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136/2024-11515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黄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成文日期: 2024-02-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黄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2-04 14:53   来源: 黄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字体:[ ]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黄岩经济开发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市六届二次党代会、区十四届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战略”,为推进黄岩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以实干实效实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岩篇章贡献经开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挖潜力、拓空间,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开发区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我们把它作为主业,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粮草”。一是攻坚低效用地整治。全力以赴抓实江口8280“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高耗低效用地整治,全年签约13家,累计签约23家,收储用地730亩,拆除10家,腾出可用地400多亩;收储后直接带建筑出让3家,涉及用地90亩。目前,已拆除部分正在调整控规和方案设计。同时,按照“应收尽收”原则,收回低效村级留地,今年以来共收回6个村留地120多亩。二是扩大新增用地瞄准可拓展规划用地,全年谋划了1700亩可用新增工业用地,已落实指标并征用737亩,为清陶能源、中弘晶能两个重大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为爱玛、永高、拱东等重点企业扩大产能奠定基础。三是推进征迁扫尾。摸排可用工业用地,和乡镇街道一起加大征迁力度,整理出3块土地共65亩挂牌出让。

(二)全力优平台、谋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台州“五城十链”建设,通过链主企业的引领和平台的优化打造,引领产业升级,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服务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模具小镇东融南拓,建成智能模具小镇科创中心,推动模具制造更智能、更精密、更高端。加快延伸模具、塑料等特色产业链条,加速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台州梦创园一期已招引上品设计等名牌工业设计企业入驻。积极谋划绿色能谷小镇和新材料产业园,为新产业招引和发展壮大不断努力谋划并推动中德科工园建设,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中德联合办学,导入德国科工院资源,校企深度合作,改造传统产业。二是推动数字化改革。完善“黄岩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功能,加速模具(塑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已初步搭建以服务型制造为主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站式服务系统,“黄岩模具(塑料)产业大脑”荣获省产业大脑评估第一名和2022年度台州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荣誉称号。同时,建设数字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全方位打造“智慧安防”、“智慧化运营”、“智慧楼宇”等数字化管理服务应用,通过线上投诉、线下物业管理等场景运用,全面提升开发区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发展环境。三是改善园区环境。在老园区推进重要路段修复及绿化改造,结合智慧路灯、智能公交站台、充电桩等,全力打造智慧绿色道路,今年我们对4条道路品质提升,打通5条断头路,新建3条道路,总投资2.3亿元。持续推进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园区。

(三)全力抓项目、解难题,推动人居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五大攻坚”、“永宁焕新”行动,将工业用地拓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结合,为建设优美的产城融合新片区不懈努力。一是加快重点片区征迁。和属地街道一起,加班加点,上门动员,盯紧全区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块,逐一攻坚克难。外东浦区块继续征迁扫尾,签约率达97.03%,腾房率达97.39%,拆除率达75.14%;王林、王林施区块完成征迁并拆除完成,后浦西区块完成签约和拆除;全面参与江口九村联改中的两个村的征迁工作。此外还完成了4个出让区块共130亩商住用地的征迁扫尾、报批等事项;二是加快城市建设。狠抓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进度,努力早出新形象。实施的未来社区已完成了邻里中心、祺祥街东延等配套建设,王西、天长北路外迁安置房已结顶;8号立交实现主线贯通;净土岙安置房完成验收。此外,山下郎、洋头等5个立地安置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均已基本完成。三是加快安置。全年完成了王林新苑、锦洋名都等4小区3721套安置房分房及结算,解决了江口、新前、东城等街道共20个村1664户的安置历史遗留问题。

(四)全力强党建、促民主,进一步凝聚机关工作力量。以党建为引领,突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努力建好建强经开工作力量。一是扎实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今年是开发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及人大代表开展各类活动第一年,按照省市人大有关意见和要求,在区人大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顺利建立了选民议事会和有关工作制度,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有关工委领导多次到我委联系督促,提出意见建议。一年来,我们积极联系开发区内的人大代表,精诚听取意见,着力改进工作。并与属地乡镇街道一起,互动听取人大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一一回复和落实。年内我们还将对开发区有关工作情况分类分组作一通报,并就明年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在征迁工作中,人大代表都积极帮助开发区和属地街道一起想办法、做工作,初步显现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成效。二是打造产业链党建品牌加强与属地党组织协调互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其作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以集中行动和分散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在征迁、规划、应急、企业服务等重点岗位设置党员先锋岗,亮身份、重承诺、解难题,为基层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在智能模具小镇探索建立了园地企联合党委,小镇党委与小镇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党委对小镇范围内两新党组织实行直管,对小镇涉及的周边7行政村的农村党组织实行并联双管,通过这种模式不断融洽园企地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建设清廉单元。坚持严字当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提升清廉指数,扎实推进清廉开发区建设。《全域构建“廉模方”清风小镇》获评浙江省清廉单元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以黄岩“廉模方”清风小镇为视角——探索推动清廉单元有效融合、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思考》获评清廉台州建设年度理论研究课题三等奖。自主上报清廉开发区1个重点问题被纳入市级问题库,可获得加分。三季度清廉开发区在市级部门评价中位列第一档。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黄岩经济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为黄岩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优化空间布局,扩大产业空间。立足主阵地,挖掘可用工业用地,扩大产业空间,为黄岩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一是扩展新工业用地。一方面组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摸清开发区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情况,加快推进闲散土地的处置工作。另一方面持续谋划新片区开发,加快征迁安置和农转,集约出新增用地。重点做好澄江区域和台州西站东区域的开发,澄江区域谋划建设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区,打造全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策源地、浙东南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标杆地和黄岩经济绿色发展引领地。台州西站东区域重点打造高端OLED功能性膜材产业园。全面完成江口、新前、北洋、头陀等乡镇街道零散工业用地的拓展。二是持续推进高耗低效企业腾退整治。进一步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扩大收储范围,加大收储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聚焦“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加快“腾笼”的力度、广度和速度,腾出可用发展空间200亩以上;排查可整治范围,重点整治西工业园区内的高耗低效企业,争取腾出可用工业用地100亩以上;谋划东城老工业园区整治,完成排查摸底工作。三是攻坚违建片区。联合街道重点对北城竹岭近200亩区域和新前屿下100多亩区域进行攻坚,制订政策,完善规划,明确目标,推动拆除。继续推进村留地收回工作,对村级留地违建多、出租多的实际,按照“应收尽收”原则,全面摸排并收回。

(二)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开区靠产业集聚走到今天,也要靠产业创新走向未来。一是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继续做强做优、不断升级模塑医化等主导产业。通过引进等措施,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高端交通装备、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模具制造。建成智能模具小镇科创中心,进一步完善模具小镇的服务功能。优化升级“黄岩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功能,助推模塑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模塑产业基础,吸引医学设备及低值耗材等企业,不断拓展医化产业生态。二是发挥龙头引擎作用,推动新产业建圈强链。充分运用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方式,推进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通过爱玛电动车的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发展轻出行全产业链,以高速化、轻便化的整车产品,实现拥有从模具、塑料件到整车全产业链,并重点推进核心零部件市场规模提升。在新引进清陶能源的基础上,吸引新型电池、电控及电驱动企业入驻,同时积极引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企业,为固态电池生产企业配套较低成本的绿电资源。三是超前谋划三大未来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的新态势。紧抓机遇,落实我省《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紧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加快实施技术、产业、战略“三位一体”和“软硬”融合发展。根据黄岩产业基础及近年招引企业的情况,利用好新的小微园区,重点谋划好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三大未来产业。新材料主要为生物降解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改性工程塑料等等;新能源主要为光伏组件,聚焦电池片、支架及蓄能等领域;数字经济关注智慧家居及智慧物流等领域,通过智算中心带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发展研发设计业,发展面向模塑、电动车及汽摩配、家居用品、工艺品、电子电器等行业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外观设计等产业,构建“黄岩设计”品牌体系,打造“中国模塑工业设计高地”。

(三)创新空间拓展模式,向集聚要资源。高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使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制造业日益向着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缩小用地空间成为可能。集聚空间不仅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等难题,而且由于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的集聚效应也将成倍放大,从而形成新的先进产业集群。积极响应“工业回城”“都市工业”的做法,提升土地使用率,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一是加快建设小微园区。一方面加快建设。通过自持、工业地产等多种方式,加大小微园区建设。重点加快建设高桥联丰螺屿产业园、江口进港村小微园、高桥安顺小微园、经开智创产业园等。其中三个小微园完成验收及安置等,形成35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厂房。另一方面加快已建小微园区的使用。整合已建小微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引进高新产业、新型科技企业等优质企业。二是推动工业上楼。在外东浦未来社区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布局产业楼宇,打造都市工业楼房,推动兴新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的落地。在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综合整治区域,启动高密度工业厂房及高楼层厂房连片建设,推行建、招、营一体的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周期和产业招引。三是利用好城区可用资源。充分利用城区可用的旧厂房,加以改造,打造青年创新设计湾等产业链。完成江口综合体建设,加快王林洋综合体建设,抓好综合体的招商工作。

(四)助力城市更新,提升居住环境。一是建设大片区。重点做好王西—外东浦未来社区建设,已实施的未来社区完成相关配套建设,总工程量完成70%以上。永宁科创新城完成投资人招投标,完成外东浦区域的全面拆除和土壤污染整治,启动区块建设和配套建设。谋划东城老工业园区的征迁工作,开展排查摸底。二是全面推进征迁重点项目。紧盯后浦西、泾岸等区块征迁的扫尾工作,及早完成出让;基本完成红三、后洋黄等区块的征迁及拆除工作;全面完成已建净土岙安置房的安置分房结算,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是促进市区融合。主动作为,助力江口区域九村联改项目,协调做好区域规划、征迁、及早启动台州学院江口校区建设,启动若干路网建设。加快梦创园二期,完成热电厂一期改造工程50%以上,启动梦创园三期建设,加快梦创园入驻企业招引。

(五)打造“增值式”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建设黄岩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和中国黄岩模塑产业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继续打造台州(黄岩)人才创业园,主动承接高端项目,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实现集聚效应。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全面融入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建设多样化孵化空间。聚焦主导产业,推动现有各类孵化器扩容升级,建设一批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和“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的孵化模式。加强开发区与台州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本地高校合作交流,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开展大学生“走进黄岩”“走进名企”活动,支持鼓励初创型青年创业团队。三是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完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并结合物联网技术,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和联网交互,从而将场所内所有设备在线化和数字化。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