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12/2021-11030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1-12-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区民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1-12-13 11:07   来源: 区民政局 字体:[ ]

2020年,我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动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一、“十三五”重点工作及2020年特色工作

(一)精简公平,社会救助明显提升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帮扶。“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188.261万元,医疗救助4401.764047万元,临时救助金1258.86万元。2016年12月份以来实行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低保标准从2015年城市低保标准692元/月、农村标准550元/提高至2020年城乡统一标准810元/月。截至2020年10月份,全区有低保对象4665户7266人,人均低保620.3元/月。

2、社会救助受理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运行机制,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开设“社会救助受理窗口”。推进实施大救助“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门审批壁垒,将涉及困难群众的8类22项救助项目进行一次性联办。

3、全面完成“两线合一”工作。对全区未纳入民政救助的其他经济困难对象情况和底数进行摸排,发动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申请低保或低边。低收入农户与民政救助对象实现“两线合一”,确保农村困难对象同时享受救助和扶贫政策。

4、精准低保补差,提高低保人均补差率。制定了《黄岩区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民政系统实施方案》,城乡平均低保补差率从2020年6月份的65%提高至76.58%。

(二)精心专业,打造养老品牌建设升级

1、养老机构蓬勃发展。2018年,区福利中心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每百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达到4.1%,实现“十三五”养老床位建设目标。2017年引进朗高集团公司,开设我区第一家医养结合护理院。

2、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全区12家乡镇敬老院中公建民营有9家,公建民营率达到75%。区福利中心与北京长友养老集团签订公建民营协议,探索建设失智症照护专区。

3、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见成效。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4、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依托台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接入人脸识别、无接触测温、配备智能手环等AI设施设备,逐步推动我区养老服务向智能化发展。

5、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养老护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2019年出台《黄岩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奖励实施意见》,为提高我区养老服务业人员队伍素质,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养老服务行业提供政策依据。

(三)精细创新,实现社会治理向好发展

1、立足我区实际,优化社区资源配置。采用新建、改建、划转、购置、租用等方式。目前,全区32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均已达到老社区不低于600平方米,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新社区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每百户不少于50平方米的配备标准。

2、加强激励保障,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公开招聘,按每社区不少于6人的标准足额配备专职社工。并加强全科社工培养,实现每社区至少配备2名以上全科社工的要求。鼓励、支持、补助社工参加学历教育,目前204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持证社工达131人,持证比例达到64%,超过每个社区持证社工均达到50%以上要求。

3、明确社区职责,注重共建共治项目推广。一是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二是编制社区治理“三项清单”;三是组织开展“四点半课堂”、“平安夜巡”、“邻居节”等共建共治项目。四是创建社区治理品牌,西城街道申报的“微邻格”实验项目通过市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立项。

4、注重硬件配置,实现软件提升。一是2019年,我区严格对标《台州市“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在东城街道嘉盛社区打造了黄岩首家社区服务综合体。二是2020年,我区在东城街道的双浦社区、海棠社区,西城街道孝友社区、梅园社区,北城街道桔源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三是引入专业机构助力综合体运营。与杭州亲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他们对我区社区服务综合运行进行督导

(四)精准发力,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1、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化提升。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应参检社会组织463家,其中社会团体25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03家、基金会1家,目前已有421家社会组织参检,年检率90%以上。开展“双随机”检查工作,按不低于5%的比例,抽取“双随机”单位34家已全部完成现场抽检。对“名存实亡”社会组织进行清理,撤销登记4例,注销登记17家。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纵深发展。今年5月底社会组织“红领学院”正式成立并开班,为全区打造了一个供社会组织和个人学习成长、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对社会组织章程进行全面审查,明确党建领导机关,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社会组织100%将党建工作内容列入章程,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3、扩大社会工作者及志愿服务组织队伍。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圆满成功。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人数达2012人,创历史新高。完善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探索志愿服务互助循环。

4、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已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2001家,其中城市社区社会组织465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1536家,已达到每个城市社区15个以上,农村社区5个以上的标准。依法登记19个乡镇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和28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依法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覆盖了全部的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

(五)精益求精,落细落小兜底保障工作

1、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水平。“十三五”期间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430人次,护送精神病人、重病重残人员、老年人、未年人返乡125人次,14名长期滞留的人员即将在我区落户。

2、老年人福利工作。高龄补贴实现“零次跑”,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区民政部门享受80周岁以上老年人补贴9476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约34万元。

儿童福利工作。孤儿生活费标准从2016年的1143元到2020年的1755元,增长率53.54%。普惠性儿童福利体系保障群体覆盖面扩大,包括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自身困境儿童)、低保家庭儿童等。

残疾人福利。目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4565人,护理补贴7157人,每月补贴金额约250万元。

3、落实困难群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保障工作。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全区13名孤儿、54名困境儿童、379名特困对象及2498名养老机构人员开展关爱活动,按照孤儿、困境儿童和特困供养对象500元/人,养老机构老人和工作人员200元/人的标准,以物资或现金形式进行关爱,总计72.26万元。对4户就业困难对象给予9500元临时救助资金。主要是监狱释放无工作和受疫情影响的个体户等。

(六)精深便民,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

1、婚登、收养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15465对,补发结婚证3281对,办理离婚登记7189对,补发离婚证377人,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2件,合格率为100%。同时加强与公安、卫健、大数据局等部门的协作,积极开展婚育户一件事联办。

2、区划、地名工作:开展区划地名数据库建设,整理历史门牌数据,将我区所有数据归集到浙江省区划地名系统,并开展图属关联工作。截至2020年10月份,我区23万多条数据94%已实现图属关联。积极推进地名文化保护,出版黄岩区流失地名录—《印迹》,参与《浙江省标准地名词典》黄岩部分编写,2018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及时对我区行政区划地图和城区地图进行调整印刷。

3、殡葬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群众身后“一件事”改革工作。认真做好火化数据逐步录入归集工作,与当地卫健、公安、人社等部门配合到位,线上联办率达到95%以上。全区节地生态安葬点建设率达到40%。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以精准帮扶为目标,提升救助服务标准。一是加快构建“1+8+X”社会大救助体系,建立困难家庭定期探访慰问制度。二是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构建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救助网络。三是发挥好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下阶段计划召开讨论救助一件事联办、重残家庭条件超标如何处理等问题。

(二)以品质养老为目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一是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评星评级工作,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升级。二是探索医养融合改革,建立“康养联合体”。三是推动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建设和运营,探索“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新模式。四是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和覆盖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五是加强养老行业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对列入失信名单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个人,实行市场和行业限制、禁入。六是民政部门进入区规划委员会,预留养老服务用地,推进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等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

(三)以一流水平为目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积极配合台州市做好我区社区布点规划工作。二是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行。三是开展数字社区建设。

(四)以专业引领为目标,加快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一是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到 2022年培育 3 家品牌组织和 5 名领军人物。二是强化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职责落实,建立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对社会组织拟任负责人审核制度。三是加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到2022 年,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 800 人。四是支持乡镇街道成立社会工作站、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广“党员领社工,社工带志愿者”联动机制,鼓励持证社工到社会组织、社区“双报到”。

(五)以完善救助为目标,保障特殊群体兜底力度。一是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 2022 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 10000 元以上。二是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落地,持续推进“添翼计划”项目实施。三是规范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落实街面巡查、身份查询、转介处置和患病救治等责任。

(六)以做新做亮为目标,推进民政服务改革实效。一是推进标准地址库建设,完成省、区两级存量地址的数据清洗和实地核查。实现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印刷《黄岩区地名志》。推动门楼牌编制、变更、补换业务下放乡镇街道受理。二是持续深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集成优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受理率达到 80%以上。深化发展婚育户“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三是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2022年前每个乡镇(街道)建有“树葬”点或骨灰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