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黄岩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许多困难出乎意料,取得的成绩也来之不易。尽管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三个台州” 战略,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7.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76.80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5:54.3:40.2调整为5.2:53.8:41.0,人均生产总值31781元,比上年增长9.9%,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4576美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为2.9%)。其中农业产值11.27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1.73亿元,增长19.4%;渔业产值0.30亿元,增长13.8%。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6.25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春粮0.23万吨,与上年持平;早稻0.32万吨,增长4.2%;秋粮5.70万吨,增长8.7%。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337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0472公顷,超额完成粮食播种任务;蔬菜面积9760公顷,增长0.8%;果用瓜面积627公顷,增长7.5%。 绿化造林工作有效开展。2008年,全区完成林业产值0.26亿元,增长2.5%。更新造林面积15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53公顷。 牧业渔业生产恢复性增长。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6402吨,比上年增长15.4%;奶类产量2469吨,增长8.8%;蛋产量5017吨,比上年下降0.7%。生猪存栏4.68万头,增长39.7%;家禽存栏68.74万羽,增长1.2%。全年水产品产量1990吨,比上年增长5.8%。 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建成市级农业特色强镇1个、强村7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规范化改造15家。创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1 个、示范村6个。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市级7个。建成5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58个整治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3.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增长9.9%;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34.75亿元,增长11.4%;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9.53亿元,增长22.2%。 重工业所占比重提高。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13亿元,增长17.6%。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2.9:47.1,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47家,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4亿元;超5亿元企业8家,比上年增加2家。2008年全区统计的43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25只,占全区统计产品数的58.1%,产量增幅超过15%的有13只,占30.2%。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新产品产值率为29.6%。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联化科技成功挂牌上市,永高塑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新东方油墨、印山制刷、王野动力等企业启动上市股改程序。 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23.2分,比上年增加0.31分;产品销售率95.1%,比上年下降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29亿元,增长7.1%。其中利润7.18亿元,下降11.7%;亏损企业亏损面达11.0%,亏损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5%,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全年建筑施工面积12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6%,竣工面积428万平方米,增长0.9%。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为15.9万元,比上年提高1.1万元,全年共实现利税 3.71亿元,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增速趋于平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幅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30.07 亿元,比上年下降27.2%;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投资:其中第二产业投资 29.98亿元,比上年下降27.5%;第三产业投资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 12.38亿元,外商经济投资 0.54亿元,其他经济投资 48.33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9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8.7%;新增城镇固定资产16.9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53.7%。 重点工程投资加快,全年完成投资额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6%。 房地产开发增势强劲。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4.7%,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3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3%,竣工面积21.4万平方米,增长 72.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增长 29.2%,商品房实际销售额18.35亿元,增长40.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稳中有旺。200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35亿元,增长4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8.04亿元,增长14.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50亿元,增长21.4%;其他行业零售额1.97亿元,增长20.5%。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批发零售贸易增长1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0.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40.7%,木材及制品类增长130.9%。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7个,其中综合市场41个,专业市场14个,其他市场2个,实现成交额70.43亿元,比上年下降3%。年末全区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1803个摊位,实现成交额10.08亿元。 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网”建设进展顺利。鉴洋湖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通过初审,长潭湖旅游开发课题调研深入开展,船山峡谷景区启动建设,台州市旅游集散中心、浙东十八潭、富山冰川石瀑景区建成营业,富山大裂谷景区通过AA认证。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4639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52.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旅游总收入达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24万美元,增长17.2%。年末全区星级宾馆已有4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在逆境中保持较强增势。2008年全区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增幅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3.26亿美元,增长46.5%。全年外贸企业出口2.96亿美元,增长39.5%;三资企业出口1.12亿美元,增长16.1%;生产企业出口9.18亿美元,增长53.9%。主要出口产品中,电子及信息产品、船舶、医化产品、小型车辆及配件和机械电器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21.6%、267.2%、52.1%、49.0%和69.9%。台州市进出口前50位企业排名中我区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至2008年年末我区自营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79家。 2008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40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8%。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4.6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2%。其中公路运输8.81亿吨公里,增长9.0%;水上运输35.87亿吨公里,下降8.1%。全年旅客周转量为14.48亿人公里,增长5.5%。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区拥有民用汽车5.05万辆。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载客汽车3.20万辆,私人汽车3.98万辆,分别增长22.1%和16.4%。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末全区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包括灵通)达23.36万户,比上年末略有减少;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8.44万户,增长3.8%。上网成为时尚,网民数量大增,年末全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73478户,其中宽带用户达64683户,分别增长15.0%和17.6%。2008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15.42亿元,增长4.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200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57.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53亿元,增长27.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6.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4.60亿元,增长13.4%;中长期贷款余额40.59亿元,增长8.9%。在短期贷款余额中工业贷款余额53.70亿元,增长17.1%。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人寿、财产保险公司黄岩支公司全年保费收入2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财产保费收入2141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5000万元,寿险11200万元。全年已决赔款6299万元,其中财产险1344万元,人身险458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区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2%。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按新办法认定9家、省级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3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家。新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有新突破,认定市级创新载体2家,组建市级创新载体5家。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13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9项。获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全区专利授权925件,其中发明47件,实用新型334件,外观设计544件,位居浙江省前列,台州市首位。新增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各两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出口名牌产品2个。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7项,技术交易额2771万元。 科技队伍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区拥有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75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5816人,增长4.7%。 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年末拥有普通中学27所,在校生2.8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0.67万人;普通小学44所,在校生3.93万人。年度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2044万元,比上年增加3855万元,增长8.0%。十五年教育高标准普及,我区15年教育普及率达98.1%,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发展到98.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58%、99.84%;初升高比例99%,职普招生比1.078:1,为全市最高。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小学大专以上学历达78.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7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2%、81.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我区深入推进“黄岩文化研究”工程,5部馆藏古籍善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黄岩翻簧竹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个项目列入第二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溪(二月二灯会)获“台州市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称号,南城街道获“台州市民俗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电视剧《澄江情》完成拍摄,上郑“两军”会师纪念馆建成开馆。创建基层文化俱乐部127家。建成中国柑橘博物馆、黄岩名人馆,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黄岩柑橘节。2008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9个,电影放映单位40个。全区有线电视用户13.88万户,电视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为114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3%。全年新华书店发行图书304万册,图书销售额2674万元。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家,病床实有床位1218张;卫生技术人员2703人,增长6.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152人,注册护士(师)699人,注册乡村医生146人。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0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23%;全区婴儿死亡率4.7‰,其中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2‰。儿童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9.0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4.84%。全区有830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率达100%,献血量为1660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4个,村卫生室152家。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区农村改水人口39.68万人,自来水受益人口达35.65万人,受益率为89.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当年新建卫生厕所2658只,卫生厕所覆盖率达77.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承办了全国U-15足球联赛、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以及台州市第三届运动会(竞技体育部)举重比赛和合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比赛等。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08年,全区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1枚、银牌7枚、铜牌3枚;省级比赛金牌19枚、银牌12枚、铜牌20枚;市级比赛金牌76枚、银牌42枚、铜牌23枚。 群众体育活动纷呈活跃。第一个荣膺省老年体协授予的浙江省“腰鼓之乡”称号;北洋镇前蒋村腰鼓队在2008年全国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腰鼓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开创村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的先例,实现了创省级“体育强镇”工作零的突破。 十一 、能耗和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用电量14.78亿千瓦时,增长4.4%;居民生活用电量2.98亿千瓦时,增长12.3%,全区规模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552吨标准煤(等价值,不包括浙江黄岩热电有限公司),完成了全年考核目标0.1553吨标准煤。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比上年下降10.2%和40.7%。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6.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6%。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6.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4%。烟尘控制面积18.2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0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17.4%。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0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0.01万人,女性人口29.1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50.7%和49.3%。全年共出生0.61万人,死亡0.38万人。人口出生率10.33‰,人口死亡率6.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7‰。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1个,全年介绍就业成功人数21138人,全年人事劳动部门共举办人才招聘会8场次,35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城镇新增就业6665人,帮助2246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区有11.39万人参加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在职职工1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22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1.84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4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357万元,增长9.6%;全区有6.9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在职职工5.49万人,离退休人员1.46万人;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5.0万人,农保收入达3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08年全区共有乡镇(街道)敬老院14家,区社会福利院1家,共有总床位581张,在院总人数382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效果明显,年末共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40户,共7130人,其中城镇居民217户,共327人。全年共有7886名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发放救助金额264万元;共有316户群众得到临时救助,发放救助款15.8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044 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8元,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97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81元,比上年下降1.8%。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8342元,比上年下降2.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由上年的 2.38倍缩小到2.35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6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1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16辆和9辆。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均按现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出生数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