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2009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三个台州” 战略,万众一心,克难奋进,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探底回升趋势,各项民生工程进一步扎实推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9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1.59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3.8:41.0调整为5.3:52.6:42.1,人均生产总值327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4792美元。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其中农业产值11.80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1.71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0.23亿元,增长4.5%。 粮食生产面缩产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742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7.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9682公顷,下降15.2%;蔬菜面积9085公顷,增长3.1%;果用瓜面积535公顷,下降14.6%。全年粮食总产量5.389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5%。其中春粮0.6351万吨,增长6.5%;早稻0.1374万吨,下降58.1%;秋粮4.6173万吨,下降18.9 %。 绿化造林工作有效开展。2009年,全区完成林业产值0.2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更新造林面积17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98公顷。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693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奶类产量2296吨,下降7.0%;蛋产量4772吨,下降6.3%。生猪存栏4.92万头,增长4.7%;家禽存栏57.35万羽,下降16.4%。预计全年渔业产量1965吨,增长2.7%。 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建成市级农业特色强镇1个、强村8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家,总数达336家。创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4 个。实施“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扎实开展“十百”工程,完成58个整治村,提升12个已整治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回升态势。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4.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1.9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9%,但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4.2、4.6和3.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17.39亿元,下降3.6%;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48亿元,下降1.3%。 重工业所占比重提高。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6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25亿元,下降0.8%。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1.1:48.9,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43家,比上年减少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2.87亿元;超5亿元企业7家,比上年减少1家。2009年全区统计的56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31只,占全区统计产品数的55.4%。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8.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新产品产值率为31.2%。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永高塑业完成上市辅导,王野动力、新东方油墨、印山制刷股改进展顺利。罐头食品厂、农药厂、印刷厂等一批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稳妥推进。 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25.6分,比上年增加1.6分;产品销售率98.2%,比去年同期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2亿元,增长20.0%。其中利润10.93亿元,增长49.2%;亏损企业亏损面达13.0%,亏损额1.07亿元,下降24.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增速趋于平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22.83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4%;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58亿元,增长8.9%。分产业投资:其中第二产业投资19.4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2%;第三产业投资39.16亿元,增长21.8%。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22.90亿元,外商经济投资0.27亿元,其他经济投资0.27亿元。重点工程投资加快,全年完成投资额8.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34.39万平方米,下降0.2%,竣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 下降24.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7.8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商品房实际销售额27.71亿元,增长51.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稳中有旺。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48亿元,增长31.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90亿元,增长13.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09亿元,增长18.7%;其他行业零售额2.70亿元,增长15.7%。受政策导向和物价因素的影响,我区消费品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和汽车类增势明显,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0.5%、197.7%、和55.4%。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00.9、197.0和57.7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7个,其中综合市场47个,专业市场10个,实现成交额51.87亿元,比上年下26.4%。年末全区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1680个摊位,实现成交额16.99亿元。 旅游业发展加快,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广化寺建成开放,大寺基高山农庄完成主体工程,船山峡谷农业观光园加快推进,划岩山、柑橘博览园、院桥凤凰山等景区完成前期工作,长潭村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培育扎实推进。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5944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59.3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5%。旅游总收入达12.65亿元,增长4.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6.79万美元,增长4.6%。年末全区星级宾馆已有4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下降,但降幅逐渐收窄。2009年全区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为今年来最小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4.4、5.5和3.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仍回落57.1个百分点。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0.93亿美元,下降17.6%。全年外贸企业出口1.81亿美元,下降38.7%;三资企业出口0.09亿美元,下降23.1%;生产企业出口8.25亿美元,下降10.1%。主要出口产品中,小型车辆及配件、机械电器、医化产品、食品饮料和船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9.5%、13.0%、10.3%、10.2%和8.4%。 2009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04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5%。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18.80亿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65.9%。其中公路运输39.08亿吨公里,增长343.6%;水上运输79.72亿吨公里,增长122.2%。全年旅客周转量为11.88亿人公里,下降18.0%。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16.50亿元,增长7.0%。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10亿元,比上年下降2.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1.47万户,增长5.2%。上网成为时尚,网民数量大增,年末全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83554户,其中宽带用户达76927户,分别增长13.7%和18.9%。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包括灵通)达20.91万户,比上年末略有减少。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200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15.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40亿元,增长24.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9.36亿元,增长31.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0.67亿元,增长21.5%;中长期贷款余额67.19亿元,增长63.7%。在短期贷款余额中工业贷款余额58.54亿元,增长9.0%。 保险业务稳健发展。2009年,我区保险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注重产品结构调整,保险市场整体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人寿、财产保险公司黄岩支公司全年保费收入2965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0591万元,寿险19060万元。全年已决赔款6089万元,其中财产险5504万元,人身险585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按新办法认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有新突破,认定省级创新载体1家,市级创新载体3家,组建市级创新载体4家。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5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4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1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36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获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全区专利授权1333件,其中发明46件,居省市前列。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4项,技术交易额6290万元。 科技队伍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区拥有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0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4%。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5980人,增长4.3%。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年末拥有普通中学27所,在校生2.8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0.74万人;普通小学44所,在校生3.92万人。年度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5038万元,比上年增加2994万元,增长5.8%。我区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和合格率,继续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降低入学门槛,减少入学费用,使所有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幼儿入园率达98.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16%、99.95%。初升高比例97.0%,职普招生比1.03:1,15年教育普及率为98.3%,9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小学大专以上学历达7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0.4%,提高5.4个百分点;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7.6%、7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我区深入推进“黄岩文化研究”工程,《黄岩漆金木雕》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三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前采茶舞》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9个,电影放映单位40个。全区有线电视用户14.15万户,电视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为114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3%。全年新华书店发行图书343万册,图书销售额2821万元。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家,病床实有床位1385张;卫生技术人员2717人,增长0.5%,其中执业医师917人,执业助理医师275人,注册护士(师)833人,注册乡村医生146人。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2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80%;全区婴儿死亡率5.45‰,其中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5‰。儿童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9.5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4.56%。全区有10622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率达100%,献血量为2124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4个,村卫生室152家。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区农村改水人口39.68万人,自来水受益人口达34.90万人,受益率为87.0%,当年新建卫生厕所3520只,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3.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组队参加台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象棋比赛和市公务员体能比赛,均获得团体第一名;组队参加第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获2金8银8铜历史最好成绩;举办了首届全区公务员体能比赛; 成功举办区首届排舞联赛; 成功举办黄岩区庆祝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千人排舞万人健身走活动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09年,全区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1枚、银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市级比赛金牌38枚、银牌24枚、铜牌21枚。 群众体育活动纷呈活跃。参加全国第17届老年自行车骑游联谊会,被评为“全国优秀骑游队”; 应邀参加国际“首尔杯”舞蹈艺术大赛,荣获最高奖和组织金奖;区腰鼓队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举办了第四届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乒乓球比赛、三人制篮球赛、第四期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培训班等等 十一 、能耗和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1.6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其中工业用电量16.59亿千瓦时,增长12.3%;居民生活用电量3.22亿千瓦时,增长8.2%,全区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8134吨标准煤(等价值)。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9.5%和8.5%。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9.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3.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5%。烟尘控制面积18.2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0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8.4%。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9.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0.12万人,女性人口29.2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50.7%和49.5%。全年共出生0.61万人,死亡0.39万人。人口出生率10.29‰,人口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0个,全年介绍就业成功人数22052人,全年人事劳动部门共举办人才招聘会7场次,22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6682人,帮助2231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区有12.39万人参加养老保险,比去年同期增长7.9%,其中在职职工10.94万人,离退休人员1.35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2.12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44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831万元,增长20.1%;全区有7.7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增长11.5%,其中在职职工6.15万人,离退休人员1.61万人;有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09年全区共有乡镇(街道)敬老院14家,区社会福利院1家,共有总床位581张,在院总人数362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效果明显,年末共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577户,共7113人,其中城镇居民193户,共295人。全年共有6983名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发放救助金额397万元;共有843户群众得到临时救助,发放救助款44.9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573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7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8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6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8857元,比上年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由上年的 2.35倍到今年的2.34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1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23辆和14辆。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均按现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出生数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