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22/2019-149695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9-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一)
发布日期: 2019-06-26 09:23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

2018年工作总结

 

黄岩区农业林业局

 

今年以来,我局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核心,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美好生活、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得辉煌业绩

用一系列数据概括是:成功获得了两起先进,以93.48分、评定等次为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省、市验收组对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综合验收;以全区127个新村50.39%的资产完全融合率,跻身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资产融合工作的第一位。四项荣誉,通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突出贡献集体,被浙江农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农博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区农业执法大队於江晖被党中央政法委列为2018年度全国法治人物候选人。四场现场会,成功举办了全国柑橘学会年会暨浙江黄岩柑橘旅游节(1400余人参加)、全国杨梅学会年会暨黄岩东魁杨梅开采仪式、全省绿色防控现场会、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现场会。六张招牌,“黄岩蜜桔”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黄岩东魁杨梅”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北洋特色农业强镇荣获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称号,中国柑橘博览园荣获浙江省“最美田园”称号,黄岩蜜橘获2018年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称号,农旅金廊2日游入选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六个试点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全国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项目县和首批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精品柑桔基地)建设试点县。七次典型发言,徐淼书记代表黄岩区在全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动员会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时,我区还在全省质量强农工作会议、全省农业普法工作会议、全省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推进会、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全市一区一镇一体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会、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具体如下: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打造全国“样板区”

(一)主导产业做“优”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1万亩,比去年增0.54万亩,单产438公斤,比去年增15公斤,总产4.21万吨,比去年增0.1万吨,实现粮食连续第五年保持增长。2018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面积4307亩,预算总投资249.5万元。

二是实施蜜橘振兴计划。推进优质柑橘基地建设,上半年规模化发展红美人、由良等柑橘良种3000多亩,引进优质工商资本3个。同时,推进中华橘源田园综合体建设,截至目前,柑橘博览园的橘博路、橘源路、柑橘景观桥、高空廊道、游客服务中心和节点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柑橘博物馆布展工程完成展厅水电、基础结构建造,总工程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中国柑橘学会年会于11月在我区成功举办,并获得各界一致好评;黄岩蜜橘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地理标识认证;中国柑橘博览园荣获浙江省“最美田园”称号;中华橘源美丽田园综合体列入市级创建名单。

三是发展东魁杨梅产业。大力推广东魁杨梅罗幔栽培技术,上半年新增罗幔东魁杨梅7000多株,目前全区共达7万多株。2018全国杨梅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黄岩东魁杨梅开采仪式在我区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共160多人参加,充分展现了黄岩东魁杨梅产业取得的成就。

(二)特色产业做“精”

一是发展区外农业。2017年全区区外农业年产值约40亿元,是区内农业总产值的1.7倍,净收益高达13.5亿元。今年上半年召开了黄岩区外出农业工作座谈会,银(行)协(会)对接洽谈会,探索和云南省建立外出农业协作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断拓宽区外农业的涉及范围。

二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已出台了目前浙江省力度最大的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及三年发展目标规划,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领衔的技术指导团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康恩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康恩贝集团、永宁药业、国药集团、老字号沈宝山的合作正在接洽。至目前,各中药材种植主体意向种植约4000亩。

三是发展循环有机农业。2017年我区被省农业厅列为创新强省农业科技(循环有机农业)示范试点区(黄岩区是台州唯一,全省7个之一),去年获补省级资金1500万元,围绕试点工作,我区启动绿沃川现代农业二期和桔源地生态农业柑橘一期项目。

(三)“一区一镇一体”做实。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一区”,在澄江街道、头陀镇、北洋镇区域内新建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建设方案按照专家意见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打造“一镇”,北洋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已通过省级验收。打造“一体”,推进中华橘源田园综合体建设,已列入市级美丽田园综合体创建名单,柑橘博览园相关项目基本建设完毕,进入扫尾阶段。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建设黄岩“大花园”

(一)在“净化”上下功夫。

一是推进“肥药双控”。2018年新增太阳能杀虫灯2174台,性诱剂50000套,杨梅罗幔覆盖0.7万株;截至目前,农户已购买补贴草铵磷32000公斤、矿物油乳剂19887.66升、普通商品有机肥1750吨、腐殖酸有机肥3447吨、菜籽饼3250吨,累计财政补贴资金851.48万元。建设肥药双控综合示范区3个,在全省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推进会作典型发言,并顺利承办全省绿色防控现场会,得到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推进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对全区非规模饲养畜禽散养户1696户实行因地制宜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治,全面推行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液池技术,对不能达标的进行关停,目前已整治生猪散养687户,关停163户。

(二)在“绿化”上做文章。

一是做好库区退耕还林工作。完成库区一级区退耕还林1734亩。二是推进森林系列创建。完成3个省级森林城镇(高桥、平田、上洋)、1个省级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创建。三是完成珍贵彩色示范行动创建。新植珍贵树22.5万株,创建珍贵彩色示范林2个,示范点2个,示范单位2个。做好一村万树示范行动,完成示范村建设5个,推进村48个;完成珍贵彩色森林建设1.4万亩。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三)在“美化”上出实招。

通过设施改善,制度规范,环境洁化、绿化、美化等方式,目标改造提升一家美丽牧场,新增一家美丽牧场,目前已完成南城能信美丽牧场改造提升,新建院桥立荷美丽牧场已完成50%进度。

三、围绕“治理有效”要求,用好基层“管理牌”

(一)扎实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我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形成的129个新村(居)全部实现资产直接融合,其中完全融合的新村(含2个居)65个,占50.39%,协商融合的村有64个,占49.61%,超额完成市直接融合率超过50%、完全融合率超过15%的考核要求,完全融合率位全市第一。

(二)扎实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清查工作、农村基层作风巡察,强化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上半年共作风巡查4个乡镇10个村;将全区168个乡镇列为财务清查对象,目前正在清查中。

(三)扎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3·15”、“安全农产品进社区”、“平安新春 法治同行”等活动为载体,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百万农民学法兴业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上半年总共开展法律培训3场,下乡普法宣传咨询2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涉及19个乡镇街道。我区在全省农业普法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四)扎实推进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针对涉农电价问题、农民建房收费、报刊限额和村主职干部双重领取补贴等问题开展专项自查自纠,并结合自查情况,4至6月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彻底整改,通过狠抓落实,将3个乡镇街道以前尚未清退的建房押金全部清退完毕,共计289.38万元。

四、围绕“美好生活”要求,推进农业“质量年”

(一)做到“操作有标准”。抓好标准化生产,按照“一个品种、一个规划、一个方案、一套标准、一套技术服务体系”的原则,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性生产标准。目前,已累计制定实施地方标准21项,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面积15.6万亩,建设草莓、杨梅、茭白“一品一策”示范基地建设15个。

(二)做到“过程有记录”。运行“农安黄岩”巡查体系。自主研发的“农安黄岩”手机APP系统已上线运行,通过该系统,可以翻阅现场检查的影视资料和检查记录,还可以评估监管人员的工作实绩,全区已配备126台移动终端。

(三)做到“产品有标识”。抓好“三品一标”认证,今年新增绿色食品4个,新申报3个,续展1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新申报1个、复查换证3个。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87个,认证基地72个,全区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57%以上。“黄岩红糖”、“黄岩东魁杨梅”、“黄岩蜜桔”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四)做到“市场有监管”。一是推广“慧眼护农”智慧监管。与移动公司战略合作,鼓励农资经营网点安装移动“和慧眼”探头,监管人员可即时调阅任意网点的实时交易现场,初步实现农资远程巡查。目前全区102家农资零售门店配有摄像头,18家批发单位的库房加装了监控终端。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共出动检查1475人次,累计巡查生产经营主体1086家次;与食安、农安、公安等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检查13次。三是加强农产品检测。今年已完成定性检测上万批次,完成(国家、省、市、区)定量检测678批次;全区地产食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食用林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初级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8%。

(五)做到“质量可追溯”。今年上半年,开展全区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大摸底大调查,完成568家主体信息数据更新、录入等工作,并将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云端”,对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全追溯平台”,截至目前,共有147家生产主体完成追溯体系建设要求。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下好农村“改革棋”

(一)聚焦薄弱村巩固提升。抓好薄弱村项目落地。目前16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已拨付项目进度款1800余万元,其中已完成工程验收的有2个项目(上洋光伏工程、北洋五尖山道路工程),基本完工的有2个项目(宁溪黄连岙道路工程、上郑栗树坑道路工程)。同时,推进薄弱村抱团发展。计划利用省、市消薄专项资金谋划区级抱团项目,一期促成45个村联合购置,联合购置新前屿新小微园区工业地产约6900 M²。目前45个抱团村通过乡镇申报已经确定,抱团方案和资金筹措及运营管理等相关方案已基本确定。

(二)聚焦土地确权颁证。通过加强督查力度,强化人员配置,明确属地管理,严把测绘质量关,实现推进速度和工作质量快速提升。今年十月,我区以93.48分、评定等次为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省、市验收组对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综合验收。

(三)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心放在精准确权、交易活权、监督用权上,及时完成股改扫尾和清产核资,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上半年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四)聚焦国有农场改革“两个3年”任务。5月底提前完成国有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和国有农场国有土地权籍调查及确权发证,完成率均达到100%。

(五)聚焦林业股份制改革。2018年选定屿头乡、平田乡、江口街道作为试点乡镇。全区共新建林业股份制合作组织6家,其中引进工商资本3家。开展对金融支持工作,累计办理林权抵押它项权证357笔,金额2396万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1笔,金额50万元。推行林木保险工作,全区58.9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全部完成火灾险投保工作,承包面达100%。《黄岩区试点林业股份制改革做活绿色产业的主要做法》被省政府录用。

 

2019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不止步

(一)着力推进“一区一镇一体”创建工作。2019年是市级“一区一镇一体”创建工作的承上启下的一年,将继续做好市级“一区”(现代农业园区)“一镇”(特色农业强镇)“一体”(美丽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工作,按照分年度建设计划,及时完成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0年创建成功。

(二)着力推进省级创新强省农业科技示范区创建工作。2019年是省级创新强省农业科技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收官之年,将对照实施方案完善各项目建设内容,确保在2020年4月份前完成,通过省级验收。

(三)着力推动黄岩蜜橘名果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柑橘良种,计划在头陀、院桥、上垟、北城等乡镇街道新种植红美人、由良等柑橘良种3000多亩,建设2个高标准的柑橘示范基地,引进优质工商资本2个。抓好黄岩贡橘园、头陀柑橘精品园、中国柑橘博览园、东魁杨梅始祖地景观打造等柑橘重点工程建设。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委托浙江大学编写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及申报书编制,积极与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力争黄岩蜜橘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好柑橘技术研究。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合作,开展柑橘“同创中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柑橘优良品种、培育黄岩区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优良品种、研究优质栽培技术等。

(四)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按照“稳水稻、扩旱粮,多种早稻、稳住晚稻”的发展思路,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强化保障,继续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程,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水平。强化科技推广,提升单产水平。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同时,依托有能力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协作开展绿色高产创建办方示范和超高产攻关。

(五)着力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强2018年新增中药材基地生产指导与规范化建设,指导乡镇做好土地流转,积极引进主体落实新增面积,引导经验主体和知名药企开展产销对接。同时,初步完成宁溪白晏药用植物园与上郑黄坦中药花卉园建设。

二、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

(一)全面推进“肥药双控”工作。以“一湖一河”(长潭水库、永宁江流域)为重点,全域实施“有机替代、测土配方、科学用肥、水肥一体”和“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控、科学用药”为技术核心的“肥药双控”工作。以茭白、番茄、山地蔬菜等主导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广应用有机缓释肥、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和水肥一体化等减肥技术,及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全力实施农业部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通过当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方法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橘园土壤质量,提升柑橘品质。继续推广杨梅罗幔栽培技术,2019年计划新增罗幔杨梅5000株,全区罗幔杨梅达7.5万株。2019年,计划建设3-4个“肥药双控”综合示范区。

(二)全面推进“两区”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实施农业“两区”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省级试点工程,继续开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监测,并协助做好“先行区”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加密取样及安全利用区域划定等相关工作。

(三)全面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计划高标准创建1家生态牧场(黄岩丰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做好在院桥、头陀、茅畲、北洋等地新建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预选址工作。继续深入养殖场户污染整治巡查,完成5家规模下猪场封闭式集粪棚建设。继续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以强制免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加强对外来疫源和新发疫病的监测,强化非洲猪瘟防控与知识普及、抓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做好应急演练工作,确保我区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四)全面推进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以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的“三调三治理”作为导向,以打造“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田园”为重点,计划在2020年建成2个省级生态茶园、3个省级精品果园、1个省级放心菜园、1个省级道地药园;计划在2020年实现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55%,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65%,建成3个省级品牌农产品、48家省级精品绿色柑橘基地;到2020年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三、坚持打造生态宜居样本不懈怠

(一)进一步加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结合重点区块、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全面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2019年计划建设珍贵彩色森林6000亩,种植浙江楠、银杏、落羽杉等珍贵彩色树木22万株。

(二)进一步加强森林系列创建。结合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种植浙江楠、银杏、梅花、樱花、池杉等珍贵彩色树,打造极具特色的森林城镇,2019年计划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

(三)进一步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以1个村新植1万株树为目标,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持续加快农村绿化步伐,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乡村绿化水平。计划2019年创建5个示范村,56个推进村。

(四)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管理和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和森林蓄积量的持续增长。加强林地征占用的管理,及时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规范征占用林地网上审核审批。强化林木采伐管理,停止公益林、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确保森林资源监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开展野生动物执法、救助和狩猎证年审管理。

(五)进一步抓好森林消防工作。重点落实以水灭火工程建设。按照《黄岩区森林消防能力建设三年实施方案》,计划投入资金338万购买高压接力水泵,配备森林消防水车,建设蓄水点,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完成建设任务,缩短水源与火场的距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水灭火系统,实现重点区域、森林火灾易发、多发地段全覆盖的目标。严控野外火源。突出重点部位、把握重点时段、管住重点人群,提前做好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防守工作,加强预案、队伍、物资准备,严防明火上山。全面部署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等重点节点森林消防工作,加大巡护密度,开展重点巡查、检查,严打严查违章用火行为,逐一落实特殊人群的监护责任,防止引发火灾。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网格化”建设为载体,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压实森林消防责任。继续深化建设“大、中、小、微”四级管理网格,明确各级网格责任人,由“大”及“微”,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头,具体到地块,将辖区内所有林地纳入监管视线,实行网格化全覆盖。

四、坚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放松

(一)继续完善四级监管机制。继续深化“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完善“区、乡、村、基地”四级监管机制,力保全区地产食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用林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初级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农产品案件查处率、移送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

(二)继续加强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保证现有的163家追溯体系主体正常运行,并做好新增追溯体系主体的培训和建设工作。2019年计划实现20家以上规模上中药材种植主体的追溯体系覆盖。

(三)继续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全面落实综合执法部署,整合行政执法力量,着力限用农药管理,实施农资两化建设,全面巩固国家级放心县创建成果。

(四)完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基地建设任务。2019年计划新增10家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基地,并强化机制管理,落实对诚信基地的定期巡查和监管制度,确保诚信基地建设长效性。

(五)继续推进“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工作。推进绿色柑桔基地建设,计划完成20家农资经营单位建立绿色生产投入品专柜。对符合绿色食品申报条件的柑桔生产基地,设立绿色柑桔基地标志牌,开展绿色柑桔基地使用投入品指导和监督。

五、坚持推进农村改革不停歇

(一)做好“消薄”的巩固和提升工作。做好薄弱村名录和台账管理,协调做好考核工作,协助做好“消薄”的巩固和提升工作,重点放在“抱团发展”、建设增收长效机制、加快推进16个“两山”资金扶持薄弱村项目。

(二)完成土地确权扫尾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加快发证速度,做好查漏补缺,继续做好档案整理归档,加紧建设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成果应用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路径,充分发挥日常监管提质增效作用,着力打造日常监管网格化,重点审计、财务清查和专项行动并举的立体监管新模式。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三资融合相关工作,开设新账套,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做好督查保证新村顺利运行。完成全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工作,根据省农业厅批复意见,完善试点方案,着手组织实施,包括组建相关工作机构,细化分解试点任务方案,落实具体任务职责主体,合理安排时间节点,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四)持续深化林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工商资本+农户资金”形式的林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林地流转力度,不断完善林地流转程序,逐步在西部山区推开整乡(镇、街道)的林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村集体对所有林地“统一流转、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试点工作。创新林业贷款模式,在原有的林权证抵押的基础上,创新贷款模式,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等贷款方式,为林农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评估、登记手续,简化贷款手续,创新“绿色信贷”。推行林业保险服务。将重点推行公益林火灾险、商品林火灾险、林业综合险三种类型的林业保险,切实减少灾害给林农带来的损失,化解林业经营风险。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