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2021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2021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啸等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111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基础优势 一是行业发展基础较好。黄岩是我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主要的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以整车车型开发、生产为主,辅以全车塑料配件、电气系统、电机系统、减震等零配件的生产体系。早在1998年,黄岩区就开发出国内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豪华款电动车。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创新、加大研发和共同努力,黄岩区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主要的整车生产和配件制造基地,并于2010年荣获产业内第一个国家级基地——“中国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台州(黄岩)占据了国内电动车产业的“五个全国第一”(塑料覆盖件产销全国第一、电摩类产销全国第一、电机电控产销全国第一、成套减震产销全国第一、整车零部件制造占有率全国第一。) 二是产业配套能力强劲。模具、塑料及汽摩配产业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主要的配套产业。而这三大产业是台州(黄岩)的优势产业,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黄岩是中国的模具之乡,拥有国内功能最齐全、专业化程度最高、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模具产业体系。目前,全市约有模具生产点3000多个,其中专业模具企业500多家,黄岩是“中国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这也提升了黄岩区新能源电动车的产业优势。 三是设计创新能力强。黄岩模塑产业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首家以工业设计服务为主的综合体,涵盖模塑设计基地、模具博览城、模具小镇等,对台州市工业设计行业起到巨大地引领作用。目前共有各类专业设计机构200多家,其中20家能提供新能源电动整车的研发及工艺设计的设计单位,包括梦工厂、奕帆帝门等,180家提供相关配套工业设计的企业设计中心(部),包括博创、达人等,6家设计人员培训机构。这些工业设计机构,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以模塑工业设计见长,产品外观设计初具规模的发展形态。 四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我区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物联网技术在工厂智造中的大规模应用,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益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不断开发出新产品,确保黄岩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整体稳步发展。 二、主要问题 虽然20年来台州(黄岩)电动车产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也逐渐成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三大板块之一,但是土地资源供给紧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不规范发展等问题依旧突出,未来优化升级仍面临较大压力。 一是土地资源制约严重,整体影响产业做大做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及成本高企,导致行业龙头企业无法入驻,现有企业无法实现高效规模投入,且外迁趋势有所加速。我区近几年招引的电动车整车企业,其中仅极少数解决了用地问题,且有多家国内行业前十的龙头企业有意到黄岩发展,但因土地原因无法落户。 黄岩区电动车塑件协会34家会员企业中,仅3家企业有自己的厂房。近三年来我区已有10余家规上电动车企业外迁到周边区域,且目前仍有多家企业有外迁意向。由于上级各主管部门对新国标理解不一,导致大部分企业依据新国标开发的产品,国家指定认证中心不予受理,造成检测机构无法检测的窘境。我区电动车行业面临老国标产品不能生产和销售,新国标的产品无从开发的局面,行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产业层级不高、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引领能力不强。尽管我区有电动车及零部件企业近600家,但是其中整车企业仅有1家,而黄岩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除了引进的爱玛科技外,其余企业规模都偏小,没有形成行业带动力。 三是“低小散”企业众多,低价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当前,由于产业准入门槛低,我区存在大量的“低小散”电动车企业,依靠走低端市场来博取利润,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部分企业甚至以牺牲质量换取利润,特别是一些随意组装销售的电动车,不仅品质低劣,更有严重的安全隐患。龙头企业的新产品一经上市,就会招致恶意模仿,影响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做大做强。 三、工作举措 (一)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产业高地基础 1.加快推进中国(台州)新能源交通产业园建设。该园区目前选址黄岩院桥镇,紧挨104国道线副线和高速公路,一期选址170亩,以引进电动车塑料配件企业为主,进一步巩固台州(黄岩)电动车配件优势,紧紧抓住此次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整合和改造提升的契机,充分发挥我区模具产业(新前街道智能模具小镇)为新能源电动车行业创造的产业链优势。在黄岩新兴产业基地启动千亩新能源交通产业园建设,吸引“专精特新”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入驻,推动我区电动车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启动爱玛整车产业园建设,发挥行业龙头引领带动力。选址黄岩区头陀镇,一期启动占地300亩的爱玛产业园建设,形成年产300万台的高端智能及出口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基地,带动下游电机、塑件、轮毂、仪表盘等零部件优势。支持鼓励爱玛建设产业研究院,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新材料应用、新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推动黄岩电动车板块提档升级。 (二)加快实施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1.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一批“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产业龙头型”大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爱玛车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配套电机龙头企业金宇机电产值突破30亿元。 2.培育一批行业“隐性冠军”企业。在电机、塑件、减震、铝轮等领域选择一批在行业内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高带动效应的中小企业,推动进行个性化创新、专业化制造、精益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力争到2025年,培育核心配套企业、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5家以上。 3.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电动车行业产业大脑,以平台赋能转型,研究开发数字化转型共性解决方案,鼓励平台提供从信息对接、开发资源、能力扶持、软硬件支持、供应链支撑等全链条服务。对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压力大的共性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降低转型门槛,增强转型动力。 (三)打造“台州标准”,打造质量新高地 1.强化标准建设,引领行业标准。鼓励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特别是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迅速占领市场,争取更大的话语权。积极推广联盟标准,由台州(黄岩)电动车行业协会、台州(黄岩)电动车塑件协会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扩大标准的影响范围,鼓励会员企业公开承诺执行联盟标准,并转化为企业标准。 2.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塑造区域质量品牌。加强新国标政策的落实与实施,确保更多企业通过国家CCC质量认证。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提升为抓手,组织重点企业开展行业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活动,支持企业实施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和精品名牌产品改造扩能项目,推动标准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将众多企业“捆绑”共同发展,由行业协会申请注册商标,打造“黄岩新能源电动车”区域品牌,擦亮“好产品台州造”金字招牌。 (四)紧紧依靠科技红利,打造行业新生态 1.筹建行业指数和数据平台。抓住数字化改革的契机,建设电动车行业产业大脑及开发“云设计”、“云展会”、“云贸易”等模块,形成行业指数、产能预警、精准招商、政策制定等四方面信息供政府决策。 2.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进一步扩大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台州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裂变式发展。到2025年,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5%以上。引进培育设计企业20家以上、技术人才300名以上。 3.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以质量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为重点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间交流、协同,从而提高台州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整体实力。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现有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台州)长三角研究院、南科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台州分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台州示范中心等研发机构,组织开展行业共性研究。力争到2025年,全行业研发机构达15家以上。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黄岩区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担任组长,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区府办、发改局、经科局、财政局、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区经科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出台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相关政策,确保改造提升方案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动车企业改造提升,加大财政资金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合、完善现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金融体系建立全方位的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加强金融配套支撑。 (三)强化要素保障 争取和落实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改造提升工作土地指标,推进“腾笼换鸟”和“空间换地”等多项措施,优先保障示范区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投资项目的用地要求。结合我区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特点,加大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引进支持力度;依托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打造人才培养联盟,培育一批新型产业工人,提高人才要素保障。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国内外新能源电动车标杆企业、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组织专家学者、科技机构和企业进行黄岩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改造提升新模式的研究探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你们对经信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区企业发展,并在以后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发展 联系单位:黄岩经科局 联系人:林凌 联系电话:84225543 邮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2021年7月6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台州市黄岩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1年7月6日印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