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64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 ||||
|
||||
关于激活发展潜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议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黄岩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坚持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值得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劳力供给“萎缩化”,人才瓶颈亟待破解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人力资源结构失调且整体素质较差等矛盾十分明显,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与乡村振兴的人才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产业升级缓慢,人才吸纳能力弱,这使得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剧,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出进一步导致乡村发展失能,乡村在城乡人才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恶化,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比例加大,传统农业也将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隐患。以某区为例,其主城区的城乡距离较近,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现象尤为严重,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农民以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而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断层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二)收入来源“固定化”,内生动力难以激活 一是农村的第一产业占比过高,而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村经济缺乏多元化和内生动力,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二是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为农村居民的一般日常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三是自全域土地整治以来,养老保险为失土农民提供了经济保障,留守农民无需劳输出就有固定收入。种种因素,导致农民创业创收的内生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发展活力。 (三)领军人物“荒漠化”,村居发展群龙无首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调研发现,发展相对较好的农村,都有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带头人,他们对本乡本土有热情,了解当地情况,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环境,可以把村庄资源组织好,把各方面力量动员好。但这样的领军人物,在很多村居都较为缺乏,如何培养更多村集体领军人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难题所在。 (四)发展格局“无序化”,联合效应尚未形成 村与村之间各自封闭运行,相互独立,各自为营,未实现片区化组团发展。村与村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需求互联、抱团振兴的融合发展格局没有打开,协同效应、聚合效应、整体放大效应难以产生。从而导致村村之间发展不均衡,“一枝独秀”现象较为突出,甚至陷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内卷困境。 二、对策建议 (一)盘活人才“蓄水池”,增强发展“源动力” 一是制定柔性引进乡村振兴人才办法,招引医疗、农业、科技领域新乡贤“人才回流”。二是构建多元化人才培育机制,以目标考核制为引导,制定中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不断提高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人才技能水平。同时,推行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更优政策,助力返乡人才真正落户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三是将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总体部署,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人才积极投身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人才真正觉得有大展身手的舞台。四是建立驻村工作站,建立职业学校实践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研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建立智能“专家库”,助力跑出“加速度”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村集体在招商引资方面缺少前瞻性和可行性分析,在新型农业方面缺少专家指导,为此,建议建立乡村振兴智库,配备专项资金,汇集专家型和草根型人才,加强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指导与培训,为村集体和农户及时解决技术难题。 (三)打造联动“发展链”,抱团架起“致富桥” 一是打造抱团发展共同体。进行片区化组团,形成产业联动、规划联体的片区组团模式。二是形成乡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各村资源、区位特点,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生产要素突破行政边界充分整合流动起来,保持乡村抱团发展的旺盛活力。 (四)选优配强“主心骨”,锻造过硬“领头羊” 培育实施乡村振兴的领军人才及储备优秀人才梯队,将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具备潜力的年轻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纳入重点培养,通过集中办班、主题教育、参观考察和挂职、交流、跟班学习等,构建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矩阵”,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塑造产业“金品质”,扮倩乡村“高颜值” 一是集体产业富村。从政策资金扶持、工坊用工、电商直播带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方位扶持共富工坊建设运营,配置村集体老年人用餐食堂,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二是文化产业兴村。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创电商,提质增量;学研合作,文化赋能;扶贫减贫,区域平衡等方面予以推进和提升,融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作现代艺术为一体,发挥出文化的力量,保乡土、倡乡风、兴乡文、聚乡心。三是生态产业美村。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让“天蓝、地净、山绿、水清”成为乡村最亮眼的标识。 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64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区农业农村局: 经认真研究,我单位对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激活发展潜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024064号)的会办意见如下: 一、排摸建库选优育强。对全区退役军人进行全面摸排,把综合素质好、有潜质、有志向的退役军人纳入后备人才数据库。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乡镇街道主体负责,根据黄岩区退役军人量化积分考评制度,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发掘优秀退役军人,全面摸排优秀退役军人,以村(社)为单位建立后备人才数据库。退役军人中的党员、“五星”退役军人、立功受奖退役军人优先纳入。 二、实岗历练提能增干。所有入库后备人才根据其特长和意愿,担任所在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轮值站长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骨干,参与网格巡防、治安调解、项目推进等工作。每个乡镇街道根据个人表现对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考察,每年安排2-3名优秀后备人才到镇街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挂职锻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需要选拔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员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职锻炼。 三、导师帮带助力成长。镇街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牵头成立帮带团队,组织退役军人中的“老支书”“老乡镇”与后备人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制度,结对帮带人员每月至少与帮带对象进行一次谈心交流,帮带团队每年开展一次集体谈话和走访慰问,及时掌握帮带对象的思想动态,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思想引导,帮助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兵支书”成长速度。 四、分级培训提升素养。建立培训班轮训制度、制定学历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后备人才的能力素质。乡镇街道按照个人实际表现对“兵支书”后备人才进行排名,择优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区级退役军人成长示范班,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等进行专题学习。其他后备人才由乡镇街道兜底培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兵支书”后备人才专项学历提升计划,针对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优秀退役军人,优先选送就读学历提升班。对特别优秀人员,可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五、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兵支书”后备人才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整体结构。每年底区乡村三级联合开展考核评议,根据退役军人星级评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与参加志愿活动等情况,综合形成量化积分,按照积分排名,将表现不佳的人员及时清出“人才库”。每年度由基层党组织推荐优秀退役军人补充到“数据库”中,让“数据库”始终保留优秀退役军人中的先进分子。 六、跟踪培养坚定信念。成立“兵支书”政治工作小组,开展好后备人才的跟踪培养工作。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常态化谈心谈话,坚定退役军人理想信念。学习借鉴部队“开训动员”的模式,每年年初组织“兵支书”及后备人才誓师动员会,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决心、信心和魄力。结合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后备人才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强化红色根脉传承。 七、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构建荣誉宣传体系,大力宣扬“兵支书”先进典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挖掘优秀“兵支书”先进事迹,每年组织一次“戎耀黄岩榜”人员评比,通过开设宣传专栏、摄制宣传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专项表彰等形式大力宣扬“兵支书”先进典型。乡镇街道要打造好“优秀退役军人光荣墙”,宣传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点燃退役军人敢为善为激情,着力提升优秀退役军人工作勇气,增强干事创业决心。 以上意见,供贵局参考。
分管领导:万祥 电话:0576-89180057 科室联系人:苏文翀 电话:0576-89180071
台州市黄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4年5月16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