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4号建议答复的函 | ||||
|
||||
郑丽敏、楼云光、王菊玲等3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域协作集成打造农民家门口的创富新单元,推进共富示范区建设》(第134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素资源快速向城市聚集,黄岩东西部发展差距明显,西部农村空心化,山区留守劳动力就业难,增收难。为破解这一难题,黄岩区在2021年就尝试将产业引回农村,构建了“共富工坊+暖心住房+橘光社区”的“小橘灯”共富体系,探索出“政府搭台、产业引路、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共富模式。目前,已建成176家“小橘灯”共富工坊,促成151家企业入驻,帮助400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240人,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相关工作被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黄岩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数字应用也以市组部名义列入基层智治系统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 但在工坊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工坊结构不均衡、工坊运行不持续、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以及资源潜力更待挖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共富工坊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些问题,2023年我们将以工坊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我区“共富工坊”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多方共赢。 一是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生产资料相对缺乏、经济基础薄弱地区,“一村一策”开展分析研判。结合数商兴农、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等,持续优化工坊类型结构,推动来料加工、定向招工、电商直播、文旅融合、品牌带动、产业赋能等6类工坊均衡多元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二是产业为基,强化村企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联络纽带作用,全面排查资源,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同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村企结动。坚持共建共享、互利互惠,均衡分配三方利益,结合行业特点、业务模式、人才优势和自身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村企达成有效合作。 三是整合政策,加大激励力度。在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深化共富工坊在建设、运营、奖励三个环节的十五条激励措施,具体包括建设补贴、场租补贴、设备补贴、岗位补贴、就业补贴、保险补贴、培训补贴、物流补贴、融资优惠、评优奖励、管理奖励、电商销售奖励、绿色认证奖励、品牌创建奖励、人才激励等内容,为“共富工坊”建设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推动项目效能、农民收入与企业运营成本“两升一降”。目前已发放各类补贴550万元。 四是制订标准,推动规范运行。制订《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各类工坊的建设与运行,落实工坊风险防范,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定期巡查、会商、调度机制,构建“部门监管、属地管理”责任体系,提高共富工坊风险研判预警能力,确保隐患问题发现早、处置好。 五是矩阵打造,强化精准赋能。围绕“和合共富工坊”品牌,依托党建联建机制,积极探索打造串珠成链的“共富带”。坚持党建带群建,整合供销社、妇联、侨联、残联等力量,积极探索“供销社+共富工坊”模式,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深化“侨助工坊”行动,形成整体效应。 六是数改同步,强化多跨协同。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实战实效迭代升级“共富工坊”数字化应用,丰富功能模块,增进多跨协同,做到资源入“网”、管理上“线”,以数据流调度提升工坊运维效率。 感谢你们对共富工坊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廖宁宁 联系电话:84237012 邮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