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 法定代表人 | 林杰 |
住所 | 台州市黄岩区二环南路28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461.8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1423.24 | 期末数(万元) | 11380.76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 文物征集 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 考古发掘 宣传出版及相关研究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1003753998469W | 举办单位 | 台州市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馆在区文广旅体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开展的主要工作: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一)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我区自工作开展以来,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相继转发了国务院、省市一系列文件,强调了四普期间严格落实“两个一律”的工作纪律。二是加强普查队伍建设,成立四普领导小组,组建普查队伍33人,分组开展普查工作。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承办全省四普业务培训班,并多次组织乡镇(街道)业务会议及现场勘察工作。四是广泛宣传发动。制定四普宣传方案,并通过黄岩发布、黄岩博物馆等公众号征集新发现文物线索。目前,“三普”复核率100%,新发现线索30处。(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加强一是沙埠窑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二是镇锁桥、王士骏、卢洛平宅等古建筑重焕光彩,豫亲堂、辛氏祠堂、柯氏民居、黄杜岙办公楼等一批老宅修缮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持续开展孔庙、瑞隆感应塔的日常保养性维护修缮工作,并完成了富山大会堂的维修工程。三是进一步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五洞桥畔举办的“五洞桥过大年”灯会活动频频在央视及各级媒体上亮相,进一步提升了黄岩文化影响力,五凤楼、徐昌积宅、王士骏和卢洛平宅有效利用有序开展。四是沙埠窑、永寿寺考古发掘的资料整理初显成果。五是扎实推进岱石庙、抗战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铁米筛井等三处的四有档案测绘工程。(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安全防护工作不断推进一是完成徐昌积宅消防、沙埠窑安防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同时争取将铁米筛井、岱石庙、中共黄岩特委机关旧址的消防安防工程列入2025年度省文物局文物安全防护资金计划。二是会同交旅开展沙埠窑考古现场防水沟建设计划。三是落实乡镇文保员队伍,完成三普登录点挂牌,配合执法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巡查,确保文物系统消防安全。四是配合做好基建项目考古前置工作,接洽省考古所先后对北门广场、规划五处等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二、藏品管理(一)藏品借展,馆际交流增加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藏品资源共享机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我馆与多家单位“联姻”,让馆藏藏品走出去,让群众更加了解黄岩的文化。2024年,浙江省博物馆、四川遂宁市博物馆、宁波博物院、台州市博物馆等7家文博单位向我馆商借馆藏藏品。我馆根据所借文物的等级情况,做好相应的报批备案、点交等手续,共计借展馆藏藏品43件/套,其中4件/套为一级文物,4件/套为二级文物,7件/套为三级文物,其余均为未定级文物。此外,为了更好地呈现展示效果,配合我馆举办的“见龙——龙文化展”,向省考古所商借沙埠窑青瓷标本4件/套。通过相互借展,不仅解决了博物馆部分藏品不足、藏品缺项、展陈难的问题,而且也对博物馆的从业人员的业务交流以及对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大有裨益。(二)预防性保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自2023年10月完工后,整体运行平稳。2024年4月19日,邀请专家郑幼明、何一坚、刘剑、刘东坡、陈引奭,实地查看了文物库房、展厅等现场,并查验相关资料。专家表示项目依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审核意见》(浙文物函〔2022〕236号)和招标要求实施,符合相关要求,项目管理规范。并表示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黄岩博物馆馆藏环境监测系统,为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对重点区域实施环境调控,有效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特展厅、灵石寺展厅等展厅的光照环境,增设光控感应装置,减少文物整体曝光量,实现节能效果;为珍贵文物配置文物装具,平稳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完成后,全面提升了黄岩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同意项目通过验收。(三)征集藏品,进一步丰富馆藏馆藏藏品的数量和丰富程度是举办不同类型的高质量的陈列展览的有力支撑和保障。通过考古发掘、捐献、购买等方式入藏新的藏品来进一步丰富馆藏。为完成藏品征集任务,我馆制定完善的征集方案,与文物收藏者广泛沟通,并采用不同的征集方式,广泛地获取资源,充实馆藏。本年度共征集藏品8件/套,其中接受捐赠5件/套,采集1批次3件/套。(四)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实施本项目基于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文物的现状及保护、研究、利用的需要,以珍贵文物为重点,采用先进的三维扫描、高清摄影、三维建模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建立“矿藏级别”的文物全息档案,并结合当前实际需求,探索文物数字资源深度利用的新模式。本项目于2024年5月6日对外公开招标,由杭州淘艺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825952元中标,2024年6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根据文物现状,对在库和在展文物进行分批次拍摄,同时,为了减少闭展时间,于每周一的闭馆时间将文物提取至库房进行拍摄,截至12月底共计完成:三维模型170件;三维贴图170件;高清拍摄348件;红外拍摄25件。剩余部分将于2025年继续实施。(五)免费向公众提供数字资源馆内数字化藏品,逐步向公众开放,是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我馆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免费向公众提供馆藏数字资源(含藏品、标本、拓片、音像制品等各类数字资料)。公众可向我馆提交馆藏数字资源使用申请,申请审核通过后,把申请藏品照片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要求所有藏品片不得用于非法途径,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及使用。2024年,我馆共收到15批次申请,共计567件文物照片,我馆均予以免费提供。三、展览陈列(一)特展主题多样,形式丰富顺利开展8个展览,其中特展厅举办4个展览:沙埠窑考古成果展(2023.12.22-2024.4.12)、见龙——龙文化展(2024.5.1-8.1)、“和合台州”——王波书法作品回乡展(2024.8.28-9.18)、吹影镂尘——竹石木雕刻艺术联展(2024.10.1-12.28);中庭举办3个展览:大展龙图——龙年少儿画展(2024.1.26-2.28)、万物皆相见一感受自然和爱(2024.07.15-8.15)、于方寸间见峥嵘——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集邮展览(2024.10.1-10.31);与非遗馆联合承办侗彩新村——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历史与传承作品展(2024.9.29-11.20)。其中,见龙——龙文化展为我馆原创展览,以龙的形象来源为切入点,讲述华夏民族几千年龙文化发展与演变,展示“龙”在中华文明各领域的不同呈现形式。沙埠窑考古成果展汇集2019-2022年最新考古发掘成果,以“沙埠往事”“窑火日记”“相似相续”“盛时风物”四个章节,带领观众感受黄岩瓷器产业的兴衰与转变。吹影镂尘——竹石木雕刻艺术联展是我馆联合丽水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共同推出,展现黄岩翻簧竹雕、青田石雕、东阳木雕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和精湛的技艺。“和合台州”——王波书法作品回乡展以王波教授的书法为媒介,解码浙江文化基因,传承弘扬和合文化,擦亮台州独特文化标识。此外,我馆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的展陈价值,在中庭开展多场小型展览,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增加与各个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二)文物定期换展根据各类文物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多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在展光敏感文物进行定期换展,同时为了增加常设展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分批次更换一定数量展品。今年对铁骨丹青——陈叔亮书画展厅进行全厅的展陈调整和展品更换,对天赐永宁、千峰翠色、浮屠奇珍三个展厅的文物进行了十二批次换展,涉及文物153件。四、宣传教育(一)讲解接待持续开展。2024年共接待讲解各级领导、华人华侨商会、各高校代表团、各界文博爱好者及各级社会人员共500批,接待人数约25000人。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不仅拉近观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更让历史文化不再艰深晦涩。(二)新媒体渠道扩大影响力。2024年通过黄岩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台州文化云平台发布我馆展陈、活动、文物等相关信息约148条。除宣教活动、展览宣传、咨询推送等常规内容外,新增“小红书”宣传平台,开通一个月粉丝量突破1000,成为台州市博物馆小红书帐号中粉丝量最多的文博帐号。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介,其线上交流渠道,更是打破线下互动的弊端,使我馆文化以更加便捷、新颖的形式走向大众,极大地丰富了我馆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让博物馆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三)宣教活动主题日渐丰富。2024年,共举办大型活动7场、小型教育活动120场,主要围绕历史文化、精品文物、亲子体验等主题开展。大型活动举办“游园会”主题系列,累计参与人次达5万人,与民营企业“民生银行”、“建标中医馆”、“稚荟树幼儿园”合作,这种富有创意且互利共赢的模式,能为双方带来诸多效益,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孩子与家长在动手过程中对企业品牌产生好感,博物馆则强化了教育功能,实现科普育人目标。与往年的宋韵文化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除传统文化外还推出很多现代文化,受到了青年市民的追捧,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让博物馆不再沉闷。馆内每周六的黄博工坊小型非遗教育活动举办120场;举办9场黄小博进校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走进了台州科技职业学校,走进了高校,让黄岩文化得到了更高的传播力度;今年新开办“你好宋朝”研学活动12场,该活动将在2025年继续推进。(四)志愿者培养稳步推进。今年,我馆的志愿者板块除职技校、黄二高等大龄青年志愿者外,第三期暑期小小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上百人。经过考核,有50人加入了黄岩博物馆志愿者行列中。今年志愿者队伍扩大至400人,吸引社会各行各业、各有特长的人群加入到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志愿者参与讲解、引导、宣教及日常服务工作,为促进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宣传提供助力。(五)文创更新今年我馆联合杭州“晨昏昼夜”团队,打造了“毛绒黄博”系列,推出了黄岩五果挂件——蜜桔、杨梅、枇杷、猕猴桃、荸荠,灵石寺塔佛像挂件,灵石寺塔佛像御守。一经推出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其中黄岩蜜桔挂件仅15天被抢购一空。之后将继续深度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黄岩博物馆文创产品。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我们坚守安全底线,我馆始终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日常对各文保单位、文保点以及馆内开展定期巡查,更换消防灭火器,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我们将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精细运营。取得主要效益:1、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参观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2、促进文旅融合。黄岩博物馆为4A级旅游景区,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吸引各地游客,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3、文化传承与保护。收藏和保护文物,使文化遗存得以延续。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帮助公众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认同。4、教育与知识传播。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支持课堂教育。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历史、科学、文化等知识。6、提升城市形象。作为黄岩文化地标,能提升当地的文化品味及国际形象。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人员严重不足。黄岩博物馆与区文保所、非遗中心为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除承担可移动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的职能外,还承担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导等相关工作。黄岩博物馆现有事业编制18人,编外4人。开馆以来,明显人员不足。2、缺乏专项经费预算。我馆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二级馆要求每年的临展数量为八场以上。因开馆至今财政没有安排专项展览经费,临展的展陈设计及施工一直是以经费预算最精简的方式实施,展览宣传推广、相关文创开发更是捉襟见肘,原创展配套出版物和学术研讨也往往因经费不足而搁置。在馆际联合展览上,由于经费紧张,我馆无法引进更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展。3、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问题突出。由于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性质较为复杂,且相关产权人或产权单位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对该类文物展开保护工作具有较大难度;也正是因为产权性质复杂,造成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意见不统一,工作推进难度大,如徐昌积宅原住户尚有三户因政策处理未落实,且开发主体未落实。 |
四、下一步打算 | 1、做好做好文物排查工作。一是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查工作,通过普查,可以全面摸清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准确掌握其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做好考古前置工作。2、开展文物展呈系列活动。一是深化馆际交流活动。二是将举办社教活动90场以上,计划与省内省外各大高校联合举办各类历史文艺活动,积极推进文化自信、文化意义的深度认同。三是深化文物研学活动。3、深化文物与旅游融合。一是开展“跟着博物馆旅游”活动,利用黄岩博物馆4A级景区资源,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利用好桐树坑台属特委旧址等革命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物资源,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4、开展校地合作共赢。通过设立考古工作站、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学活动等形式,提升黄岩区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5、创新新媒体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形式,将文物、博物馆与当下流行元素与热点话题相结合,创新文物宣传方式,打破线下互动的弊端,使文物以更加便捷、新颖的形式走向大众,扩大社会影响力。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无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2024年9月27日王葆玉捐赠给我单位1961年初夏陈方俊刻木兰从军翻簧插屏1件。使用方向是展览、研究,目前使用情况为已入库入总账;2024年9月25日王可捐赠给我单位王启禄画作3件。使用方向是展览、研究,目前使用情况为已入库入资料账;2024年11月23日天台山农(刘文玠)孙刘刘天琳、刘天伟、刘天健、刘天学捐赠给我单位天台山农生前用品4件。使用方向是展览、研究,目前使用情况为已入库入资料账;2024年12月19日南城街道徐中美捐赠给我单位明柯时迈墓志1件。使用方向是展览、研究,目前使用情况为已入库入总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