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1096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黄文广旅体函〔2021〕4号 虞伟炳委员: 你在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编纂黄岩方言字典的建议》(第2021096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黄岩方言就是流传、通行于黄岩地域的地方语言。虽与标准语同属于汉语言范畴,但在语言、词汇或语法上,与标准语有所区别,它只通行本地。黄岩方言因为是地方性的熟语土话,书面往往难以表达,只是凭读音写,有的凭读音也写不出,拼音也难拼,只好用别字替代。好多土话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即使是偏僻落后地方的使用人数很少的黄岩方言,也同样具有复杂精微的语言结构和丰厚强大的表达潜力。正如你在提案中所语,方言背后是区域文化的历史脉络,是人民群众生生不息的感情传递。因而,延续黄岩历史文脉,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部门来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黄岩方言的第一个特点是“分布散”。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从古至今,黄岩这片土地上聚居有很多的自然群体,他们缺少交流、信息闭塞,产生了很多的方言。如:原宁溪区、院桥区、头陀区,他们都有各自的方言,再细分头陀区的北洋、茅畲、上垟等地,由于群居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不同,又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如果要编辑方言字典的话,单由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一个工作专班,是远远不够的。黄岩方言的第二个特点是“记录难”。黄岩方言,也就是属于黄岩独一无二的,主要用于口头表达,正是方言的大量俚俗的词语,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地方的各种日常生活场合中的口头表达需要,在语言、词汇、语法上不同于标准语,有的不能用书面表达,只能用音近字、别字来替代。因而,要编辑黄岩方言字典非常艰难。 对于黄岩方言的保护,我局的具体措施是:一是通过挖掘、申报、评审、公布等程序,黄岩方言于2009年6月被列入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以保护。二是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走访老农民、老前辈搜集素材,从方言文字方面的记录入手,逐渐加大完善语音素材的整理,录入黄岩区非遗数据库永久保存。三是组织黄岩评书、黄岩白搭艺人,组成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的文化礼堂,讲方言故事,让年轻一代耳熟能详感受黄岩方言的魅力,延续黄岩方言的表现力。 感谢你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联系人:卢云庆 联系电话:84765562 邮 编:318020 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2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