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22/2019-139421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19-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浙江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一)
发布日期: 2019-11-18 16:39   来源: 台州思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字体:[ ]

四载工作付心血帮扶指导促发展

——黄岩区农村工作指导员李仙春先进事迹材料

 

[人物简介]

李仙春,男,汉族,1960年7月生,浙江黄岩人,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黄岩区传媒集团工程师。2014年起,他先后赴黄岩区头陀镇白湖糖村、澄江街道凤洋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派期间,他立足岗位,作风务实,成绩显著,曾在台州市帮扶工作现场会传授帮扶经验,帮扶成果被中央和省、市、县等各级媒体刊载,曾荣获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称号。 

[主要事迹]

李仙春先后担任黄岩区头陀镇白湖糖村、澄江街道凤洋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上述两个村的驻村干部。

派驻期间,他撸起袖子加油干,高质量完成白湖糖村、凤洋村帮扶工作,曾在台州市帮扶工作现场会作经验介绍。派驻期间,李仙春工作年度考核均为优秀。

2013年李仙春第一次开始他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在他任职期间,他带领村委两班子开展河道整治、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传媒集团的帮助下,为该村安装了12个柱头广播音响,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2015年4月,李仙春开始第一次帮扶工作,同时也是第二次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帮扶的凤洋村举办市级现场会5场,成为柑橘科研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居民旅游、休闲胜地,并先后荣获省级农家乐特色点、浙江省省级文化示范村、浙江蔬果采摘旅游基地、黄岩区一类示范性文化礼堂等称号,2015年度被评为五星级示范型党组织,并荣获市级先进党支部称号,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宣传稿件和报道线索、凤洋村先后7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

一、凤阳村帮扶成果

凤洋村位于澄江街道中西北部,南依“橘乡小雁荡”松岩山,北傍黄岩母亲河永宁江,全村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住户530户,共有人口1612人,党员47人。李仙春驻村后重点抓五方面工作:

一是谋势根基。李仙春坚持从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夯实党建基础入手,为村部添置了电脑、办公桌等设施,更新党员义务权利上墙制度牌,强化组织阵地建设。指导村两委全面推进“三化十二制”工作制度,完善五议两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等制度,规范村级党组织管理,促进组织民主管理。创造性地实施履诺进程图公示制度,健全党员教育活动制度,在每月党员固定学习日中,与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干部经常给党员讲党课,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义务服务活动,分片包干清洁家园责任区,清理房屋前后垃圾、清除溪坑河道杂草,助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安全消防”、“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并将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道德诚信管理。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农业新品种,请专家现场指导、解决种植难题,将党员干部农技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二是倾力民生。李仙春坚持以凤洋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前提,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切实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入手。全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同村两委一起对村内环境进行了全面规划,修葺村主干道1300米、次干道路2700米,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起文化墙和景观带,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凤洋村通过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2015年成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此外,为解决全村自来水管网老化问题,出谋划策,争取小型工业性立项,为村内争取财政补贴,村民用水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在治水工作中,与村两委集资40万,全面改造三级供水管网,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2015年底,成功申请“柑橘园四面光渠道建设工程”立项,目前施工中。

三是传承文化。凤洋村除了历史悠久的柑橘文化,还有村民引以为豪的宗族文化。秉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李仙春整合黄岩名人馆、中国柑橘博物馆、柑橘博览园、美丽乡村等资源优势,打造了以“橘文化”为主题,由文化长廊、永宁讲堂、展陈馆、书香永宁、永宁大舞台五大板块组成的凤洋大礼堂。在永宁讲堂讲述着关于永宁江的故事、关于橘子的故事,关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陈馆的历代文人咏橘的诗词书画、文史记录则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展示着中国千年的柑橘文化;露天的永宁大舞台与身后的永宁江景及四周的山景融为一体,为村民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自文化礼堂建成以来,不断开展文化走亲、戏迷大舞台、送戏下乡等活动,满足了村民文化需求,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2015年,凤洋村文化礼堂被评为黄岩区一类示范性文化礼堂。

四是授人以渔。李仙春把推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成头等任务之一。他围绕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目标,依托凤洋作为橘文化发祥地的资源优势,挖掘凤洋村特色文化,推出“橘花节”、“柑橘采摘节”等特色活动,盘活当地资源。在橘花节活动中,当地村民展示祭橘神、放橘灯、供橘福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与旅行社合作推出柑橘采摘路线、甜蜜澄江主题游园会,组织户外露营、篝火晚会等系列趣味活动,做强旅游经济。不少村民除了种植柑橘,还纷纷筹划着开办农家乐。据统计,2007年,全村总收入142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544元。发展至2015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余元。2015年,凤洋村荣获省级农家乐特色点、浙江蔬果采摘旅游基地等称号。

五是大造声势。为如何发挥媒体优势,李仙春精心策划宣传报道,组织并录制了《澄江柑橘采摘节》专题纪录片,积极协调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来凤洋采访,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宣传稿件和报道线索。凤洋村先后7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分别是:2016年11月1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直播黄岩密桔采摘场景(黄岩密桔热销全国);2015年10月2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播出,国庆“黄金周”假日资讯、黄岩蜜桔采摘游;2015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 (大丰收 黄岩蜜桔 飘香枝头);2014年4月25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最美乡村 春日美景 黄岩凤洋村) 桔花盛开;2014年11月15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丰收时节; 2014年11月18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又是一年橙黄橘绿(澄江凤洋村);2013年11月2日,浙江新闻联播:金秋采摘游 游客乐其中。

澄江凤洋村,尤其是2015年,中央电视台《大秋收》大型直播团队走进了凤洋村,现场直播了橘子丰收的喜人场景,极大的扩大了凤洋蜜橘的知名度,省内外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2013年入村游客3万人次,2014年5万人次,去年激增至10万人次。

二、工作感受与体会

指导员工作,正像一块红色的海绵,汲取了方方面面的点滴力量,融合了利民惠民的诸多举措,构画了村美民富的发展蓝图。大道无疆,行在路上。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