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因素依旧存在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2019年上半年黄岩区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 2019-08-07 09:13   来源: 区统计局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生态高效农业,努力克服历史罕见阴雨寡照天气和非洲猪瘟的不良影响,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2.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0.5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市第六位。分行业看,实现农业增加值9.86亿元,增长2.8%;林业增加值0.17亿元,增长0.6%;畜牧业增加值0.17亿元,下降18.0%;渔业增加值0.07亿元,下降0.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8.3%。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较为平稳。今年上半年,受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我区蔬菜、水果等作物长势较为一般,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1.油料作物略有回落。今年我区“肥药双控”政策力度要小于去年,油料播种面积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春季,全区油菜籽播种面积233公顷,下降16.2%;夏季,全区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3公顷,下降12.4%。

2.蔬菜播种面积增速回落。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上半年我区多个蔬菜品种如茄子、西红柿等播种面积增速减缓,全区蔬菜播种面积8171公顷,同比增长4.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3.中药材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西部乡镇环长潭水库区块的中草药种植进行大力扶持,中药材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保持迅猛劲头。上半年我区中药材播种面积213公顷,同比增长19.0%。

4.果用瓜播种面积呈持续下降态势。上半年我区果用瓜播种面积569公顷,同比下降9.3%,其中西瓜播种面积下降9.2%,香瓜(甜瓜)播种面积下降14.6%。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大棚甜瓜等长势缓慢,并有瓜藤根部萎缩,瓜藤发黄现象,由于温度、光照不够,香甜瓜、草莓的成熟批次将减少,产量预计有所下降。

5.花卉苗木新增量下降明显。多城同创运动告一段落后,我区对花卉苗木需求量有所减少,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区新增花卉苗木54公顷,同比下降28.9%。

6.枇杷、杨梅等水果生产趋于稳定。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杨梅挂果率高,优质精品果销售顺畅、价格保持稳定或略有上涨,总体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全区杨梅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去年是枇杷生产的大年,今天受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枇杷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二)畜牧业受到外部因素打击。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区生猪存栏下降明显,牛羊呈现下降态势,家禽生产形势稳定,预计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生猪养殖规模下降明显。近年来,受环境整治影响,我区生猪养殖规模持续下降,生猪养殖总体规模已经大大减小,然而,上半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区生猪养殖再次遭遇打击,二季度末,生猪存栏量为1.63万头,与一季度末相比减少0.14万头,二季度当季出栏量为0.62万头,比一季度减少0.11万头。

2.牛、羊生产延续下降态势。我区没有牛、羊生产的大型规模户,经过前几年的多轮整治淘汰,目前养殖规模已经较小,但依然呈现微弱下降态势。二季度末,牛存栏量823头,羊存栏量为0.17万只,与一季度末相比分别减少了67头和0.03万只。

3. 家禽养殖保持稳定。二季度末全区家禽存栏27.84万只,比一季度末增加了1.02万只。二季度当季出栏9.64万只,比一季度增加1.71万只。我区目前仅剩一家大型家禽养殖规模户,该养殖户为机械式蛋鸡养殖场,存栏量占全区家禽总量的四成,近几年发展稳中向优。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较大。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有所下降,大部分养殖户出于对非洲猪瘟疫情后续发展的担忧,不敢随意补栏。当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仍然严峻,各地饲养量普遍下降,生猪及猪肉产品供应已日趋紧张。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能影响的逐步显现,以及猪周期的叠加效应,预计下半年生猪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可能会持续走高,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

(二)罕见异常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上半年,我区持续连绵阴雨天气,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对全区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光照偏少、热量不足、水分偏多,露地蔬菜长势较弱,叶菜普遍出现叶片发黄,多烂叶等现象,设施栽培的茄果类蔬菜生长缓慢、坐果不良、病害多发,产量减少。西瓜、甜瓜等果用瓜育苗困难,长势缓慢。杨梅、枇杷等水果长势也较为一般。

(三)农业产业升级创新动力不足。在我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升级的难度依然不小,我区中西部农业一二三产扩展和延伸大同小异,或是种点水果开展采摘游,或是开展雷同的农家乐和民宿,同质性较强,先进设施农业生产单位往往也就在几家样板企业上,农业发展整体依然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产业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亟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等相关工作。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与周边生猪生产大县建立稳定的点对点购销渠道,防止猪肉供应出现大幅波动。二是加强疫情风险评估,在风险可控和确保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引导空栏养殖户有序恢复生产。三是加大力度引进现代化、规模化猪场建设,保障本地区生猪供应。

(二)多措并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一是积极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根据天气预报适时恢复生产。二是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定期维护和保养机制,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和土壤改良。三是结合气候变化,加强种植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调优种植结构。

(三)创新培育,推进农业产业融合。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创客组织、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三新农业”的技术输出和政策扶持,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围绕我区本地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加快农业一、二、三产整合扩张,加快推进农产品产业融合,重点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生鲜农产品保鲜与物流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品种和数量,加快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和落户。

 

 

调查队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