升。二是持续“永宁精绣”行动。强化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推进“官河商圈”、青年路商业业态提升和老城活化工作,创建星级农贸市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高质量建设山亭、桔乡未来社区。三是实施“宋韵山河”行动。持续挖掘东城“宋韵文化”资源,让文旅供给更丰富,加快推进九峰山风貌提升、司厅巷有机更新以及草巷、东禅巷微更新、微改造。围绕“一江一河一山一城”,谋划发展“文旅+”产业,培育具有东城辨识度的文旅IP。坚持守护文化根脉,保护文化遗产,做好瑞隆感应塔等文物保护工作。

(四)聚焦民生优享,聚力共富共享暖心惠民,打造幸福东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共享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突出共富先行。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面盘活各村社、经联社、经合社优质资源、闲置资产,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强村(社)公司,探索具有东城特色的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机制,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深化“山海协作”“东西协作”,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拓宽精准协作领域,迭代升级共富工坊建设。积极落实各类就业政策,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技能水平。二是优化服务共享。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打造具有东城文脉特色的“宋韵九峰”品牌。聚焦“幼有善育、老有康养”,更大力度完善“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布局高端康养、社区微托育,扩大永宁膳坊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聚焦“学有优教”,完善教育奖励机制,加快推进天长路小区、王西未来社区等5个配套幼儿园建设;聚焦“病有良医”,积极谋划镇东卫生院提质扩容,提升医疗资源储备能力及利用效率。三是提升人居环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完善垃圾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常态化推进河长制工作以及污水零直排提质扩面,加快推进东官河绿道综合提升项目全线贯通。坚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谋划街区立面、背街小巷提靓焕新,完成6个老旧小区的适老性改造和公共区域改造提升,打造更优质的宜居环境。

(五)聚焦区域智治,提炼基层智治东城经验,打造智慧东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夯实网格基础。把网格作为“三化十二制”引领下城乡治理模式的最小单元,推动网格治理运行规范化、自治法治化、监督民主化,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切实形成党建统领、权责清晰、执法支持、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二是扎实协同贯通。持续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高标准运行综合信息指挥室,提升智慧感知、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社会协同水平,实体化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基层治理中心“两中心合一”,对上承接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向下打通村社网格队伍,争创五星级综合信息指挥室。三是做实改革成效。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规范完善人员出勤、干部管理、考核激励等相关机制,推进派驻队伍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健全社会矛盾、安全隐患等综合防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重点领域信访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底线。

(六)聚焦党的建设,纵深推进“三化十二制”落地,打造红色东城。始终坚持“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优则治理优、党建实则工作实”理念,着力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一是让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持续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4+1”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等制度,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化网络生态“瞭望哨”工程建设,推进全域文明风尚提速创建,持续打响“小青橘”“小红花”等品牌。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统战、武装、老干部等工作,激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力,持续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态势。二是让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有力。围绕深化落实“三化十二制”这一主题主线,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总结完善3个基层治理示范试点经验,将“三化十二制”进一步延伸覆盖到村社网格和工业社区,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创新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东浦未来社区为中心,联动周边社区、园区、企业、商业楼宇、高校等,打造集生活、商业、产业、人才为一体的未来社区党建共同体,推动各领域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同时,围绕幸福产业的发展需求,打造幸福产业党建联建,联合清华大学、社科院开展全市首个幸福社区试点建设,满足居民多元身心健康需求。三是让风清气正成为鲜明底色。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聚焦“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高压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聚焦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深化完善“勤廉360”清廉体系建设,严格防范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全面营造好“亲清”的氛围,建立健全政商交往“三张清单”,常态化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确保干净与干事相统一、廉政与勤政相结合。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深化落实“三化十二制”,锚定“三大目标”,乘势而上、赶超突破、勇开新局,为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贡献东城力量。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