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坚持“三治融合”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逐渐走出以自治为本、法治为要、德治为基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自治为本凝心聚力
民主自治规范化。清泉村将村规民约作为村庄治理“小宪法”,不断提升民主自治规范化水平。村规民约经民意征集、方案拟定、三级合法性联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公布实施等程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分简约版和实施细则版,简约版通俗易懂,实施细则版方便操作,通过上墙宣传、集中宣传、入户宣传,实现了家喻户晓,清泉村实现了依“规”自治。积极落实“五民主三公开”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行重大事务决策“五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推动村民自治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村务管理精细化。清泉村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网里办”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一张网”建设水平。将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由网格员吸纳辖区内户代表加入微信群,逐步形成群内议事互动、三务公开、村民说事的良好氛围。“网格员”作为网格“管家”,合理搭配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等人员,全方位搜集上报网格民情,对网格内村民提供各类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并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利用好“江山一家亲”微信公众号平台,为网格化服务提供便利的信息化掌上平台支撑,方便村民快捷查询、办事、交流、监督。
议事平台多元化。清泉村致力于打造多元化议事平台,实现诉求听百姓、问题由百姓讨论、事务由百姓共同管理、干部由村民评议的良好氛围。拓展民主议事平台,充分发挥“1+N”周二议事团作用,各联村服务团成员全部深入网格,重点围绕组织建设、矛盾化解、农房管控、网格治理、项目推进等工作开展指导服务,与村民共商解决村内大小事宜。开辟板凳议事广场、树屋议事信箱,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打造科学议事平台,与衢州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博士工作站,由专业博士人才团队助力清泉村发展,并鼓励本村有志博士、研究生等加入,为乡村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法律服务专业化。清泉村为让村民享受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积极搭建平台,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公证等“一体化”法律服务,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合情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有效提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根据村产业特征设立电商法律服务站,由电商法律服务团为本村从事电商行业的村民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专业法律服务,进一步推动清泉特有“农商通”模式依法走向深化。建立“之江法云”五级群—法律服务e服务微信群,村民在群内可向村法律顾问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实现掌上法律咨询服务“全天候”“零距离”。
学法用法常态化。清泉村“两委”班子带头学法用法,利用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契机,集中学习相关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如学习“五四三”、村级组织换届等重点工作相关法律知识,做到工作未动、普法先行;再如2017年换届选举后“两委”班子成员全员接受了党校法治培训课程,使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村庄的意识和水平得到提升。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以每年的全国“12·4”宪法日以及各种主题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宪法、民法总则、婚姻家庭法等与村民利益相关的系列法治专题讲座,开展“以案释法进清泉”系列宣传活动等;定期开展“法治清泉”行动,将法律知识送入每家每户;开展“清泉春泥计划”系列活动,邀请民警为清泉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多形式、常态化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法治阵地特色化。清泉村坚持法治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清泉村法治文化内涵。以项目化管理形式,持续打造具有清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目前,村内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等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并通过法治案例、法治漫画、法治故事、知识问答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将法治文化融入到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推动全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同时,努力拓宽新媒体法治阵地,利用村务网络及时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打造网格普法群,由专人定期在网格群内转发普法咨询;用好普法机器人,村民可以在便民服务中心轻松获取普法资讯。
德治育人安居乐业
文化培育品牌化。清泉村将“和”作为清泉村的文化精髓,致力培育“和合”文化品牌,以荷花为村花,桂花树为村树,寓意“和为贵”,村中心刻着“和”字的石头,与由78个下山搬迁自然村的泥土孕育的桂花树相映成趣,时刻提醒村民要“以和为贵”。不断丰富“和”文化内涵,举办“和”文化文艺晚会、“和礼”文化主题讲座等各类“和”文化主题活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村民们自导自演,培塑典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亲身体验来践行“和”文化,丰富业余生活,将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育活动多样化。清泉村结合本地特色,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作用,丰富礼堂内德法元素,开设道德讲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实践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尚;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播教育微电影等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道德情操。开展“传家风亮家训”活动,深挖清泉村孝义文化传承,收集整理家训、家风好故事,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亮家训,推动村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同时,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进家风建设。
典型激励制度化。清泉村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建立“最美清泉人”考评制度,每年开展“最美清泉人”评选活动,以村规民约作为考评基础指标,通过正面激励提升村规民约刚性制约,并推动全村挖掘身边的道德先锋模范和感人故事,传递“最美”精神。建立清泉村优秀党员考核评比制度,每年举行优秀党员评选活动,激发党员带头示范作用;设立村庄“红黑榜”,建立“红黑榜”管理制度,拓宽思路,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文化活动等全村18项工作作为“红黑榜”评比项目,红榜展示各项工作先进模范,黑榜警示工作滞后人员,有效促进村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五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清泉村各类先锋模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