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公开 | > 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 院桥镇 | > 通知公告 |
索引号: | 001008010002068/2021-148382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院桥镇 | 成文日期: | 2021-03-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院桥:护水清岸美,展魅力新姿 | ||||
|
||||
一方鉴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以及工人们奋力建设的身影;阜峰村小广场回廊内,村民们晒着太阳聊着天,度过惬意时光;奥特莱斯活动多多,吸引远近市民来此购物观影,人流车流穿梭如织……这一幕幕动人的小场景组合交汇,构成了黄岩院桥牛年新春里的独有风光—— 原先,院桥镇集镇区域不少房子建造时间已久,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原有排水管网存在雨污混接、错接、渗漏等问题,对镇区水质、环境等产生一定影响,“美丽庭院”建设也一度停滞不前。 如今,既接地气又显品味的村部广场,成了村民晚间最爱的活动场地;取水房内,两个高大的储水罐引山泉而来,日常“生意兴隆”;标准设置的篮球场,让村民们更有运动的激情……一个个景观节点,将阜峰村的“美丽庭院”连点成线;一个个“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特色美丽乡村,则将院桥全镇连线成片,向着更高质量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 说到如今水清岸绿的院桥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可谓是功不可没,针对这一复杂情况,院桥镇高度重视,认真排摸,对集镇居民区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就在去年12月,院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据了解,2019年以来,根据上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方案要求,院桥在集镇城区范围内第一时间启动建设,创建区范围1.9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涉及建成区内五个生活区块(包括院桥街区块、前庄区块、下抱区块、横泾后岸区块、南街区块)共2471户、企事业单位13家、工业企业102家、六小行业及其他类122家。 建设过程中,院桥镇将“污水零直排”项目与集镇品质提升结合起来,镇里成立了以院桥镇镇长章建荣为组长、常务副镇长黄禹祥为副组长的院桥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业企业、六小行业、公建单位、居民小区等四个工作小组,制定了《院桥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施方案》,摸清管网底账,列出问题清单,建立“作战图”。 由镇农业农村办牵头,根据“查、订、改、建、管”要求,组织统筹开展创建工作,并充分利用各村党课、微信公众号、横幅、宣传厨窗、LED显示屏、宣传车等各类宣传平台,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宣传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做到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压实责任、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全面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实现全域“污水零直排”。 新春前后,院桥镇持续开展了“杜绝污泥浊水,永葆岸净水清”大排查行动,把整治各村河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当作重点工作,全面排查和整治河道是否黑臭、保洁是否到位,沿河是否有排污口存在乱排直排偷排、垃圾乱倾倒现象,各类建筑工地是否有泥浆偷排等涉水问题。 “河水清澈了,我们生活环境也变好了。”这是生活在洋汇河两岸居民的真实感受。通过对河道进行水系重塑、绿化提升、景观打造后,这条河道升级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生态景观公园。 为进一步改善河道环境,提升河道水质,近年来,院桥镇认真部署河道生态修复计划,细化工作方案,狠抓落实,扎实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记者了解到,河道生态修复涉及洋汇河、山头里河、沟岸河,共修复面积约1.8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程运用“微生物+增氧式喷泉+水下森林”工艺,根据河道特点及水质治理目标,在水面下,栽种沉水植物净化水质,安装微循环回流系统,让水缓慢流动,并投放固化微生物来分解有害菌;在水面上,搭配十余个增氧式喷泉,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动物需氧量,同时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增加美观度。 “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还能促进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在不断地水体修复过程中提高水体自身的降解功能,保障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院桥镇农业综合发展办副主任尤光辉说。 “有好水”,还要让群众“喝好水”。去年,院桥镇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列入破难攻坚目标,并于7月实现开工。首个施工点位于水花村,通过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网改造,为院桥供水一体化全覆盖打下了基础。 自工作开展以来,院桥镇农办统筹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制定责任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做好每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同时,院桥镇采取一边施工,一边做好下一个村居的政策处理,两边同时实施,确保工程扎实推进。 据了解,院桥镇二级管网全部完成,三级管网:西溪、左任新村、井头、对岙已完成,新上蒋村管网已连接,秀岭完成30%,四联完成25%,其余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中。 “一曲鉴湖双桨卧,四明狂客几人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鉴洋湖的开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在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这里将高度融合旅游设施和生活配套,巧妙地结合巷陌村庄和山川河流,积极打造独具风情、设施完善的宜居宜养宜游小镇,从环境、文化、氛围、生活服务、小镇配套及产业等方面构筑一套全新的生活服务体系,使之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并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台州样板区、全域旅游桥头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