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127/2019-14108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供销社 成文日期: 2019-09-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龙游县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 2019-09-10 15:11   来源: 区供销社 字体:[ ]

(来源:省供销社)

30多年来,吴光琪怀着老供销社人的梦想和情怀,承载着竹农的浓厚感情,将大半辈子奉献给“龙游鲜笋”产业,做笋农利益的守护神,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龙游南部山区笋竹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吴光琪是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游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农合联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先后荣获浙江省百强农产品经纪人、衢州市首届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衢州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龙游县最美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被表彰为衢州市劳动模范、龙游县劳动模范,还被龙游县人大任命为龙游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

一、勤奋创业,力促竹笋产业发展壮大

吴光琪是土生土长的“竹海”溪口镇人,伴随着竹林生长,从童年走到少年,然后成长为可替党委政府分担忧愁的青年,承载着少年时购销竹笋的梦想。17岁高中毕业分配到当地供销社工作。1987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他主动“下岗”,带领一班伙伴外出创业。

早在1984年,龙游县实施“笋竹两用丰产林”建设,笋、竹资源快速扩张到40余万亩,而溪口及其附近6个乡镇拥有全县近80%的竹林,笋竹产品也成为了当地竹农收入主要来源。但由于山区交通和销售信息闭塞等原因,溪口鲜笋交易一直处于笋罐头厂垄断状态,竹农收入非常有限。

面对着如此丰富的竹林资源,吴光琪瞅准了当地鲜笋市场的“软肋”,立志做活本地市场,一心提振鲜笋产业。他以鲜笋加工为切入口,在没有市场交易也没有交易场所的情况下,凭借着个人信誉,硬是说服了街路两旁的商店老板或住户,天黑后免费提供店门口、家门口场地作为收购场所,天亮前把场地收拾干净,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交易场所。通过吴光琪和伙伴们不懈努力,整夜不停地重复着收购、加工、整理、发货等流程,竹农收入有所提高。

为保证鲜笋质量和新鲜度,拓展鲜笋市场销售,吴光琪对鲜笋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主动亮出“优质优价”、“货款无白条”等承诺,制定“源头收笋”、“当日收笋”等原则,在鲜笋出运前设定了“破笋挑拣、削除笋茬、整理打包”流程,做到“当日鲜笋必须连夜出运”,还实行“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原则,既能保证鲜笋收购量稳步上升,又能使竹农利益受到保护,充分调动了竹农的积极性。

在吴光琪的示范带领下,2002年龙南山区首次出现了鲜笋价格不受笋罐头厂垄断的局面,价格大幅上扬,竹农们笑逐颜开。龙南鲜笋产业正式进入发展壮大阶段,在溪口形成了自由自主的交易市场,从事鲜笋经销商发展到70多家,并带动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不忘初心,积极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

为促进鲜笋产业健康发展,记挂着“带领父老乡亲通过笋竹产业致富”的初心,2008年5月由吴光琪牵头成立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秉承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宗旨,吸收会员100名,带动竹农2800余户,建设森林食品基地2890亩,

10多年来,合作社始终坚持“合作社+经销商+竹农”的运营模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返利的服务措施,制定“翌日鲜笋收购指导价及出运拼车、运费均摊不得拒运、鲜笋食品拒用保鲜剂”三大行规,公开“不拒收、不赊账、不短斤少两”的三大承诺,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鲜笋集散地,有效地解决了竹农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了竹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合作社以服务竹农共同利益为宗旨,坚持“入社自由、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带动合作社发展,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每年都要举办3-5期笋竹丰产技术培训班,聘请中国竹子研究院亚林所顾教授和长期蹲点的浙江农林大学客座吴教授指导,为竹农讲授如何科学管理竹笋知识。至此,靠山吃山的龙南山区人民,终于拥有了成熟完整的鲜笋“生产、采购、销售”产业链,鲜笋产业也终于落地生根,合作社真正为农民带来了稳定收益。2011年被浙江省农业厅等9个单位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2017年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2018年被农业部等9个部委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

三、身体力行,拓宽龙游鲜笋销售市场

1993年,吴光琪开始进军江苏省常州市凌农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而后他的“小吴春笋”逐渐变成了当地市场响当当的招牌。2006年,吴光琪又成为国内进军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鲜笋销售的开拓者。他运用自己熟知市场和行情的特长,先后多次带领龙游笋商到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及省内杭州、宁波等地市场,亲自现场演示鲜笋菜肴炼制技术,赢得当地鲜笋食品消费群一致赞扬。30多年来,他个人及合作社累计销售鲜笋额达5亿余元,从不拒收,从不拖欠过一分货款,在购销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经济纠纷,诚信经营成为他做人和营销的金字招牌。

做好品牌建设才能培育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企业的产品才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2008年,合作社拥有“龙游溪口”冬笋商标使用权,也凸显了吴光琪的远见。他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创造性地设计出“冬笋礼盒”这一产品,将一向在菜市场零卖的冬笋普通菜提升到了送礼佳品档次,冬笋的高端化定位也极大地促进了销售,上海等地消费者都会循着包装盒上联系方式来购买其产品。如今,每到春节前后,“龙游溪口”冬笋品牌合作社年销量达到了4万余盒。2017年“龙游溪口”冬笋品牌荣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四、主动担当,诚信经营只为共同致富

鲜笋销售靠市场吃饭,利润不高且非常辛苦。吴光琪认为自己与竹农们都是在同一山区“靠山吃山”的合作伙伴,一定不能让父老乡亲吃亏受委屈。鲜笋收购的价格一直比平均价格略高,但决不允许缺斤少两的事情发生。在对外销售时,计算重量直接扣除了运输鲜笋的包装袋子重量,实打实地良心经营。

吴光琪对竹农的照顾,不仅体现在平常做生意上让利,更体现在关键时刻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父老乡亲们承担损失的实际行动上。2016年4月,县内4家笋罐头厂突然关闭,镇上9个笋商也打烊拒收鲜笋。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竹农们的一个个咨询电话,还有一批批早早赶往他家哀求问询的百姓,吴光琪挺身而出,独自收购了10来天,将竹农手中的30万公斤鲜笋变成了27万元的现金,而他自己则亏损了2万余元。这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诚信经商原则,心系竹农的真情实感写照。

五、构筑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有所作为

随着合作社业务步入正轨,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建设200M2的溪口农产品收购中心,将合作社发展成为龙南山区土特产统一展示经销平台,有效地带动了周边乡镇及农户相关农产品的销售推广。深知农产品保鲜重要性的吴光琪,于2009年6月探索性地建设了一个溪口镇上唯一可存放50吨鲜笋的冷库,之后不断进行冷库扩容,目前冷库规模已达到700立方米,可堆放300吨的鲜笋、冬笋、板栗、水蜜桃、优质猕猴桃等生鲜产品。溪口当地农民学着吴光琪的做法,自筹资金建设了2000多立方米的冷库,这样既方便了周边农民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又能做到农产品“淡季不淡”,稳定物价并保证收入,也成为农民增收平台之一。

2014年,吴光琪从富阳引进优质水蜜桃品种,种植面积320余亩,采摘期长达4个月。今年推出“采摘游”活动,举办了农家乐特色村的首届桃花节,既宣传了家乡美景,又增加了桃子销量,售价已经卖到了16元/公斤。得益于吴光琪的引领,当地的种植产业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农户的种植热情,也促进了溪口旅游产业发展 。

秉持着要发展也要环境的理念。针对龙游笋罐头加工企业年产生下脚料(笋壳、笋蒲头)6000余吨,一直以来困扰笋厂企业和政府的情况,吴光琪于2015年从湖州和临安引进了笋壳、竹叶等污染物养羊项目,利用竹叶、笋壳养羊技术饲养,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羊粪用在毛竹林改善土壤,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如今,该项目已成为治污又增收的典范。

吴光琪以实干成就了梦想,让他及合作社赢得了诸多荣誉。吴光琪经常说,他的最大心愿和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壮大笋竹产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同时,还要一直保护好这绿水青山的美丽溪口,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家乡。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