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04/2022-129502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2-12-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台州市第一期“百家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在黄岩1学校举行
发布日期: 2022-12-13 09:23   来源: 区教育局 字体:[ ]

携一抹冬日暖阳,聚一场研训盛会。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2月8日,台州市第一期“百家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在院桥镇中心小学举行。

台州市教师教育院邓德彪副院长、梁海华老师,黄岩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卢亚平、黄岩区教育局人事科谢令义,黄岩区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的导师及部分学员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有小学语文、数学两个会场;研训内容为课堂教学、说课评课、专题讲座三大板块,实现教、评、研三维联动。

院桥镇中心小学张红萍老师从有趣的松鼠视频导入,借助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松鼠的外形特征。同时,张老师以“布封是怎么把松鼠的外形写生动的?”这一关键问题引出布封的写作方法,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为之后的练笔作铺垫。她在注重对文本语言品析的同时又能兼顾问题的特性,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融于其中。最后,张老师还借助视频,请同学们介绍白鹭洲里的山羊;轻松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

玉环市环山小学孔丽红老师以趣味的视频解说词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小组活动,各司其职梳理、汇报课文中松鼠的特点,并将所发现的特点进行信息整合汇报,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选段的比较中体会不同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白鹭》的特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在练写中内化语言,在互评中得到习作能力的提升。

台州市名教师、黄岩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坊首席导师张群丽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表现;同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对“素养课堂的设计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素养课堂应基于学情,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语文实践活动展开设计,体现一致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层递性原则,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浙派名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教师、临海市哲商小学教务处主任马妙燕老师作《整体视域下统编教材观察类习作教学的思考》讲座。马老师结合课例分享,亲切地带领老师们一起思考如何在与生活联结、与课文联结和大阅读联结中助力语文要素自然落地。在对几篇习作的分析中,马老师提醒大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指导,依托教材,关注文本的前后勾连,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积累素材,在表达中展现成果。她还强调,要关注到每一个学习个体,层层推进,形成观察素养,体验习作乐趣的同时提升习作能力。

院桥镇中心小学章伟通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借助简图展现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利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章老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章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满满。

天台县实验小学罗莉老师巧妙地从课本例题引入,让孩子自己上台贴一贴,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她借助学具,通过画线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推理总结,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罗老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间隔长”、“间隔数”、“棵数”等文字信息变得直观可视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上,罗老师非常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同桌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师、黄岩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坊首席导师、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副校长虞敏老师从“数学建模,如何搭建数学的课堂框架”入手,对两位老师进行讲评,渗透化简驭繁思想,并启发老师们深入思考: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要不要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否集中出现?最后虞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例如一节课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所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继续拓展。

浙派名校长、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教师、路桥区峰江中心小学校长梁茶斌老师作《蓦然回首话课堂》讲座。梁老师从“教育是什么”导入,结合手绘漫画,和老师们一起体会教育的真谛。梁老师指出课堂上应该和学生用心交流,老师的激情投入,循循善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在交流中感悟成长。老师应该带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生活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敢于鼓励、勇于鼓励、善于鼓励学生,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感悟。老师只有课前准备到位、课中落实到位、评价指引到位,才能备出学生需要的好课。

与会教师们认真倾听,纷纷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现场教学研讨氛围浓厚,参训教师受益匪浅。

名师送教,融汇于行。本次活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相信今后老师们会继续潜心研究,立足课堂,精准教学,在教学研究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张红萍.jpg


马妙燕.jpg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