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94/2021-100904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经信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1-05-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黄岩区经科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1-05-24 16:19   来源: 区经信科技局 字体:[ ]

一、2020年重点工作

(一)防疫复工“两手抓”,全力助推“稳增长”。一是紧抓防疫生产,筑牢防疫物资“保障网”。确保企业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安全稳定生产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工作。鼓励企业深挖生产潜能,实现区内口罩生产企业零的突破。二是抢抓产能提速,加快按下经济指标“快进键”。1-12月份,全区45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增速3.8%。三是常抓动态监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设置乡镇街道复工考核体系,激励乡镇街道工业一线为工业企业加速复工提供高效服务。

(二)聚焦专项行动,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服务企业、产业能级提升、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推进,6个月“一优两强”竞赛中我区均居全市前三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新长征行动。出台科技新长征行动方案》,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目前区里已初步谋划永宁江科创带建设思路,将永宁科创带建成台州科创布局中“产城融合、科创引领、人才集聚”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带。

)整合资源要素,重塑产业发展格局。一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对全区规上企业进行全覆盖排摸,对接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问题企业,实现销号处理100%。特别是对于模具产业,我们通过排查摸底,建立模具链长制,打造模具产业安全链。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市“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要求,重点做好高端模具、医药健康、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培育工作。举办“黄岩区塑料日用品业转型升级之路”讲座推进各塑料制品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超级工厂承办台州制造市场大型系列服务活动之台州(黄岩)好产品团购周活动,成交额达4千余万元。三是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共谋划总投资170亿元的74个工业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2019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将全区1747家工业企业列入评价对象,改造提升99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二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入库企业14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台州市“小巨人”企业1家已入库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108家。打造永宁凤凰学院,已举办六期。三是全面实施“一号工程”实施“机器换人”230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22家。引入光盈光电、绿保、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项目。新建5G基站635个,企业上云550家。

)鼓励创新研发,持续转化科技成果。一是加大平台建设。推进省级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通过省核查组实地核查。引进上海交大CAD分中心、同济大学设计创新中心等平台,建成模塑科技快速成型创新中心是鼓励科技创新。新增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省科技特派员专项7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三是强化科技合作。黄岩科技大市场疫情期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布223项技术成果。

)深化“三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以“永宁企管家”为主抓手。搭建“永宁企服云”平台,建立“网格化”服务企业体系。累计服务企业8000多人次,办结各类问题1880件。二是优化人才生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才交流对接活动,申报省级海外工程师3人、市级海外工程师2人。三是落实惠企政策。立足黄岩实际,围绕“1+8”涉企政策全面落实好服企助企、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抢抓“双循环”发展机遇,打造具有高质量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一是做大模塑核心产业。围绕市456”先进产业集群工作要求,借力模具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建设和塑料行业列入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契机,以模带塑、以塑促模,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模塑产业集群。模具方面,拓展医疗器械、5G信息、微智能等高精尖模具产品,积极引培热处理、热流道、刀具等模具关键产业链企业。塑料方面,大力推广传统塑料制品微智能改造提升,抓住禁限塑令的政策窗口期,全面培育全降解塑料产业链。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做强生命健康、新能源电动车及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加快推动马大为院士领衔的医药项目研发量产。提升以永宁药业为代表的制剂行业竞争力,加快天宇、富祥等制剂项目的落地,鼓励联化科技为代表的原料药产业基础向下游延伸。探索搭建电动车云服务平台。三是做优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新产业重点加快绿保资源、模来模网、海视华跃(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光昊光电、何季麟院士团队(OLED发光材料、高纯钛),中科创越、魏于全院士(高端合成原料药、靶向抗肿瘤创新药物)、元邦智能、谭建荣院士(智能机器人、球形机器人)、科文电子、谢卫国博士(集成电路、智能电子)在等创新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

(二)构建“四个一批”培育体系,打造具有高质量竞争力的雁阵队伍。一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全年培育亿元上企业1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5亿元以上企业15家二是培育一批产业“链主”企业。培育一批以爱玛、精诚、光昊等为代表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依托企业在产业上中下游具备的核心凝聚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格局。是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支持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做精做强。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0家。四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2021年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总量超过15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家以上

(三)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打造具有高质量竞争力的智造基础。一是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材料、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电子等特色信息产业培育壮大天网网络、实时软件、海视华跃、元邦智能等数字经济企业。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打造以永高、凯华、精诚等标杆企业为引领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对区内500-2000万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重点做好模具、塑料两大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加速5G建设。2021年建成5G基站481个以上,实现城区和重点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四)实施“拓空间”工程,打造具有高质量竞争力的产业空间。一是加快产业园区扩容建设推进模具小镇2.0东拓项目、院桥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北洋千亩高端模塑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快江口区块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将江口区块打造成创新引领、大健康及新材料产业支撑的台州市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推动推动江口区块优化整合、转型提升。三是打造小微园区2.0版本谋划建设3个新开工小微园,建成投运3个小微园。开展以新顺、黄岩科创园为代表的数字化园区建设,力争创4星级园区和数字化示范园区。

(五)深化“三服务”活动,打造具有高质量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一是充分发“永宁企管家”平台载体作用。“永宁企业管家”平台为载体,进行“开展三服务、开局十四五”活动。目前该活动已开始,并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来抓,打造“三服务”2.0版,实现服务企业能级跃升。二是提高企业码活跃度和满意率。加快推进企业码迭代升级,打通政策推送与兑现、数据共享与交互、问题诉求与办理等三大堵点难点。三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家培训载体和成长机制,办好永宁凤凰学院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办好企业家研修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市级“外国专家工作站”,加强外国专家引进对接,帮助企业招贤纳士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