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4-10-15 15:48   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叶剑立、卢碗玲、孙榛甜、周洪刚、娄文瑶等5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扶持的建议》(第5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诚如建议中指出的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势的龙头企业和广大的新兴中小企业组成的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未来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专精特新企业评选比较苛刻,比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于发明专利的数量、研发的投入、产值的增长率都有严格的要求。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是一个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和企业的本身。

区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一)制定激励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比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7条”“创新制胜30条”,支持我区中小企业发展。

(二)推动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强化平台支撑、人才支撑和创新体系支撑,引导企业向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领域发展。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

(三)加速品牌建设。推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和品牌培育及创建能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当前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找准切入点,破解企业难题,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有利发展环境支撑。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省级隐形冠军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其中今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培育21家,第二批正在组织申报中。

一、落实建议的工作举措

(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一是深化企业梯度培育。实施“小升规”、科技企业“双倍增”等培育行动,做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础。按照“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培育体系。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分层筛选建立培育库,开展诊断指导,推动对标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家重点扶持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依托区内创新培育平台永宁凤凰学院,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对接。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检验检测、质量认证、计量标准和品牌创建进行指导支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认证服务,推动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标达标。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争创标准创新型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开展质量强企“千百”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优化“品字标”培育结构,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牌比例,打造一批品质高端、技术自主、服务优质、信誉过硬的“浙江制造精品”和“品字标”产品。

三是强化产业链构建。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带动中小企业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十链百场万企”对接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供应链合作等方面加强融通协作。

(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创新驱动算力产业。谋划打造以高精密制造为核心、以绿色新材料、健康新消费为应用,以数字经济和复合材料为联动的“一高两新两联动”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齐头并进。目前已制定十五五数字经济规划研究,正在制定算力产业规划;已引进鸿之微、蘑菇车联、爱泊车、中亿丰等新兴产业企业落户黄岩。

二是提档升级塑料产业。今年上半年制定了塑料产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塑料产业向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到2026年全区塑料制品业在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品质效益、融合拓展、绿色发展等关键方面取得新成效,积极向千亿级塑料制品产业集群靠拢,力争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日用塑料品和塑料建材生产基地。

三是优化提升高端模具产业。坚持特色发展与融合发展,精准推动模具产业集群优化升级,聚焦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积极对接省市两级部门,争取区高端模具产业列入“新星”产业群赛道,以高端精密模具带动下游产业发展,成为黄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区塑料成型模具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全国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瞄准新一代“数字+”产业和“机器人+”产业,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初步形成清陶能源(固态锂电池)、光昊光电(电子材料)、科文电子(电子元器件)等优秀企业为首的数字经济特色行业。目前,浙东南智算产业园已引入数字经济企业17家,将继续招引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领军企业,推动算力调度辐射全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以智算服务为基础的软件信息产业生态链。

二是构建智算中心。我区加大数字经济基础投入和主体培育引进,目前已完成浙东南智算中心一期400p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开展二期1000p建设,另与电信签约合作规划建设总投资为50亿元的4000p算力中心,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截至7月底,浙东南智算中心已完成6家企业合同签署,2家签约中,与27家企业完成了模型适配工作。

三是推动数字化改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在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上深耕,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达100%;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主体已达20家,1-8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为5.54亿元,增速5.8%,较去年总量增长30%。今年,我区以模具制造行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获资金奖励500万元。

(四)扶持打造产业平台

一是深化“空间换地”。在符合详细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支持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目前,我区已在江口、院桥、高桥区域(电子信息、算力产业数字经济、智能装备)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在西城岙岸、南城方山下等区块规划工业上楼。其中高桥联丰螺屿产业园已竣工,专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对精密制造、高端塑模、精密机电、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将作为优先入园的条件之一,推动产业园发展成为台州市星级示范园区、专精特新产业园。

二是强化创新服务。推动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扩容升级,构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生态,吸引优质工业设计企业落地,为专精特新企业做好配套服务,推动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并驾齐驱。目前,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扩容提质2.0工程项目设计文化融合片区工程建设进度完成95%、设计核心集中片区工程建设进度完成60%。

三是提升产业链韧性。重点聚焦高精密制造赛道,发挥智能模具小镇的平台作用,打造以高端模塑、精密机电为核心的智造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模具产业加工园,推动模具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

(五)优化发展服务环境

一是完善分类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作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集中最大力量帮扶企业对标提升,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今年4月,我局邀请诊断服务机构开展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辅导,对全区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诊断咨询,并出具诊断咨询报告,帮助企业明确申报政策、认清当前短板和差距。今年9月,我区发放2024年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97万元(其中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因素奖补资金216万元,对标提升因素奖补资金71.42万元,诊断服务资金9.58万元)。

二是优化企业融资生态。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职调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按照相关规定降低担保费率。目前,我局已对接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对专精特新企业设置优惠融资方案,年利率为3.5%左右,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该项目也是我省为扶持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推进的工作(银企对接活动市里正在筹划,区里正在跟进)。

三是强化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省级人才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人选申报人才计划,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隐形冠军”等企业人才申报卓越工程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建设博士创新站。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四基”短板明显,符合国家级小巨人专精特新基础条件的企业数量偏少;二是人才引育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发明专利偏少,今年我区共推荐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家,仅三元龙兴获评,拥有发明专利12件,其余企业均少于7件(其中拥有7件的1家,6件的1家,5件的3家,5件以下的6家)。据省经信厅统计,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件以下的通过率为3.9%,5—17件的为29.1%,17件以上的为63.5%。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精准建库梯度培育、科技创新要素保障、部门联动接上天线三方面重点任务抓好工作。

(一)加强专精特新全链条式梯度培育。建立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培育清单,做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池。分行业精准扶持,针对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二)加强科技创新要素支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高能级平台,加大与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等科技型企业合作,提高企业发明专利的拥有量。

(三)加强上级联系和部门协同。紧密与国家、省市处室对接,及时了解动态信息,做好专精特新政策解读,为企业提供发明专利、标准制定、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感谢你们对区经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经信科技局        联系人:陈忠义

联系电话:13706562730        邮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3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