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6-26 10:05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 ]

关于擦亮文化名片助推文旅产业的建议

一、发展现状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繁荣发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黄岩,素有“小邹鲁”之美称,“宋韵文化”亘古绵长。黄岩博物馆藏有诸多文物,尽显黄岩文化历史。官河古道、沙埠青瓷窑遗址、五洞桥、贡桔园、九峰公园及诸多红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古街巷等,讲述了黄岩厚实的文化故事和文化积淀。2022年12月31日,央视跨年晚会《启航2023》落户黄岩,以唯美的镜头、文艺的表达向全球展示“黄岩风景”、讲述“黄岩故事”,打卡“黄岩文化”,彰显了千年永宁的自信和文化底气,让黄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文化魅力。

但是,我区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底蕴深厚,呈点状分布居多,没有连成片、串成线,也没有为青少年儿童开发过多的研学点位和线路,没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存在文化归属感不够强、文化自信度不够高、文化体验性不够深、文化自豪感不够足,文旅价值性不够显。

二、存在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缺少整体的统筹规划,不利于形成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对文旅融合发展规律、推进模式和实践路径尚未深入研究,缺少专门针对文旅融合的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文旅项目融资渠道单一。文化和文旅投资回报周期长,融资相对而言较为困难。而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由于财政资金紧缺,社会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和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专业文化和文旅人才短缺。对紧缺型复合型人才挖掘、引进重视程度不够;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育、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现有文化和文旅人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才流动性较大,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文化品牌打造未成体系。文化吸引力不足,文旅品牌的整体形象比较模糊,缺乏高端文旅团队进行探索和研究。比如官河古道、沙埠青瓷窑遗址等资源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委羽山片区等资源还未整体开发,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五洞桥、博物馆、一些红色故居等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不足,没有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五是宣传推广模式创新不足。政府仍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力量,社会组织民众参与度较低,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以官方媒体为主要渠道的宣传效果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

三、建议意见

综上所述,黄岩需要进一步擦亮文化名片,助推文旅产业,让文化文旅产业成为推动我区全面提振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实现“一千双百”三大跃升的重要途径,建议:

(一)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一是全域规划,摆好文旅融合“大棋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受众等因素,找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契合点,精心编制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文化和旅游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

二是统筹整合,下好文旅融合“一盘棋”。建立覆盖更全面、推进更有效的文旅融合统筹协调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和配置功能,形成合力。围绕文旅产业的需求来拓展自身的职能,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来进行事中事后的管理,对重点领域的文旅供给进行规划和规范。

三是科学评估,下好文旅融合“先手棋”。完善评估决策机制,研究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科学引导和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开展系统性、专业性的综合评价,及时发现短板和风险,针对性优化,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学、宜乐、宜游。

(二)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

一是降低疫情冲击,优化文旅企业营商环境。对文旅企业在减税、返利上加大扶持力度。文旅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要对企业进一步重点帮扶,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政策上给予更大倾斜,在税费上继续给予减免,在租金、保证金上给予补贴,同企业共同渡过难关。

二是金融创新,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力。紧盯国家和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积极谋划文化、文旅产业项目,大力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抢抓国家关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在融资条件、授信规模上向文化产业倾斜,灵活运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

三是专业培养,激发人才队伍成长活力。依托台州学院、台科院等资源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文化、文旅产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急需人才的“订单式”培养,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将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充实到文化、文旅产业管理策划队伍当中。

(三)培育文旅融合新品牌

一是融合再造,打造红色文化IP。积极培育以桐树坑、圣堂红十三军会师等红色文化和文旅的主营业务,如建设一批红色经典主题餐厅和红色农家院,强化红色体验。

二是深挖特色,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中国柑橘博物馆、贡桔园、东魁杨梅基地等文化资源禀赋,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推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深入挖掘青圆、食饼筒、麦鼓头等民间传统小吃,打造“舌尖上的黄岩”特色餐饮品牌,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旅游。

三是文化熏染,打响节事活动品牌。节事活动能够极大地增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增强吸引力和知名度。要持续培育“柑橘节”、“杨梅节”等经典节事活动,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同时,加强节事活动开发与“非遗”融合,充分利用翻簧竹雕、高桥米面、宁溪特色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注入情景体验环节,进一步激活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四)创新文旅融合新思路

一是文化共鸣,推进连片成线工程达成率。认真梳理已有、正在开发、将要开发的文化资源,赋予这些文化资源更多灵动,形成片区联动、专线旅游的格局,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吃得好、玩得兴、住得下、收获大,着力讲好黄岩故事,尤其是“宋韵黄岩”的故事。同时,要开发好青少年儿童的研学路线和资源,尤其是红色研学资源,让黄岩的青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热爱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精准营销,提升文旅品牌推广线索率。打造更多文化讲述人项目,让平凡的人讲述自己热爱的当地文化,让游客深入当地生活。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特点,引导调动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的宣传积极性。把握好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追求简洁高效,让游客一目了然,营造文化旅游氛围。加强与各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构建全球交互的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旅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反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客源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实施科学的营销战略及推广计划,开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营销活动。

三是多元开发,拉高文化文旅产业品牌率。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既要让市民出家门就能享受文化,又要让群众喜爱文化、传播文化。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增加文化辨识度,提升文旅美誉度,让本地人愿意在当地实现疗休养、外地人到本地参加疗休养。进一步建成文化、文旅配套设施,凸显文旅产业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黄文广旅体函〔2023〕24

周华龙张建均王富基陈锋4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擦亮文化名片助推文旅产业的建议》(第13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黄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历史,挖掘其蕴含的当代价值,对发展黄岩的文旅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局深入调研分析,系统谋划规划在对全区旅游资源、产品、设施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区发展全域旅游条件的优、劣势,加强谋划规划,先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深入挖掘黄岩区古城街巷、历史村庄、名人轶事、市井烟火等文旅资源,紧跟时代热点,着力培育城市“网红打卡地”,同时,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夜游集聚区。

根据你的建议,我局将在挖掘地方文化、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保护开发工作,擦亮黄岩的文化名片,助推文旅产业的发展。

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丰富黄岩文旅内涵。深入挖掘黄岩宋韵文化、青瓷文化、红色文化、道教文化、柑橘文化和非遗技艺等,大力创新“柑橘节”、“杨梅节”等特色经典节庆,为创作宣传推广、丰富旅游文化、推广城市品牌等打下基础。在整合各类资源的前提下,包括但不限于手工艺、建筑、餐饮、节庆、生态等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创意、艺术和现代化的元素,提炼具有黄岩特色的文化符号等,打造全新的黄岩文旅名片。

是培育文旅品牌,丰富旅游产品业态。黄岩西部物产丰富,依托各地特色打造成体系的黄岩文旅产品。一方面,可围绕“旅游+节庆”主题举办活动以聚集人气,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近年来,宁溪旅游音乐节、平田乡红色文化旅游节、北洋田园系列活动、屿头宋韵游园会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百花齐放,吸引了大批游客,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多方面多层次打造新颖的民俗节庆活动,通过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活动,点燃西部文旅市场。另一方面,黄岩西部多耕地,许多乡镇种植优质农产品,可多平台借力开发优质农旅商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力打造黄岩西部农产品整体品牌以实现农业产品的合理溢价,实现西部共富。

是加强宣传,引进资本保障文旅建设。我局将积极给予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建议,争取将优质项目纳入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清单,并向上级进行推荐。加强资源宣传推广,对优质旅游资源和项目进行包装策划,推动各乡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推出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加快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步伐,创新合作模式,利用掌握的宣传渠道给予宣传推广,吸引各方文旅企业入驻,助力西部文旅产业建设和发展。

四是培养文旅人才,建设更具活力的专业团队。明确人才第一的文旅发展理念,突出和强化人才在文化建设、创意设计、推广运营等工作上的作用,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旅游发展的突出位置,探索建立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培养一批精旅游、懂文化、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同时,区人劳局聚焦特色产业,切实发挥“浙派工匠”民生实事的惠民惠企实际作用,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推动化工、模具、塑料制品、摩托车配件等第二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困境,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文广旅体局   联系人:朱苗苗

联系电话:0576-84765515      邮编:318020

 

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6日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