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202107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1-12-23 16:27   来源: 区发改局 字体:[ ]

王奋远、叶民国、张荣清、徐小花、陈颖、叶华杰、陶正江等七位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黄岩营商环境》(第2021075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我们开展系列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如2015年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竣工“测验合一”,2016年开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开通“工业企业直通服务平台”、推广“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等。2020年以来,我们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立工作专班,并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2020年营商环境考核中,市对区“10+N”便利化指标我区获得第一,省评价全省第四(指在11个地市排名,我区纳入台州市本级考核)。

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尽管取得不少成效,但是该工作系统庞杂,与前沿值、最优值比较,短板问题仍有一定程度地存在。从影响我区发展的硬伤来看,要素资源制约一直比较突出。在加快推进以都市区为重要形式的新型“二次城市化”建设之际,我区的中心城区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你们提到的一系列的营商环境软硬方面的问题,正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深入践行“八八战略”,贯彻落实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今年我区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打造高能级城市等纳入深化落实“八八战略”工作。围绕深入践行、打造重要窗口,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建议,我们从以下六方面系统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软硬环境。

一、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一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激发市场活力。去年我区将1747家工业企业列入评价对象,其中改造提升99家。二是完善土地保障。对工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差别化供地。促进企业低效用地改造,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可开发建设的拆后土地,优先纳入供应计划。推动主城区范围内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规划调整为非工业用途,未列入近期政府拆迁征收改造计划,在满足各项安全前提下,经批准可临时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今年建成乐成、白鸽等5个小微园,开工建设3个小微园。三是完善人才保障。推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公司与技工院校合作,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畅通技能人才输送渠道。做好优秀高技能人才遴选和实训平台建设,深化创建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广泛开展“五小”等技术革新活动。做好模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企业现代化管理引导等工作,推进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强“专业园区”整合提升,为培养、引进技术人才提供平台和保障。解决符合市人才目录、区百名英才、博士学历及正高以上职称人才子女就学问题。四是破除市场准入和退出障碍。今年我区率先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内的登记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登记改革,并合理利用“双随机”抽查、信用监管及违法惩戒等措施,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同时,每年梳理发布准入清单。

二、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近年来,区市监局整合各部门监管主体,细化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提供各相关部门制定跨部门抽查计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减少多头执法。二是试行“认罚择轻”制度。市场监管领域执法办案时,当事人认错认罚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凸显了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同步提升执法质效。三是实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今年我区进一步整合集中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健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高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比例。四是规范行政执法。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要求行政执法中推广非强制性手段,慎重实施行政强制,推行纠错免罚,包容审慎监管。五是法治宣传走访。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已开展法治体检企业350家,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覆盖企业229家。

三、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一是推进“10+N”便利化指标走向2.0版。如今年区市监局发布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加事项、减环节、缩时限”,企业开办“一件事”环节事项数达9个,居全省第一。省住建厅针对房屋建筑,可先拿开工证施工、再图纸审查。我们将以问题、需求、效果为导向,打造更多的便利化应用场景。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改造升级数字化政务大厅,推进“网上办事”“掌上办事”“窗口办事”服务升级,实现政务服务智能秒办、无感智办、跨域通办、刷脸可办,一网通办率98.92%,办事效率提升50%以上。深化跨区域通办,今年实行外来人员5000 人以上县级地区“跨省通办”,基本实现高频政务事项“跨省通办”。三是推进降本减负工作。继续落实税费、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减免等,1-5月减税费16.71亿元。持续发挥信保基金政策性担保等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对转供电主体进行大排查,全面落实疫情期间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今年已退费100.15万元。对投资项目审批链实行全链式免费代办服务,为58家“标准地”企业平均减少企业代办费5.7万元,累计减少跑腿3200次以上。

四、打造“三服务”2.0版。始终坚持把企业获得感作为首要评价标准,设身处地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去年在“工业企业直通车”的基础上,创建“永宁企管家”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助企指导员服务企业累计8800余次,办结各类问题1699件。今年深入“三服务”。一是做好惠企政策推送宣传。二是加大企业码应用。开展政策兑现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是创新“三服务”模式。完善永宁企服云和企业码平台,实时对接乡镇部门,及时解决企业的问题,形成诉求快速提交、限时答复、企业评价工作闭环的要求。

五、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创新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双轮驱动。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依托江北板块、未来社区板块等楼宇经济集聚区,做好北城大厦、义乌大厦、模塑大厦等总部建筑群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认定,通过对上争取政策资金、设立专项引导奖励资金、吸纳社会资本、降低企业入驻成本等,支持商务楼宇发展及楼宇企业改造升级。今年我区首批市级总部企业数量居三区第一。三是打造二次城市化高地。以东浦社区和官河古道两大工程为杠杆,实施东融(市域中心融合发展)西扩(沿永宁江向西拓展)、中心内聚策略,打造拥江发展区块,推进一心(护城河内老城区)两轴(永宁江新兴活力发展轴和传统历史文化轴)三片区(江口、院桥2个市区融合片区和西部城乡融合片区)建设。目前82省道复线黄岩马鞍山至后洋段、劳动南路南延段即将通车。江口综合体启动建设,天荟广场完成建设,方山下社区列入我区第二个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城市建设“一号工程”--“官河古道”完成东官栈道和橘源桥工程,城市内涵和能级正在逐步提升。

六、强化工作机制,打响工作品牌。一是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营商环境考核主要包括市对区便利化指标季度性考核、省年度性评价,我们对考核结果及时发布,针对短板指标要求牵头单位梳理、分析和研判,提出工作目标和优化提升举措。二是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如举办政企面对面恳谈,今年以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北城街道、沙埠镇等已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举行了数场座谈会。四季度,还将组织100 家以上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三是进一步发挥督考棒的作用。今年我们扩大营商环境考核责任单位范围,拉开分差,凡是发生涉营商环境领域负面事件的实行扣分。四是健全容错机制。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在优化中的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对符合免责条件的,应当不作负面评价,不予追究责任。五是打造营商环境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奋力比拼,还要注重提炼,强化正向激励。年初全区干部大会上,我区锚定“全省一流、全市最优”目标,提出“最优营商环境看黄岩”品牌。随着我区营商环境持续锤炼,相应品牌将得到稳固提升。

感谢你们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发改局      联系人:鲍立波

联系电话:84121095               邮  编:318020

2021年6月25日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