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2-11-04 11:51   来源: 区司法局 字体:[ ]

陈锋代表:

您在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8号)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黄岩律师行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您在提案中详细分析了律师行业发展情况,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您的建议很好,对提升律师行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律师行业恢复发展40年来,我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现有律师事务所14家、执业律师175名(专职律师102名,公职律师69名,公司律师4名)。律师万人比数不到2.5,在全市排名较低。2021年,全区各律师事务所实现业务总收费3532.23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约增长10%。全市律师行业收入排名中,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人均收入达60万元/人,其他律师事务所年均收入及人均收入处于全市中等水平。

全区有律师党支部4家,党员律师26名。浙江维人律师事务所童仙正律师荣获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东海律师事务所翁文新、浙江咏墨律师事务所钱一一荣获台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律师行业党建

(一)强化党建引领。加快律所党建与业务发展相融合,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律师党员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升,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党建推进律师行业新发展。探索符合行业规律、体现行业特点、符合职业特征的律师行业党建制度,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律师行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

(二)规范制度落实。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遵循,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指导,指派律师党建指导员,全力构建“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律所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律师支部各项工作机制,律师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实现律师行业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三)促进党建、所建联动。以“三强双进”党组织为契机,推动律师党建和律师事务所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建设律师事务所内党建文化,抓好党建示范点打造,充分发挥各律师事务所主任作为律所“带头人”作用,规范律师行业与司法人员交往行为,坚决杜绝行业违法违规现象。2021年以来,各律师支部、律师事务所开展党史学习培训17场次,政治规矩主题学习6场次,职业道德培训17场次,先进典型宣传15场次。

二、坚持综合施策,提高律师执业水准

(一)加大律师行业政策扶持力度。拟出台《黄岩区关于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律师行业人才引进、律所品牌化发展、律师专业化培树等影响我区律师行业发展的短板,既有利于吸引优质律师事务所在辖区落户,引入良性竞争,又有利于鼓励本土律师事务所稳步发展、做大做强,推动律师行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提升人民群众法治建设获得感。

(二)关注青年律师培育发展。青年是国家的希望。用好用足本地专家律师资源,出台《助推青年律师成长成才实施方案》,以“无边界理念”打造青年律师成长营。以“知识分享、思维爆炸、技能学习”为出发点,引导青年律师活动框架、范围、形式无边界。引入“建盏文化”,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为目标,引导青年律师明确自身定位和成长方向,突破传统法律服务视野,培养法律文化涵养,提升专业知识,从而达到业务能力专业化、案源多样化、知识体系融合化的创营模式。发挥“青年律师成长营”优势,加强常态化培训,丰富职业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借力“黄岩区律师联合会”团队,组建青年律师成长营专家顾问团,运用“老带新”“传帮带”机制,为青年律师提供“精细化”培养和一揽子素质提升服务。青年成长训练营开班以来,共举办各类沙龙、讲座20余场,企业合规讲座2场,受训青年律师60余人。

(三)打造律师行业“三名”品牌。以“三名”(名所名品名律师)为发展目标,塑造律师行业个人品牌、团队品牌、区域品牌。党员律师带头参与“永宁法律服务团”,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公共(公益)法律服务等重点工作,集中编写《法律服务行业优秀“三服务”案例实录》《公司法务》《律师信箱》《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等法律服务刊物,为“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指引。青年律师积极参加“957与法同行”广播栏目,实时解答听众法律疑问,架构空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问法说事沟通桥梁。全力推进覆盖全区344个村居(社区)的“e法律服务微信群”,打造法律服务云端共享机制,加速构建数字化法律服务新模式,让法律服务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浙江鼎联律师事务所、浙江中英律师事务所入选浙江法院破产管理人名册;浙江鼎联律师事务所成功办理全国首件以“破”字审结具有个人破产要素的个人债务清理案件,得到《经济学人》杂志专题报道。

三、坚持“法助共富”,发挥律师专业作用

以“法助共富”专项行动为主线,拓宽律师参与社会法律活动时间跨度、地域广度、覆盖面精度,建设更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强律师行业“三服务”2.0版本,彰显律师社会责任担当。

(一)提高服务企业效用。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积极破除我区中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积弊,经常性组织律师进企提供政策解读、解决法律难题,提升律企法律交往亲密度。进一步优化我区法治营商环境,面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内部法律架构不健全、法律风险规避意识不强的局面,我局将“千所联千会”机制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有力抓手,畅通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联系合作桥梁,通过强部署、搭平台、提质效、造氛围,实现法律服务从“治”到“防”、从“散”到“聚”、从“粗”到“细”,有力推动了法律服务保驾护航与民营经济平稳发展有机融合。2021年,我局组织举办黄岩区“千所联千会”机制现场推进会,区司法局、区工商联、9家法律服务单位及14家商会负责人、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各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签订“千所联千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以来,法律服务人员进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7家,展开联合调研和会商3次,签订法律顾问合同2家,提供法律咨询解答42次,出具法律意见2条,均被采纳。

(二)增强服务群众水平。发挥律师普法专业效用,引导其加入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供法律援助、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需要中,深入一线为人民群众送去法治关怀。强化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9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和344个公共法律服务点以及“e法律服务群”的微信服务群形成的“点阵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注重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组织律师参与到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活动中。2021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8件,其中民事案件175件、刑事案件382件、行政案件1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984万余元。

(三)拓展服务基层深度。引导律师组织参与政府服务项目,提供精准化法律服务,助力基层依法治理建设。成立“永宁法律服务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处理涉及全区的重点、难点问题,跟进我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及时提供法律论证和法律意见,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决策论证、执法案件法制审核、行政诉讼案件代理、复议案件协办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均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聘请单位和群众普遍肯定。组织律师群体服务产业发展革新,如“瓜农天下”数字化改革场景建设中,由律师撰写《土地承包合同》《种子农药化肥购销合同》《西瓜购销合同》等专门合同模板上传至平台,供瓜农参考、下载,并提供合同条款的咨询、修改、解释,最大限度地避免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为瓜农产业经济发展筑牢法律屏障;为“黄岩区模具(塑料)产业大脑——模法服务”数字化改革应用项目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该项目已被列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组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项目。此外,还参与到诸多重点社会项目治理进程中,如承包企业改制法律服务项目,承接浙江黄岩橡胶密封件厂、黄罐集团、浙江黄岩化工四厂企业等改制项目,助力“未来社区”建设,常态化入驻相关工作组,及时化解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理顺机制,优化律师执业环境

(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我局积极联系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畅通沟通渠道,强化诉讼过程中律师的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等各项权利的制度保障,严格依法落实相关法律赋予律师在诉讼中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等方面的执业权利。完善律师收集证据制度,今年5月,我局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联合开展了关于加强律师深度调查被执行人财产机制暨申请律师调查令在线协作的座谈会,协商座谈加强律师深度调查被执行人财产机制、律师调查令在线协作签发等事宜,进一步促进了律师团体与人民法院的交流互动,健全司法行为工作机制。

(二)完善便利律师参与诉讼机制。加强与人民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律师进入人民法院参与诉讼确需安全检查的,与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实行同等对待。完善律师会见室、阅卷室、诉讼服务中心、专门通道等接待服务设施,规范工作流程,方便律师办理立案、会见、阅卷、参与庭审、申请执行等事务。

(三)完善律师执业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确保律师执业权利受到侵犯后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提高维护律师执业权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律师因依法执业受到侮辱、诽谤、威胁、报复、人身伤害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

感谢您对律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司法局    联系人:于子钧 邮  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司法局

2022年6月7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