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台州市黄岩区森林消防队 | 法定代表人 | 任坤 |
住所 | 台州市黄岩区劳动南路28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3.10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60 | 期末数(万元) | 44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全区森林资源。 森林火灾扑救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1003055512310F | 举办单位 | 台州市黄岩区应急管理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局领导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全面贯彻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宣传和行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召开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部署会,系统传达省市会议精神,精细部署工作任务,压实行政领导责任,形成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2.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立足区域实际编制下发《黄岩区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配套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全流程应急实战演练,重点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强化部门协同处置能力。3.压实层级责任链条建立区森林防灭火指挥体系,由区领导担任指挥,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区19个乡镇街道成立森林防灭火指挥所,逐级签订森林防灭火责任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4.深化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森林防灭火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五进”宣传活动,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形式,持续普及森林防灭火法律法规。在林区要道、景区入口设置固定防火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营造全民参与森林防灭火的浓厚氛围。5.强化依法治理力度严格野外用火管控,重点整治烧田坎、焚烧秸秆等违规行为。建立火情案件“四早”(早发现、早扑救、早消灭、早处理)处置机制,落实“四不放过”(未查明火因不放过、未查处纵火者不放过、肇事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对制造火警案件进行严厉查处,通过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效果。6.提升科技防火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岗位技能培训,系统开展扑火安全教育和实战训练,提高森林防灭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进林区及周边可燃物清理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抓好防火工程,完善防火基础设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7.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制订出台《黄岩区森林消防队一线队员管理规定》等制度,紧盯战斗力标准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强化应急响应、火场处置、后勤保障等关键能力建设,切实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处置目标。(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通过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安全,遏制水土流失现象,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在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同时,有效防范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经济效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林业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林下可燃物载量超负荷累积,叠加秋冬季持续性干旱少雨以及夏季高温多雷击的气象条件,会导致林区火险等级持续攀升。经多年营林管护形成的可燃物存量与极端天气耦合作用,使森林火灾防控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二)区域防火体系建设不均衡,部分乡镇(街道)存在责任传导机制不畅现象。具体表现为属地管理意识淡薄,防控措施执行存在形式化倾向,末端落实效能亟待提升。(三)防火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偏远山区尤为突出。受地理条件制约,火情监测盲区与应急响应滞后问题并存,多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尚未形成高效联动。(四)森林消防队伍拴心留人机制不健全导致职业认同感弱化。现有薪酬体系未能充分体现职业风险补偿,叠加准军事化管理强度与森林灭火高危作业特性,引发人员流失,队伍稳定性不足。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构建全媒体防火宣传矩阵,提升全社会的防火意识。重点强化高森林火险期全媒体防火宣传信息发布效能,将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安全教育。通过网格化宣教体系深入基层,推进《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等普法宣传,实现森林防火知识“入户到人”的精准传播,切实提升全民森林防火法治意识。(二)完善森林防火制度体系,深化防控机制建设。构建森林防火“政府全面负责”的责任体系,推进联防联控机制创新,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部门齐抓共管,政府全面负责”的立体化防控格局。(三)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重点开展火场指挥、战术协同、紧急避险等模块化实训,建立扑火全流程安全管控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守伤亡事故零发生目标,实现科学扑救与人员安全的动态平衡。(四)持续防火资金保障,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林火监测系统、无人装备体系、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确保扑火机具、运载车辆、防护设备均达到行业配置标准。(五)强化依法治火监管,完善火灾溯源追责。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工作,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