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6-20 15:00   来源: 区人力社保局 字体:[ ]

关于加强蓝领技工培养与增加待遇相关建议

第三代表团  李柃龙


关于加强蓝领技工培养与增加待遇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产业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能否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不仅关系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现,更关系到我区民营经济能否实现新飞跃。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技术工人的培养十分迫切,着力为技术工人提供成长平台和发展土壤对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至关重要。但从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培养面临不少困难。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工人总体技能素质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在我区高级技工比例偏低。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也还不够高。在黄岩区2021年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5.5%。在2022年,占比为33.24%。

二是高技能工人出现断层,年龄结构老龄化。高技能工人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上,往往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实工龄,由于长年在生产一线,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职业吸引力不够,企业因岗招人面临招人难问题,真正能独当一面、年富力强的高技能工人更是难找。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改变,高技能工人普遍年龄偏大,高技能人才后继无人,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三是技术工人流动性大,发展通道狭窄。近年来,技术工人紧缺,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端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纷纷争抢的对象。中小企业技能人才数量少、层次低,招人不易,留人更难,技术工人流动性大,出现技术工人留人难问题。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被定格在车间一线,前景不理想,对80后、90后群体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在企业端的反应,技术人才的薪酬日渐的提高,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招工难度比管理岗位更高。

四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不够。产业工人的经济地位不够高,劳动力与资本、管理、技术、土地等要素比价不合理,产业工人群体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社会地位不够高,缺乏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即使不少高级技工月薪过万,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三、意见建议

(一)优化人才招引服务模式

人才招引既要“朝上看”也要“朝下看”。根据黄岩自身产业发展的特色和需求,创造“独特的吸引力”聚贤纳才,为引进的“蓝领”技工提供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同时享受各地、各部门制定的人才优惠政策。企业要建立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蓝领技工实行津贴制度,切实提升技工留人福利。对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外来“蓝领”技工,特别是一些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要提供全程服务。

(二)加强本土“蓝领”培养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保障力度。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双师”待遇、职称评审等政策不完善,促进“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立等,为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更完善的环境。建议高职院校要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花大力气办好技师学院,同时办好中职职高和技工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

(三)积极营造“技工光荣”的浓厚氛围。

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念,厚植工匠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强化社会各界对技术工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地方主流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全方位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产业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能否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不仅关系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现,更关系到我省民营经济能否实现新飞跃。

(四)解决个人婚恋家庭问题与子女就学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上讲“先成家后立业”,小家稳定了,才能更好的工作立业。对于蓝领技工,解决其婚姻问题,也是留住他们的方法。现在很多企业有这种困扰,好不容易引进和培养了优秀的蓝领技工,结果却因为到一定年纪还单身的情况,被父母催促着返回原籍相亲结婚,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在这里强化团委、工会、妇联组织建设,组织同一区域内相关蓝领技工的联谊和交友的活动,做好“红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达到让他们更好的留在黄岩的目的。子女就学问题也一直是人才引进时考虑的重要方面,现在很多蓝领技工的子女因为无法就近入学,只能返回原籍,甚至有一部人直接因为子女就学问题直接放弃在黄岩的工作机会。

作为浙江省制造业的核心地区,随着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民营企业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精品制造的华丽蜕变,关键在于突破人才瓶颈,重视一线蓝领技工人才。让蓝领技工更有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来到黄岩,留在黄岩,为黄岩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提供动力,为台州成为“制造之都”做出贡献,为浙江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黄岩经验。


李柃龙、李君、方辉、叶星威、江燕萍、李咪肖等6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蓝领技工培养与增加待遇相关建议》(第52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蓝领技工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在维护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技能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对于我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优化人才招引服务模式方面。

一是扩大人才招引渠道,通过跨省驻点招工、智汇台州·百校引才、返岗包车补助等系列活动为黄岩汇聚相关人才。例如今年3月举办的智汇台州·百校引才广西周专场招聘会,在柳州工学院等6所高校开展巡回招聘,共为13家大型模塑企业126个岗位提供招聘服务。二是加强人才引留投入,立足本土优势,创造“独特的吸引力”聚贤纳才,为引进的蓝领技工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三是加大技能人才培训补助和培养资金资助力度,对企业选送的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贴,并督促企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落实岗位技能津贴,取得职业技能相关证书的外来务工子女可申报相应等级的流动人口积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

(二)强化本土“蓝领”培养方面

一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布局对接“模具之都”发展战略,健全教师引进机制,针对骨干专业,引进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完善教师队伍,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全面提升模具制造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三大省高水平专业的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双高”建设。二是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我区技工院校的教学优势,结合各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新菱电机等达成产教融合战略合作,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课程植入、共建实习基地、提供教育资金、学术交流与合作、就业创业指导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三是推进创新工作室结对共建,主导全区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结对共建,通过开展工作室间的技能观摩培训、经验互动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促进制造业企业提升发展。

(三)积极营造“技工光荣”的浓厚氛围方面

为加大我区技能人才招引和培养使用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技能人才在黄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台州市举办“台州星级技工”遴选活动,对获评的蓝领技工人才可享受一次性补贴,并享受特定景区门票等相关人才待遇。每年区人社局与区总工会合作举办技能大赛,对大赛获奖的人员予以宣传,并推荐到省市人才项目遴选中。历年也有不少技工人才获得荣誉并被推荐到省市区人大代表,例如永高股份陈小兵、新菱电机杨文杰、美多模具有限公司杨炯等等,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升蓝领技工荣誉感和认同感。

感谢你们对技工人才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台州市黄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5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