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03002677103P/2021-103628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1-07-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印发黄岩区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07-09 09:33   来源: 区府办 字体:[ ]

一、黄岩“十二五”质量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区积极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深入贯 彻落实《台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台州市黄岩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关于推进质 量强区建设的意见》,围绕“质量、创新、发展”的主题,建立 了质量强区、质量强镇(乡、街道)、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四 体一位”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全区的质量工作,为实现创新 转型发展、建设“最佳宜居城区”新黄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品以及食 品类产品合格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工业产品监督抽查 1342 批次, 合格 1266 批次,平均合格率达到 94.34%;地产食用农产品、食 用林产品、初级水产品的合格率分别达到 97%、99%、96%以上; 2015 年食品监督抽查 164 批次,合格 159 批次,合格率达到 96.9%。 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建立健全了大、中、 小三级的网格管理体系,所有乡镇(街道)组建了食品安全委员 会及其办公室,常住人口 2 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食安办均已 配备 1 名专职人员;每个村居(社区)配备 1 名食品安全监管协 管员;调整综治小网格数 924 个,配备信息员 924 人。保障特种 设备质量安全。将“四率”、四项监管职责纳入乡镇(街道)的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出台了《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及 — 5 — 《台州市黄岩区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实施意见》,对特种设备 实行网格化和分类分级管理;发动乡镇街道监管员和特种设备使 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共举办安全技术培训班 36 期,培训人员 2000 余人。 ——工程质量稳定可靠。“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执行工 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 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筑市场监管,确保建筑业健康发展, 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升。2011-2015 年,城乡建筑及基础设施工 程项目验收合格率达 100%,大中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100%。 全区将住宅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重点监管项目,加强对工 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巡查和现场抽检频率,严格把好施 工过程关。工程质量创新不断加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四 新”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十二五”期间,获鲁班奖 1 个、钱江杯 2 个,“括苍杯”3 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企业 2 家, 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10 项。 ——服务质量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依托区位优势, 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物流、运输和仓储业,打造与黄 岩乃至整个台州地区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基地。全区服务业增加 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近 5 个百分点。制定出台《黄岩区服务 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认定办法》,积极开展服务业“双重”行 动,组织实施省服务业重大项目 10 个,市重点项目 5 个、市服 务业重大项目 43 个。台州市洲锽物流中心、台州市黄岩红豆杉 — 6 — 游学式养老頣养苑等项目列入 2014 年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黄岩模塑产业服务业平台集聚区被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 服务业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8 家服务业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266 家,居家养老床位 3757 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 26 家,机构 养老床位 2958 张,每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 3.8 张。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超 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基本完成江口医 化园区整治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在污染减排方面,化学需 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实现削减目标,生活环境质量不 断改善。在环境整治方面,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狠抓 造纸、印染、制革、化工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清洁生产,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淘汰“低小散”及“两高一资”项目。 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工作,2015 年实施 60 家工业企业的废水 达标整治工作,长潭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扎实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为 86.0%。 在生态区建设方面,深入创建省级生态区并且深入实施“四边三 化”及“双清”行动。截止 2015 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5 个、省级生态乡镇 17 个、市级生态村 409 个。 (二)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提升 ——标准创新成效明显。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 — 7 — 期间,共获得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2 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 范项目 9 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0 个,绿色食品认证 19 个,有 机食品认证 3 个,继续实施黄岩蜜桔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积极 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企业争取标准话语 权。“十二五”期间,共有 13 家企业参与了 10 项国家标准、23 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 58%。实 施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筹建黄岩区标准化工作专家库,聘 请了 59 位同志为首批黄岩区标准化工作专家库成员,为企业培 训标准化人员近 500 人。 ——质量强企成果丰硕。积极开展“千争创万导入”活动, 引导企业导入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18 家 企业导入卓越绩效评价模式,400 余家企业实施或建立了精细化 管理、5S 管理、6σ管理、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体系等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截 止 2015 年,全区共有 2 家企业获得“台州市政府质量奖”,15 家企业获“黄岩区政府质量奖”。深化首席质量官制度,90 家企 业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精诚和西诺 2 家黄岩模具浙江区 域名牌块状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建立了质量损失统计制度。 ——品牌培育亮点纷呈。积极夯实企业创牌的基础工作,加 强对企业的宣传和辅导,督促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引导 和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争 创省、市名牌。“十二五”期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1 件、浙江 — 8 — 名牌产品 10 个、浙江出口名牌 7 个、浙江省著名商标 11 件。截 止 2015 年,全区已有浙江名牌产品 25 个、台州名牌产品 57 个、 浙江出口名牌 10 个、台州出口名牌 12 个、驰名商标 3 件、省级 著名商标 32 件、市级著名商标 49 件。 ——质量平台不断完善。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积极开展浙江省模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提升工作,为推进模具产 业集群转型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提高标准件使用覆盖率提供强 有力的技术保障,促进模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设黄岩区标准 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了模具制造等七大支柱产业的重点标准数据 库。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是我省首批 12 个特色工业设计基 地之一,也是台州市唯一一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另外,新 增 7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这些质量支撑平台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 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十三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际上,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仍在不断深化,产业调整出现新 趋势,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始重视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回归 并通过先进制造业、工业 4.0 等计划,达到自身在高端制造业方 面的优势,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趋势将进一步确立。从国内 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 务。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环境约束及资源供给将日益 趋紧,劳动力等传统发展要素将逐步弱化,产业结构逐步向中高 — 9 — 端调整迈进,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对提升生 活品质的需求更为迫切。质量、安全成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 基本要求,质量工作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也 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黄岩看,作为“模具之都”, 黄岩是省委、省政府建设“工业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国 际智造名城”重要任务的承接者,全社会均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 展,并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切实增强产业竞 争力,打造黄岩经济升级版。 在面临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全民 质量意识还有待提高,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中小微企业和服务行 业的质量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产品档次不高,可靠性不强,采 用先进标准占比不高;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还未从根本 上杜绝。个别企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制售假冒伪劣现象还没 有完全得到根除,特别是涉安产品的质量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 质量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与经济发达城市依然有差距。在 先进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质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标准的制定、 研发、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不够。各职能部门之间在相关质量 信息共享和信息融合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 未来 5 年,是黄岩融入 “一带一路”和现代化港湾都市区 发展中赢得主动,实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需要不断刷新质 量意识的新高度,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和普惠 共享,促进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黄岩质量的新跨越。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及 “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 彻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要求,按 照省委、省政府“两富浙江”、“两美浙江”建设和“八八战略” 要求、市委市政府“一都三城”的总体目标,黄岩区“创新驱动、 空间统筹、生态兴区、民生优先、开放带动”的五大战略等总体 部署,实施“中国制造 2025”和“浙江制造”,夯实产品、工程、 环境和服务质量基础,着力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 建设,积极倡导“环境保护”、“民生为本”和“创新包容”,实 现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理念引领。树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 价值”的理念,形成鲜明的黄岩质量精神并积极传播,实现全民 质量意识和质量素质的提升,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形成“人人重 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氛围。 ——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改革创新作为质 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促进多元共治,提升质 量管理的水平;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快质量技术创新,以技术 创新推动标准创新,以标准创新引领质量发展,从而加快推进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11 — ——生态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 发展理念,按照区委“最佳宜居城区”的决策部署,以生态保护 为前提,倡导“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产业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打造水净、天蓝、地绿、景 美的生态宜居家园。 ——民生为本。突出“利民安民”导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为质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 生活品质,提升质量惠民工作实效。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质量事 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让全区人民共享质量建设的成果。 (三)战略目标 以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和品牌强区建设为统领,力争“十三 五”期间,实现“黄岩质量”成为台州市的质量标杆,在浙江省 县级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结合产业发展特色及战略部署, 逐步形成具有黄岩特色的质量道路。 到 2020 年,质量、标准和品牌互相推动、协同发展,在产 品、服务、工程、环境等领域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产品质量安全 得到有效保障,整体产品质量竞争力显著提高,模具、塑料制品、 医化、汽摩配等重点特色产业领域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通过作美“三带”,培育“三区”,使环境质量指标达到省 内领先水平,“黄岩生态”和“绿色制造”在省内形成较强的影 响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在食品安全、治理拥堵、智慧医疗、 养老服务等领域的质量惠民实效不断凸显。


关于印发黄岩区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pdf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