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黄岩 > 史海钩沉
索引号: 12331003E96936103G/2023-124407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黄岩区 成文日期: 2023-04-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永宁记忆 | 千年永宁的前世今生——黄岩的县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2023-04-11 14:50   来源: 黄岩区 字体:[ ]

黄岩位于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的温黄平原,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境内风景秀丽,名胜棋布;商贸达盛,物阜民丰。

考古发掘表明,“断发文身”“以象龙子”的先民很早就在黄岩境域内渔猎耕牧,生息繁衍。他们活跃在永宁江两岸,逐渐学会了石制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从原始的采集渔猎阶段逐步迈入稻作农耕时期,创造了远古的文明。

汉末,社会动荡,入山修道者陡增。相传道教仙人王方平,曾在黄岩西部黄岩山上修行悟道,羽化后“主地上五岳生死之事”。唐天授元年 (690),武周政府以这个传说为依据,改永宁县名为黄岩,这便是黄岩县名的由来。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常以“永宁”称之,有何缘由呢?这还得从黄岩复杂的建制沿革谈起。

● 黄岩山

夏、商、周三代,黄岩属瓯地,即为瓯人生活区,乃蛮荒之地,与中原王朝联系并不紧密。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后裔向南流散于瓯闽之间,瓯与越这两个族群融合而为瓯越,后来建立了东瓯国(东海国),今黄岩也被囊括其中。及至秦并兼天下(前 221),废除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其地属于闽中郡(一说会稽郡),但由于路途遥远,秦政府在此尚未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西汉初期,先属东瓯国,后属东越国。

● 《黄岩县志》黄岩溪与黄岩山

汉元封元年(前110),汉灭东越国后,在其地设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回浦乡所辖区域广阔,包括今天的台州、温州、丽水三地,还有闽北的部分山区,今黄岩亦统属在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的行政管理,汉始元二年 (前 85),政府把回浦乡升格为回浦县,这是台州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

东汉光武帝年间(25—57),一说章帝章和元年(87),政府将回浦县改名为章安县。至顺帝永建四年 (129),一说永和三年 (138),又将章安县东瓯乡析出置永宁县,即历史上所称的“汉永宁”。对于“汉永宁”,学界至今尚有争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其主要在今之温州范围,在地域上与黄岩没有关联;另一说以为此地即古黄岩之地,唐置永宁乃恢复与延续。以上两种观点,若细究起来,皆有偏颇之处,政区的变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渊源、族群分布等,其中也不乏一些随意性。顾名思义,东瓯乡原是东瓯国故地,为瓯越遗民活动的核心区域。今温岭、路桥及黄岩院桥一带所存之东瓯遗迹及实物较多,为东瓯国故地无疑。所以,永宁县北境囊括古黄岩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于理是说得通的。由此可以推断,汉顺帝以后,古黄岩地区并非在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块内,北境属章安县,南境则可能归永宁县。

● 路桥西周小人尖出土文物

三国初年,吴大帝孙权析出章安、永宁,置临海县。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分会稽东部境域,设立临海郡。这是台州立郡之始。郡治章安(另一说初治临海,寻徙章安)。

此后黄岩的沿革,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说黄岩属章安;另一说认为黄岩属临海。清末文史大家、方志学家王棻持第一种观点,他认为汉顺帝以后一直到隋朝,黄岩皆属章安。由于王棻在近现代的台州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及其主纂的光绪《黄岩县志》影响深远,后世对黄岩历史沿革的表述基本沿用了王棻的这一观点。

第二种观点则主要是基于《太平寰宇记》所载:“吴大帝太元二年,析章安西部、永宁北部置临海县”。章安与永宁两县的中间地带不就是古黄岩地吗?由此推出,古黄岩地属于临海。而且三国时临海县的治所及核心区域与今之临海市相吻合。但若依照第二种观点,临海县辖地囊括汉末章安县西部与永宁县北部,则县境西北可达天台,南则延至温岭、乐清等地。临海县辖区则成了横跨灵江、永宁江的狭长地带了,这似乎又违背了设县便利交通联络,提高行政效率的初衷。

于是,后来有人提出了第三种观点,认为临海县是由章安县与永宁县分别析出南部和北部而设。而且,六朝时期的临海县地域大部分是在古黄岩之地,并非全属今天的临海市。临海县的治所也不在现在的临海而是在后之黄岩境内,即今黄岩院桥、温岭大溪及路桥的三角地带。其依据除了《太平寰宇记》等史籍记载外,还从字面上加以解读,即“临海”意思是“濒临大海”,而现今临海市并未与东海接界。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后,相继废除江南诸郡,临海郡被撤并为县,沿用郡名为县名,县治在章安,隶属于处州。开皇十一年,因镇压反隋势力的需要,于大固山下设立临海镇,临海县治由章安迁至大固山下。此时,临海县辖地相当于东晋以后临海郡辖地,今黄岩地亦在其辖地内。

● 南宋嘉定《赤城志•黄岩县境》

唐武德五年(622),临海县升格为台州。其时台州境内各县多有变更,黄岩地归属亦有变化。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是为“唐永宁”。这个“唐永宁”与“汉永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汉永宁”的主体是在今温州境内,而“唐永宁”即后来的黄岩县,将“汉永宁”与“唐永宁”混为一谈,无疑是不恰当的。不过,汉永宁县的北境处在唐永宁县境内,即有一部分地区是重合的,如大唐岭以南及周边地区。所以,两者在历史文化上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唐代以“永宁”为县名,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唐永宁县以方山西北、永宁江南岸的开阔地带为县治,一直延续至今。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名为黄岩县,县名沿用至今,历时1300余年。之后,黄岩经唐、五代、北宋数百年的经营与开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南宋晚期,黄岩人口密集,有近七万户;农业发达,有“黄岩熟,台州足”之说;商业繁荣,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台州最为富庶的大县。

● 武则天像

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升格为下等州。据《元史·地理志》,台州路总管府,有196415户。领县四:临海、仙居、宁海、天台;州一:黄岩。黄岩成为台州属下唯一的州。

● 明万历《黄岩县志•黄岩县境之图》

黄岩州延续了74年,直至明朝建立,于洪武二年(1369) 恢复为县。100年后,台州知府阮勤认为黄岩境域太大,“征徭赋役,往往后时”,上奏朝廷将其分为两县。明宪宗采纳阮勤的意见,于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下旨批准“起黄岩三十都,止五十都为一县,名曰太平”。即析出黄岩南部的繁昌、太平、方岩三乡置太平县(今温岭市)。此后,历经明、清、民国,黄岩政区沿革基本顺延,未有大变。1949年5—6月,一度设置黄乐县。

● 清光绪《黄岩县志•成化以后县境图》

1955年11月底,接中共温州地委通知,县级海门区撤销,并入黄岩县。1980年7月,分黄岩、临海置海门特区,黄岩县的海门区、海门镇、大陈镇和山东公社划入特区。1981年7月,海门特区改为椒江市。1982年1月,黄岩县界牌公社划属椒江市;1984年12月,黄岩县的三甲区、洪家区和金清农场再划属椒江市。198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黄岩市。1994年12月,台州地区撤地易地设市,原黄岩市一分为二,西部的8个镇、8个乡置黄岩区;东部的8个镇、2个乡置路桥区。黄岩区成为台州市的主体城区之一。

● 千年永宁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央王朝与瓯越土著的纷争,还是行政辖区的设置与变迁,都未能阻碍黄岩社会的持续发展递进。自古以来,在黄岩这片土地上,文明的火种传承不息,千年永宁的荣光依然闪亮,映射着过去,照耀着现在,启迪着未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