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8号建议答复的函 | ||||
|
||||
我区西部地区山水资源丰富,环长潭湖区域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文旅资源优势。但因地处水源保护区,长潭湖“大水缸”作为下游城市的战略水源地,长期以来承担着养水护水重任,限制了工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在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的大背景下,库区百姓对开发长潭湖周边自然资源的呼声更为迫切。如何在不破坏“大水缸”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打造台州“后花园”,我们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本情况 黄岩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拥有富山大裂谷、浙东十八潭、上垟红杉林、大寺基林场等丰富自然景观,中国丝绸代表作宋服之冠等宋韵人文历史景观,上郑两军会师纪念馆、平田桐树坑特委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和乌岩头、布袋坑、富山半山等原生态古村落。作为台州“后花园”,黄岩区是台州高铁站所在地、温台市场中心地,坐拥温台两地近1700万客源市场,2小时交通圈辐射近3000万人口,周围集聚了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区、神仙居旅游景区、台州府城等众多著名5A景区,而长潭湖正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 当下,长潭湖水源保护地的生态红线限制了轻重工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目前进入库区的高等级道路只有一条S325省道库区段,库区南侧上垟区块交通状况差。受环保等因素影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西部文旅设施的配套、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都相对滞后,对旅游客源的吸引力不足,西部旅游业呈零星、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效应。 二、建议 (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路变则城变,路通则事通。S325延伸线黄岩北洋至宁溪段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黄岩西部山区直达城区的30分钟快速交通廊道,使长潭湖西北侧屿头宁溪面貌一新,初步为西部山区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从环湖区块发展大局来看,如何打通长潭湖南侧交通瓶颈和联通仙居方向通道,是发展环长潭湖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大交通的角度,建议加快杭绍台高速南延和北城至头陀公路的建设,打造串联西部各景点的景观大道。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保证乡村道路畅通无阻,严格落实道路管护长效机制,明确农村公路管理责任划分,以路兴助推乡村振兴。 2、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以规划为引领,在西部河道清淤及沿线管网提升改造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继续实施西部河道清淤项目,恢复和提升河道功能,保障汛期沿线群众和过往游客的安全。对沿线老旧管网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农村供电供水能力和居住质量,营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生态宜居的旅游环境。 (二)整合各部门资源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为了擦亮黄岩西部休闲度假文旅名片,建议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部署,整合规划、文旅、农林、交通等单位和当地乡镇的资源,真正实现西部资源融合,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业态基础上,向“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旅游业态转变提升,打响黄岩西部文旅品牌。以黄岩西部六乡两镇现有资源为依托,融合一二三产,实现农副产品增值,旅游产业增收,推进乡村共富。 1、植入顶级民宿品牌。充分发挥长潭湖沿线山体景观优势以及半山村、乌岩头村、沙滩村的业态优势,引入自带高端客群流量的民宿品牌,如目前规划建设的开元芳草地亲子酒店和半云涧云端秘境高端民宿,形成行业和市场标杆,带动本地民宿的品质提升和业态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房车基地、露营基地等“营地经济”,打造文旅新热点。 2、打造上垟乡环长潭湖休闲度假胜地。以红杉林为依托,整合滑翔伞基地、白鹭湾湿地等资源,打造“花海、田园、水塘、杉林、谷地”特色景观,形成丰富而具有本地特色的空间体验。 3、有效整合黄岩西部各板块旅游资源,在产品上体现差异化,在业态和功能上形成互补。把布袋坑、沙滩老街(两岸三度)、乌岩头包装成演太线特色精品线路;把黄岩山、星光公园、廊桥打造成黄岩人文“初心之旅”路线。 4、开发“红色+培训”产品体系。以桐树坑、乡村振兴学院为中心,开发红色主题教育线路(平田+茅畲+上郑),重新修建长潭纪念馆,形成3+1主题教育产品体系。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学院,联合市、区组织、宣传部门和党史办、市委党校、台州学院,开设依托全市、面向全国的乡村振兴、红色教育课程。 5、推出亲子研学产品。以乡村振兴学院为教学中心,辐射桐树坑村红色教育、天空之城茶园、乌岩头沙滩村美丽乡村、金山陵酒厂、两岸三度、星光公园、飞行基地、白鹭湾公园等研学基地,带动亲子教育、亲子文创、亲子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集亲子娱乐、文化研学、自然研学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在温台市场有号召力的亲子研学产品集群。 6、在环湖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利用原等级公路打造休闲体育高级赛事,如环长潭湖马拉松赛、环湖铁人越野赛、越野汽车拉力赛等。 (三)成立工作专班 建议成立西部旅游工作专班,抽调文旅局、农林局、交通局、自规局等部门人员和西部六乡两镇人员,树立“全区文旅一盘棋、部门协作一张网”的理念,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农牧林水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着力实现规划“一体化”、旅游谋划“一张图”,整合西部旅游资源,统一包装谋划,合理设置项目包,争取银行融资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工作专班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托环长潭湖特色旅游资源,科学定位,精准施策,全面提升西部旅游的品牌内涵及知名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围绕新旅游要素,不断丰富创新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功能,深挖景点文化内涵,打造流量IP,提高旅游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四)引入社会资本 采取市场化手段引进社会资本,加快“资源变资本”。以长潭湖为核心,充分发挥西部自然资源优势,带动西部人民实现共富的目标,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议用活用好市场化手段,引进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性作用,利用本地丰富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发掘潜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减轻财政压力,促进投资多元化,提升服务质量,高位推动、高效推进西部旅游发展。 黄文广旅体函〔2023〕27号 章珍珍、黄平、顾展彰、胡佳音、赵琳峰、王合微、邱志广、陈国辉、杨洋、黄令兵、金义杰、叶建平、任建伟等13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区西部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的议案》(第158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黄岩作为台州市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近年来,黄岩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围绕“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以“多样化发展、特色化打造、品牌化引领”同步发展模式,形成整村连片集聚示范区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经济效应持续向好。通过整合柔川景区、蓝美庄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和布袋山、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等景区(点)资源,构建多条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已形成了浙江农业之最“十大最美田园”中国柑橘博览园、北洋镇综合功能示范区、屿头乡美丽乡村风景区、宁溪镇美丽乡村风情带等精品线路和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同时锚定区委“一千双百”战略目标和国际国内生态经济产业前沿,依托长潭湖六乡二镇生态资源优势,布局发展中药材花卉种植、深加工,及中医、芳疗等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抢占中医芳疗蓝海产业先机,打造“浙东芳养谷”区域生态品牌,赋能西部产业升级。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深化与同济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的联系,因村制宜促进村庄有机更新,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区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1个,实施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43个(重点村7个)。突出精品线路、精品区块建设,开展沿永宁江和325省道精品线路、西部美丽乡村风景区、环长潭湖乡村休闲风情带等精品线路打造,实现景观风貌“局部美化”与“整体和谐”的有机统一。“演太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华橘源”产村融合示范区等一批精品区块初步成形。强化土地保障支撑,落实已明确的西部旅游设施用地,对尚未明确的项目以“定量不定位”的方式预留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西部旅游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一、强化规划宏观引领。我们将统合《黄岩旅游总体规划(2018-2035)》、《黄岩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黄岩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黄岩区乡村文旅发展规划》,并协调衔接其它规划,如土地、交通等规划,高瞻远瞩地谋划西部生态旅游项目,为今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好基础。区住建局今年将完成黄岩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内容涵盖西部六乡一镇的“一镇一方案”,按照实施“设施提标、服务提质、产业升级、人文活化、治理增效、城乡共富”六大行动,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六个现代化要求,明确项目库、时间表、作战图等。 二、加强旅游项目招商和建设。自规部门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尽力保障西部旅游发展空间,助力共同富裕。紧抓旅游项目招大引强,吸引一批有情怀有胸怀、有实力有能力的投资者来黄岩发展,以战略眼光盘活存量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学习借鉴文旅强企托管运营景区、特色民宿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经营理念,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结合储备项目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包装,与涉旅企业进一步对接,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同时做好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和风控管理,确保项目后期健康发展。 三、持续提升乡村景区品质。完善景区的旅游业态,优化软硬件,打造更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黄岩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高质量景区。区水利局将加强西部河道清淤,提升西部乡村供水能力,优化景区条件。今年将计划治理河道5.1公里,另外计划实施黄岩溪(上郑段)、冷水坑溪、桐树坑溪等小流域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河道24.53公里。继续开展A级景区镇和景区村庄的创建工作,引进高端民宿,鼓励支持发展乡村民宿、精品酒店等住宿业态,培育并扶持汽车营地、帐篷营地、主题文化客栈等新兴住宿业态。区农业农村局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与产业经营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吸引创业人群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民宿、主题书吧、小酒馆等项目,推动乡村经营,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通景公路和乡村道路连线成网,完善景区内循环道路,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依托宁溪镇的重心辐射功能,以生态旅游为引擎,打造宁溪镇西乡旅游集散地、屿头乡乡村振兴实验基地、富山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上郑乡红色文化休闲度假地四大发展定位,集聚集群乡镇的生态人文资源,走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山区特色型乡村振兴美丽城镇片区化建设共富样板。深化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推进资源普查信息化建设。 五、进一步提升西部旅游影响力。加大与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合作力度,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外宣稿件和作品。开展短视频热点营销,组织文旅专场直播活动。积极与周边县市旅游单位沟通,制定有力的奖补政策,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客流共享。分层次开展推广营销,巩固台州市场,着力拓展市域周边市场,逐步开拓长三角市场。主动与各大城市的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会等机构加强联络,做好宣传推介,争取成为其召开各类会议以及职工疗养度假的目的地。设立旅游服务咨询热线,因地制宜,继续举办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主题节庆活动,做到每季有节庆、节庆有亮点,以促进黄岩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文广旅体局 联系人:朱苗苗 联系电话:0576-84765515 邮编:318020
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12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