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30/2022-120306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住建局 成文日期: 2022-12-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2-12-21 15:22   来源: 区住建局 字体:[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助力打造“一千双百”城区为目标,主动融入台州“二次城市化”进程,深入实施市“五大攻坚”和区“永宁焕新”行动,统筹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高质建设,城乡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宋韵黄岩”魅力进一步彰显。

(一)城市更新提速增效。围绕“一心两轴多片区”总体谋局,借势“五大攻坚”和“永宁焕新”行动,城市空间更加优化、城市能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城市承载力破局提升。攻坚36个征迁项目,完成丈量评估3557户、签约2800户,完成拆除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出让12宗,出让金63.11亿元,小东门区块、和风筑区块、委羽山北区块等多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成功出让,方山下区块、翻簧厂地块、西城汇江二期区块等实现净地,江口多村联改区块、鉴洋湖一期地块、锦江小学区块、罗家汇区块等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城市辨识度更新重塑。官河古道基本建成,官河水街建成营业、鹭洲树屋对外开放,年底前完成上河廊桥、萃华晨曦和东区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永宁江绿道东延工程全面验收,外东浦桥、双龙桥、玻璃栈桥等完成建设,新增12个纽盒驿站,年底前完成外东浦景观桥桩基施工。完成永宁江绿道东延段(黄岩港区)概念方案设计、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施工图设计、黄岩“南北文化轴”历史景观体系再生概念设计。

(二)基建配套提档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城市发展更有“韧劲”,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污水设施方面:推进江口园区污水应急预处理厂工程建设,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完成双丰至天元路污水压力管线工程、204线至82省道污水主干管工程、104线污水主干管院桥段管线铺设,沙埠至高桥段污水主干管完成60%;开展长潭库区主溪流沿岸农村污水终端改造工程,完成总工程量50%;开展平原区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和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前期工作。市政道路方面:打通祺祥街(中段)、黄长路改线东段、嘉鱼路等6条“断头路”,其中县前街东延已通车,拱新大道、天元路西延年底前完工;推进站西大道、二环西路、内环路、劳动南路等品质道路建设,其中内环路改造已完成,站西大道、劳动南路年底前完成。园林绿化方面:完成家门口的绿道建设,联通城区56个小区;新建绿道16.6公里,新增绿地17公顷;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管理,本年度新增5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供水设施方面:水厂二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年底可基本建成;新建供水管网1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 8公里,改造节水器具0.11万套,创建省级节水型小区3个。环卫设施方面:澄江巨岩路垃圾中转站工程和浦西环卫设施工程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三)城乡风貌美丽蝶变。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城乡美丽风貌,样板试点共建共创、美丽成果共融共享。一是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南苑社区传统风貌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宁溪-屿头县域风貌样板区将于11月初参加验收。二是建设共富基本单元。南苑未来社区、嘉盛未来社区将于11月初参加省级验收,其中嘉盛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已通过省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验收。东浦未来社区实施单元由中铁建摘牌,部分地块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方山下未来社区已实现净地。三是推进美丽城镇创建。江口街道、高桥街道、茅畲乡、上郑乡创建基本美丽城镇,11月初参加验收;院桥镇、屿头乡、沙埠镇争创省级样板,确保创成1个以上;宁溪镇参加首批样板镇复评复审,争创星级样板;西部乡村振兴美丽城镇集群入选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名单,全力争创省优案例。四是实施美丽村镇建设。完成宁溪镇上桧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推进宁溪镇乌岩头村、江口街道新来桥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启动上郑乡圣堂村(垟头自然村)、平田乡黄溪村(黄毛山自然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完成农村工匠培训250名。五是开展“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我区成功入选浙江省“强社惠民”集成改革第二批试点地区,确定嘉盛社区、南苑社区、孝友社区、县前社区、桔源社区为试点社区。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守为民初心,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是抓实住房保障工作。完成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18套,已全部开工并发放项目认定书;常态化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220户,取消427户家庭保障资格;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125万元,保障500户家庭。二是抓好安置房建设。完成红四、江山一品、倪桥一期、路边、东路等5个安置房2982套房源分房;竣工验收东路、雅林等2个安置房共2303套,预计年底前可再竣工验收王林王林施、妙儿桥、洋头、岙岸一期等4个安置房共2782套;新开工浦口杨安置房共2226套。三是抓细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特嘉苑、果品新村、檀香新村、锦江小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6个生活小区零直排改造。四是抓严城乡危旧房管理。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截至10月14日,录入系统总图斑数30.9万个,排查自建房25.7万户,发现疑似危房1485户,已鉴定确认危房753户,落实管控整治措施637户;开展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已完成排查城镇房屋609幢;继续实施危旧房屋保险及动态监测,巡查老旧房屋4075幢次。

(五)数字改革纵深推进。以数字化改革撬动住建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高效率、全方位、零距离”政务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安心租房”应用入选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七批案例集及台州市五个一批重点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已为8000余套出租房、1.1万租户提供租赁保障服务;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应用入选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五批案例集,获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黄岩全域数智平台完成浙里未来社区在线重大应用贯通工作,实现区级平台和省级平台的全面贯通,目前平台已上架应用40个,覆盖教育、邻里、交通、治理、服务、创业等6大场景,接入7个未来社区、8个街道、5个镇、6个乡。另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办理承诺时限,即办事项占总事项数的91%,承诺时限相对于法定时限的压缩比为94%;优化审批流程,利用投资在线平台3.0、浙政钉等平台,实施告知承诺制等形式,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率。 

(六)“两业”发展蓄势赋能。紧扣稳进提质要求,把握政策导向机遇,推动释放内需潜力,实现建筑房地产业良性发展。房地产业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密切关注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等核心指标,出台购房补贴、市场化实物安置等政策,运行中房系统开发的预售资金监管平台,对23个在售项目进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截至目前,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44.93万平方米;商品房成交6113套,面积49.5764万平方米,金额77.69亿元;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为20294元/m2,同比涨幅6.56%;审核发放购房补贴313户,发放补贴金额294.4997万元;受理市场化实物安置申请462户,已发放215户,发放金额50587万元。建筑业方面: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导的工业化体系,新建15个民用建筑全部符合《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新开工装配式面积72.32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113.36万㎡;开展了防汛防台检查、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脚手架支模架专项检查、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截至目前,共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60项,竣工验收项目71个,对162名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记分,总计分值488.5分;通过消防验收项目16个,检查合格消防验收备案项目14个,消防设计审查项目8个;完成公开招标103项,中标价345875万元;邀请招标1项,中标价1005万元;前三季度建筑业省内产值达到68.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2%。

(七)人防体系融合发展。推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人防体系。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印发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成立护民人防设施管理公司;完成全区67处已竣工人防工程和40处人防警报点位的基本信息采集,并录入全省人防数字化平台;全年竣工项目12 个,共计8.8万平方,新增人防车位1267个。二是强化指挥职能。推进3个重点镇、5个重要经济目标人防指挥部建设;完成1212工程指挥所建设,实现指挥数字化、可视化、实景化;新增4台人防警报器,“5.12”“9.18”进行警报试鸣,参试率、统控率、鸣响率均达100%;完成沙埠镇廿四都村人防疏散点试点建设;补充完善原10支中队、24支小队,共300人,新组建指挥信息保障分队10人,人防指挥工程维护管理专业队伍19人。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3.1国际民防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整体效应,积极开展人防宣传“五进”工作,在人防工地、18个社区等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400余份;通过浙政钉平台,发送宣传信息4万余条。

(八)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一是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做到深学铸魂,学以致用;围绕“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要求,充分运用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台机智党建”系统、智慧党建云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9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二是推进“清廉住建”建设。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共开展行风效能专项督查3次;在全系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并建立“三张清单”;定期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加强对直属各单位的监督检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评议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基础;开展“筑心向廉”、“青廉说”等廉洁文化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学廉、倡廉、赞廉、爱廉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一线导向、实绩导向,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严格落实选人用人有关程序规定,实行干部选任“一批一档”,规范记录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各个环节。全年新提拔中层干部10人、调整转任干部5名、免职6名。目前,中层(股级)干部4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占60%以上,干部整体素质较高。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黄岩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建设“二次城市化”高地为目标,聚焦市区融合、产城融合大方向,打好“留改拆”组合拳,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建设更具魅力的“宋韵黄岩”,助力打造“一千双百”城区。

(一)以“焕新”姿态,优化城市空间。围绕“一心两轴多片区”总体谋局,深入实施“五大攻坚”和“永宁焕新”行动,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一是推进城乡全域“焕新”。计划启动或继续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江口四村联改、翻簧厂南侧、长塘全村改造项目、鉴洋湖一期地块等26个区块拆迁,涉及9个乡镇街道,拆迁总面积19933亩,拆除13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做地开发。按照早起步、细谋划、强机制、重服务原则,全力推进做地开发工作。计划实施东浦未来社区A07-08、方山下二期区块、太阳新村南侧地块等17个做地项目,涉及面积1807亩。三是做好土地出让。合理谋划、系统跟进土地出让工作,计划出让翻簧厂地块、原副食品市场区块、西城汇江二期地块等共7宗,出让面积731亩。四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孔庙街区保护修复改造工程、桥上街板块有机更新工程、司厅巷板块有机更新工程、锦江小学区块有机更新改造工程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官河古道完成扫尾,提升景观效果。

(二)以“美丽”为题,扮靓城乡风貌。坚持环境、功能、文化、治理一体化提升,系统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一是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围绕“全域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目标,融入宋韵、青瓷、蜜橘等元素,打造城乡风貌黄岩特色品牌,完成“智能模具”特色产业风貌区、“西桥秋月”传统风貌区建设。二是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紧扣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要求,更加关注一老一小,建设老龄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区,完成县前社区未来社区建设,启动方山下未来社区、海棠社区未来社区、王林洋未来社区建设,继续推进东浦未来社区建设。三是深化美丽城镇建设。启动下一轮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推动江口街道、澄江街道、北洋镇等城镇向样板城镇升级;开展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谋划澄江-北洋-头陀农业强镇集群、院桥-沙埠-高桥城乡融合集群,新前的模具产业集群建设。四是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完成宁溪镇乌岩头村、江口街道新来桥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推进上郑乡圣堂村、平田乡黄溪村节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完成农村工匠培训150人。五是深化强社惠民改革。组建强社惠民公司,建立完善运营机制,盘活社区资源、资产,整合社区空间等路径,推进社区集成服务,提升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式。

(三)以“功能”为要,补齐基建短板。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效能。污水设施方面:建成江口园区污水应急预处理厂;完成沙埠至院桥污水厂(沙埠高桥段)污水主干管线建设、启动屿头至宁溪污水厂污水主干管线建设;启动长潭水库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平原区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双提标改造前期工作;推进城区污水管道一体化养护,实现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全域养护一体化。市政道路方面:继续推进祺祥街(中段)、黄长路改线东段、嘉鱼路、8号立交放射线建设及二环西路道路改造;启动新江路、黄长线(庆丰大道-高速公路)、沿河路、碧林街等道路建设。供水设施方面:黄岩水厂二期投入使用;调整南片、东片供水管网布局,解决水压低问题。园林绿道方面:谋划启动西江河绿道建设;建设双龙河绿道,实现永宁江绿道与椒江区绿道联通,新增绿地15公顷。

(四)以“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始终牢记为民初心,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办好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一是抓好住房保障工作。摸清本地存量土地、房屋自愿情况,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形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发放公租房货币补贴550户,150万元;重启退休人员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兑现650万元人才房票专项资金。二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把未来社区理念、场景植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改造迭代升级,完成大环家园、江南苑、双景小区、里东浦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三是推进安置房建设。计划开工横河村二期安置房、前郑村二期安置房等10个项目,共6369套;计划竣工天长南路安置房、新兴产业基地安置房等9个项目,共9590套。四是做好城乡危旧房管理。完成全部自建房及其他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及数据录入,探索建立农房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巩固提升专项整成果;持续开展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完成城镇房屋排查登记和城镇危险房屋安全防护;常态化开展农村危房排查治理,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和即时救助。

(五)以“服务”为先,提升监管效能。坚持稳进提质,更好发挥行业监管服务职能,促进行业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基调,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不动摇,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数据和动态变化监测,带动房地产市场信心回暖。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做好稳房价稳增速等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排查,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继续做好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现售备案、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等项目审核工作,做到保质保量高效办理。建筑业方面:深入推进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在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初步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贯彻“碳达峰”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推进“无欠薪”治源行动;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清单体系,加大对辖区建筑工地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六)以“数字”赋能,提高智治水平。加大数字应用开发建设和迭代升级力度,提高住建整体智治水平,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推动浙里未来社区重大应用在王林洋社区、海棠社区以及县前社区贯通落地,围绕“一老一小”重点打造衍生数字化场景;以现有的三合一黄岩全域数智平台为基础进行迭代更新,打造具有黄岩特色的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优化改进“安心租房”、“公租房申请一件事”等应用,加快推进制度重塑。另一方面,优化政务服务。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3.0,实行收件、审批、出件三统一;通过“浙江省工程建设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系统”持续实行施工图审查分类管理;进一步推进竣工验收服务集成改革,优化网上申报便利性;持续稳定实施施工许可多合一审批。

(七)以“清廉”为纲,加强廉政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一招,深入开展清廉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引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做到深学铸魂,学以致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橘乡发展论坛”、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等数字平台,落实党建数字化改革智治。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全面实施“双建争先”工程,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先锋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进一步严肃政治规矩,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三是推动责任落实。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建立健全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持续纠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做深做细“三张清单”,深化法纪教育、警示教育,提升监督教育实效。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