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下行压力仍需关注
——2024年1—3季度黄岩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24-12-03 15:40   来源: 综合业务科 字体:[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是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黄岩区实现生产总值48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15.4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49.67亿元,增长6.0%。一、二、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44.7%、51.9%。

(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经济实现回升、服务业增势较好

农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5.7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4.8%。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3.3%、5.0%、48.5%、3.1%和3.7%。前三季度,受高温、降水少等影响,全区早稻产量3464.5吨,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60万吨,下降1.2%;园林水果产量7.52万吨,增长4.7%。生猪产能持续释放。三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4.39万头,同比增长29.1%;生猪出栏4.21万头,增长88.8%;猪肉产量3598吨,增长87.4%。

工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7.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区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6.7%。全区增加值总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实现“四升一降”,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15.6%、12.0%、9.3%和4.5%,医药制造业下降12.4%。小微型企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增加值总量占比超六成的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6.61亿元,同比增长10.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大于大型、中型企业。

服务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9.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7.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9.4%、6.8%和6.7%。1-8月,全区规上服务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金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实现营业收入33.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9%,增速比1-5月提高21.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1个百分点。

(二)从“三驾马车”看,消费较快增长、投资支撑有力、外贸持续向好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1亿元,增长10.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90亿元,增长7.7%;商品零售49.32亿元,增长10.7%。从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1.13亿元,增长11.8%;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18亿元,下降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8.69亿元,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94亿元,增长7.7%。

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5.4%。重点领域持续增长。今年以来,交通、水利、能源和生态环境投资,工业性技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前三季度分别增长58.5%、21.6%、19.4%和13.4%。工业性投资拉动有力,同比增长2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4.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保持平稳,同比增长1.4%。

外贸方面,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227.55亿元,增长11.8%,高于全市19.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总额223.40亿元,增长11.7%,高于全市20.3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加快14.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4.16亿元,增长18.9%。

       (三)从“三个口袋”看,财税增收有所加快、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企业收入持续改善

       财政金融方面,财税收支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由上半年的79.5%提升至81.8%;非税收入增长2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1亿元,下降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22.3%、11.1%和5.7%;教育支出和卫生健康支出分别下降0.9%和25.8%。金融运行稳健向实,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09.92亿元,增长7.3%。从存款主体看,全区住户存款余额增长10.8%;非金融企业存款与去年同期持平。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85.34亿元,增长9.4%。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增长2.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长16.2%。

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8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05元,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11元,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3,比上年同期缩小0.03,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企业收入方面,1—9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2.7和1.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8%、14.1%、7.5%、6.7%;医药制造业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7个百分点,企业好转现象逐步显现。1—9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0%,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9.6和3.0个百分点。9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3%,比6月末收窄5.8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创新投入逐步加大。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2%,比1—6月提高4.9个百分点,增速比营业收入增速高2.7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增长7.4%,小型企业增长16.9%。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9月末,有研发费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81.4%,比6月末提高11.5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0%,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为87.3%,拉动增长3.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外贸市场同向发力。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0.1%,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提升4.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9.2%。

(三)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10.51亿元,增长26.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汽车零售额的比重为33.8%,比上年同期提升4.0个百分点。网络零售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络商品零售额7.9亿元,增长109.1%,高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98.5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2%,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7.2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工业基础仍需夯实。一是大型企业增长乏力。今年2月以来,大型企业连续8个月增加值增速负增长。前三季度,大型企业共实现增加值1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2%,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重点行业仍在下行。近年来,由于客户库存高、市场需求下降,加上头部企业战略调整产值外移等影响,医药制造业连续12个月增加值增速为负。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下降12.4%,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9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营持续承压。1-9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两项资金”占用273.59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高于营业收入10.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流动资产的比重为53.9%,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入库项目支撑减弱。前三季度,全区列统重大项目投资偏少,全区投资项目入库(不含房产项目)116个,较去年同期多6个,但计划总投资大幅下滑,下降62.6%。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入库22个,同比减少3个,计划总投资下降67.8%。二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位盘整。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深度调整之中,销售端和投资端双弱局面未出现根本性好转迹象,商品房销售面积今年来增速持续为负。截至9月底,区内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41.9个月。

(三)高质量发展质效有待提升。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需推动。前三季度,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7.8%,虽然增速逐季加快,但仍然低于全市平均2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3.0%,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6%,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2.2个和1.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预期总体较弱。三季度,规上工业景气报表显示64.4%的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一般或不乐观,占比较二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预期一般或不乐观的,占比较二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偏弱。

四、下阶段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助企纾困强信心。工业是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主力,要进一步夯实工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重点关注企业订单情况、用工情况、盈利情况。做好对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做优对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服务,全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工业企业技改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提升发展层次和质态,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骨干服务机构培育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二)抓实项目投资增后劲。进一步梳理重点投资项目进展情况,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特别要关注亿弘光伏、清陶能源等省市项目的进度,保证建安投资进度正常;加紧推进鉴洋湖宋韵水街、丰立智能、得力佳、职教中心等今年新入库重大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投资政策,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

  (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具有硬核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新高地。依托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以人工智能算力服务为核心,完整配套服务型制造,以数字产业化助推产业数字化。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壮大。大力推进智能模具小镇、永宁江科创带等产业平台建设,持续打造以高端模塑、精密机电为核心的智造产业集群,构建韧性更足、质态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