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03002677103P/2021-111551 文件编号: 黄政发〔2021〕22号
发布机构: 黄岩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1-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2-01-10 10:51   来源: 区府办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   

     20211231日    

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根据《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台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更好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34年。

一、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变化交织的风险挑战,我区坚持“制造立区”思想不动摇,全力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效。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区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规模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9.12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7.22亿元,在全市排名由2015年的第6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5位。企业效益持续好转,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从2015年的40.83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66.02亿元。“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明显,2020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7.6万元/亩,同比增长13.8%;亩均增加值130万元,同比增长12.3%。

2.产业结构趋稳向优

“十三五”期间,我区按照补齐短板、强化优势的思路,以市“七大千亿”和区“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塑料制品、医药化工、机械电器、电动车及汽摩配、模具制造、工艺美术、食品饮料七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发布了全国模具行业的首个专业指数——黄岩·中国模具指数,填补行业空白。主导产业总体发展稳定,2020年七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3.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5.7%,与2015年的86.6%相比基本稳定。产业高新化进展明显,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1.28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75.6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49.3%提升至64.6%。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20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增长22.3%。

3.企业培育成效明显

“十三五”时期,我区以企业服务直通车为依托,分领域分规模推进企业培育,制造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企业数量实现平稳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53家,相较2015年净增加50家。企业质量显著提升,新增天宇股份、东方材料、拱东医疗3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达到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73家,“瞪羚企业”数量达到37家,“瞪羚企业”占全市总数近1/4,居全市第一。

4.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区开展“永宁江科创带”的建设,进一步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制造业创新生态得到较大改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智能模具小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在2017年全省18个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年度考核评价中名列第一,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所持续深化合作,共建了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4家,专利授权量从2015年的4076件上升到2020年7813件。

5.制造模式加快转型

“十三五”时期,我区积极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列入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智能制造推进成效明显,塑料制品制造业成为第三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智能模具小镇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园区,利昊投资的智能车间、光跃环保的智能工厂等9个项目列入市百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服务型制造稳步推进,与海康威视合作搭建区域级5G和数字经济平台,启动模塑行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协同。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江口区块化工产业优化升级。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区制造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比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先进地区,我区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总体看来,我区制造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载体布局偏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面不高,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较慢。

2.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偏弱

传统制造业占我区工业比重在90%以上,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但就长远来看,在动力转换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数字经济推进力度不足,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低于全省10%的平均水平。数字产业企业培育和项目储备方面相对薄弱,数字经济类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较周边区域略显不足。

3.资源要素供给压力加大

对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力较弱,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型、管理型、综合型人才短缺,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土地长期存在供需不平衡,用地难问题突出,低效用地整治需进一步加快。此外,环境容量、能耗指标、安全生产等要求不断趋严,倒逼企业加快转型。

(三)面临形势

1.国际经贸局势不确定性剧增。当前,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部分国家频繁采取贸易干预、提高关税、限制投资等措施,破坏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黄岩外向型经济特征较为明显,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比重达到27.4%,企业出口、国际技术合作、海外投资等方面面临的风险明显上升,将对制造业形成较大冲击。

2.我国进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成为重要主题,对黄岩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市场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需要黄岩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进,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3.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推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间规则衔接、机制创新、项目招引、平台建设等持续推进,黄岩项目招引、高端资源嫁接等方面面临实质性利好;但同时也应看到,各县市在资源禀赋、产业布局、项目招引、招商政策趋向同质化,围绕高端资源溢出和产业承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黄岩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锚定建设“全省一流、全市最优”营商环境目标,推动实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区域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为项目招引、人才引进提供支撑。

4.浙江肩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使命。“十四五”时期,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局中,我省聚焦“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黄岩作为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之一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之一,理应利用黄岩独特的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在打造县域共同富裕上先行探路,在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贡献黄岩经验和黄岩样板,为全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更大作用。

5.台州全面开启工业4.0标杆城市建设。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大变量,为此,台州提出打造中国工业4.0标杆城市,力争把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黄岩作为台州的老工业基地和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立足存量变革推进产业数字化,梯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全面改造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设计过程、制造模式、营销模式等创新;立足增量培育推进数字产业化,扶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台州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排头兵。

6.黄岩奋进永宁江时代需要制造业发挥更大担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黄岩提出开启“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推动黄岩在高质量发展中跨入“永宁江时代”。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在扩大规模、吸纳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需要在保持制造业占比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发挥更大担当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增强黄岩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打造出彩板块。

综合判断,黄岩制造业发展处于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系列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打造“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金名片,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展新篇章,组织实施链群提质、创新驱动、企业提升、数字赋能、品牌领航、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七大行动,着力构建“132X”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型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台州建设“制造之都”、工业4.0标杆城市和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区域创新载体、产业创新载体、企业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坚持融合发展。深度推进制造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设计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拓展,稳步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

坚持集群集聚。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我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发展特色载体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为抓手,引导集群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

坚持绿色集约。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制造业循环经济,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联动。全面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打造黄岩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的开放创新合作体系,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大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深入推进全球精准合作,着力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绿色集约提档升级、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41%,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74万元/亩;制造业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度和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做大模塑核心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未来产业,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6.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加强。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数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规上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4%,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更趋完善。

——绿色集约提档升级。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领域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出色完成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水耗等省下达任务。

——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改革,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政策,政务服务能力保持领先,制造业成本持续降低,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处于高位,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全省排名进入第一方阵。

2035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在202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1 “十四五”时期黄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发展

质效

1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1.87*

41

预期性

2

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8.24

25

预期性

3

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120

174

预期性

技术

创新

4

规上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2.23*

3.4

预期性

5

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1583

2058

预期性

产业

结构

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3

10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64.6

66.5

预期性

绿色

发展

8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完成下达目标

约束性

9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完成下达目标

约束性

1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完成下达目标

约束性

营商

环境

11

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

与台州市保持一致

预期性

注:*为2019年数值,因2020年数据未出。

三、产业发展重点

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抢抓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开发机遇,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打造模具塑料千亿级核心产业,做强绿色医化、新能源电动车及汽摩配、机械电器等三大百亿级主导产业,优化提升现代食品、工艺美术等两大传统产业,积极拓展前沿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技术等若干个新兴未来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有黄岩特色的132X”先进制造业体系。

(一)打造千亿模塑核心产业

深化塑料制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以及黄岩模具产业集群新智造省级试点建设,抓住黄岩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入选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的契机,强化以模带塑、以塑促模发展路径,做强做大模具塑料制品,着力模塑“千亿产业”目标,力争到2025年,模塑产业实现产值实现千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模具产业集群以及国内一流的塑料制品先进制造基地。

——模具。坚持高端化、精密化、智能化的发展导向。继续做强注塑模具、冲压模具等优势品种,做优复合材料模具、铸锻冲压模具产品,推动模具向高端化发展。引进注塑、压铸、冲压等精密模具制造,发展声光学、航空航天、5G通信、医疗器械等新型高精密模具。创新应用新技术,开发具有传感、温控功能的冲压模具、压铸模具,以及具有温控功能、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的注塑模具,推进模具的智能化制造。积极拓展上游关键材料和标准件开发,配件制造,以及下游汽车、家电、通信、机械等行业拓展应用,形成模具全产业链。

——塑料制品。动塑料制品向功能化、轻量化、绿色化发展,继续做大塑料新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制品、塑料建材制品。重点发展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等领域多功能、高性能塑料新产品。加快突破发展汽车、地铁、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轻量化工程塑料制品。鼓励开展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回收再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拓展智能家居领域。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日用塑料品和塑料建材生产基地。

——高端配套装备。加大对塑料加工设备精密化、智能化改造,加快高精度塑料检测设备及仪器研发及应用延伸发展超大型塑料成形装备,小型精密电动注塑设备。大力发展高端模具加工设备,推动设备技术升级迭代。积极发展食品包装、医用包装、太阳能薄膜、建材材料等配套生产设备。

(二)做强三大百亿级主导产业

1.绿色医化

立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黄岩基础优势,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强化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大做强现代医药、绿色化工、医疗器械耗材、先进制药装备等特色优势领域。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绿色医化产业规上产值达100亿元,形成较具影响力的医药原料药及制剂研发和生产基地。

——现代医药。推动医药创新、创优和集聚发展,支持医药产业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逐步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低排放型的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药品转产,开发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推进先进工艺技术、高端制剂技术以及药品CDMO业务发展,支持生物医药项目研发量产。积极发展以红花黄色素冻干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加强对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等中药原料药的研发,加速中药工业现代化。布局建设医药研发中心、成品药制剂加工中心、符合GMP等规范的精烘包原料药生产中心及区域性的医药企业行政和销售总部,打造全国知名的医药产业集群。

——绿色化工。针对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及化妆品、食品、包装印刷等都市消费工业需求,重点巩固发展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油墨、电子油墨、分散染料、橡胶助剂等配套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化妆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医疗器械耗材。发挥拱东医疗器械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发展真空采血系统、实验检测类耗材、体液采集类耗材等一次性医用耗材发展以防护服口罩为重点的应急医疗物资,形成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有序供应的长效机制。鼓励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高端数字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先进治疗性设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械、糖尿病用械、先进体外诊断试剂及相关设备、医用级可穿戴式设备、高端康复设备、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及系统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等。

——先进制药装备。以集成化、智能化为导向,重点发展微反应连续合成、光化学反应专用设备,具有智能采集数据、数字信号处理、自动化控制等功能的系统化成套制药设备,具有自动化组装和检测功能的医疗器械制造装备,柔性化无菌制剂生产线、透皮吸收、粉雾剂等新型制剂工艺设备等。

2.新能源电动车及汽摩配

整合现有资源及优势,壮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生产规模,培育发展低速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电动车产业规上产值实现120亿元,建成全国乃至全球智能高端、品牌领先、发展持续的新能源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全国高地”。

——电动车。以高端化、个性化为导向重点发展便捷、环保、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鼓励企业积极开发节能环保智能安全型电动自行车,骑式车、休闲沙滩车等其它领域用特种摩托车,培育发展经济型新能源汽车。

——汽摩配。着力发挥汽摩配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完善电机、塑料配件、控制件、车架、镁合金材料等配件种类,推动发动机、离合器、车架、制动器、前后轴、制动盘、车灯、轮毂、车身覆盖件等零部件产品制造水平升级,引入锂离子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车载充电器等新能源汽车配套,提升配套产业支撑力。

3.机械电器

紧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时机,优化提升电机、喷雾器、泵阀、气动工具等特色传统机电装备,培育发展智能家电产品、生产型机器人及现代工装设备。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机械电器产业规上产值实现100亿元,打造品种丰富、竞争力较强的特色机电产品生产基地。

——通用机械。积极对接周边地区大型通用机械企业扩产需求,发挥中能铸造黄岩高端铸造产业园作用,重点发展喷雾器、真空泵、轴承、阀门、气动工具、缝纫机等特色优势型通用机械产品,大力引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压缩机、高效冷凝器、电脑控制板、开关等家电、机电产品关键零部件配套,支持鼓励企业推进新产品研发、工艺升级改造,提升机械电器产品配套支撑能力。

——智能家电。顺应国内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壮大提升净水机、净水器等现有产品规模,丰富产品种类,鼓励企业开发扫地机器人、清洗机等智能型小家电,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智造设备。依托元邦机器人、逻腾机器人以及本土智能制造服务公司,强化产用互促,适时发展生产型机器人、机械手等。面向塑料、食品、医化等行业提质增效需求,着力开发一批柔性化、智能化成套生产线。

(三)做优两大传统产业

1.现代食品

紧跟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瞄准国内消费市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推动企业产品线由中间产品向终端消费品转型。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现代食品工业规上产值实现50亿元,建成长三角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休闲食品。结合市场消费升级趋势,依托农产品产地以及罐头食品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水果、蔬菜、水产等罐头产品,果冻、冰激凌等休闲食品以及糟烧酒、黄酒、米醋、果蔬汁、茶饮料果醋等特色酒品健康饮料,形成具有黄岩特色的健康品牌。

——功能性食品。顺应食品消费健康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果泥、鱼酥、婴儿饼干和小馒头等为主的婴幼儿断奶辅食产品,适时培育钙类、蛋白粉、复合维生素、医疗辅食、无糖食品等特殊功能性食品。

2.工艺美术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并重,积极引入3D打印、快速成形等新技术,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工艺美术制品业规上产值实现50亿元,进一步提升黄岩“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品牌影响力。

——现代工艺品。以时尚化、现代化为导向,推动工艺品艺术性与商品属性的有机结合,传统工艺品走向时尚家居装饰品。依托模塑工业设计基地,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进一步丰富竹草藤、皮革、布绒、金属、木塑、陶瓷等多种材料的结合,重点发展以木制工艺品、塑料工艺品、玻璃器皿、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工艺蜡烛、烛台为主的家居陈设装饰品、旅游文化产品等现代工艺品。依托台州深厚的人文艺术基础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跨界融合发展,保护发展翻簧竹雕艺术品。

——文化娱乐产品。着力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鼓励企业开发满足国外安全标准的儿童智力拼图、魔方、木制玩具、文教用品等文化娱乐产品。融入科技元素,做好品牌IP的延伸设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由产品生产向“产品设计+内容服务”的方向转型,产品从单纯的工艺品向功能性产品、智能化产品转型。

(四)发展若干新兴未来产业

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工业4.0为导向,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超前布局新材料、数字经济领域及生物领域等前沿科技及产业化应用,争取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一是发展新材料领域,充分发挥模塑产业优势,突破3D生物打印、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新一代生物材料检验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OLED新型显示材料、智能纳米调光薄膜材料、可降解塑料原料、模具用特种新材料和3D打印材料,谋划建设悬浮纳米粒子控光智能玻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蒸镀型OLED光电材料产业化项目等。二是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把握海康威视数字化平台建设机遇,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安防产业。推广应用“云大物智移”技术,积极培育PCBA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三是发展生命健康领域,依托现有医药化工产业基础,谋划发展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产品等生物产业。

(五)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顺应全球产业链分工深化细化趋势,围绕我区制造业产业链衍生需求,加快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1.工业设计

以模塑产业链为核心,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精做优省级模塑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引领带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高端模塑产业园区等推进工业设计与模塑产业深入融合。加快引进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和设计人才,创新利用“工业设计创新券”鼓励设计企业与电动车及汽摩配、家居用品、工艺品、电子电器、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有效嫁接融合,构建“黄岩设计”品牌体系,打造“中国模塑工业设计高地”。

2.现代物流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面向全区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主辅分离,开展行业供应链集成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业务,引进第四方物流信息企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打通全区大中小企业物流信息链,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宝湾(台州)智慧新零售供应链项目建设,结合电商、快递、冷链,打造五位一体的综合园区。

3.科技服务

依托黄岩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模具小镇科创平台及云图众创空间、“众创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围绕模塑产业、电动车及汽摩配、电子电器等重点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研发设计、科技孵化、产品检测、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探索“互联网+”科技服务新业态,支持发展开源社区、创新工场等线上创新平台,为大中小各类企业提供共性技术解决方案。

4.现代金融

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全面深化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迭代“续贷通”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小额贷款等多元化金融机构,探索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应用。

5.总部经济

以吸引全区制造业总部为重点,加快总部经济建设,在江北板块谋划建设总部经济园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加快促进总部企业成长,大力培育优质总部企业上市。

6.电子商务

以江北商务区、高铁新区、新前城市新区、委羽山新区为重点区块,增强商贸设施供给、打造消费时尚地标、培育城市智慧商圈。把握台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契机,大力推进我区特色产品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新型商贸模式发展。

四、空间布局

强化产城融合理念,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入环台州湾科创大走廊建设,以黄岩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打造智能模具特色小镇2.0版、加快台州市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专精特新园区等为抓手,强化各平台协调联动发展,构建“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产业新空间载体,推动中高端要素高密度、高浓度集聚。

(一)一核:黄岩经济开发区

黄岩经济开发区作为黄岩制造业的主战场,坚持创新引领,聚力打造全区产业发展和创新引领的主引擎、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成为黄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开发区整合提升后,设立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南部新兴产业分区、中部高端制造分区,形成“一区三片”开发区平台。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争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1.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

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包含智能模具小镇板块充分发挥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模具小镇优势,重点发展模塑核心产业,打造黄岩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浦社区板块以省级试点为契机,打造三生融合示范区;马鞍山板块吸引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吉利手拉手汽车生活广场,打造绿色创意乐活区。高铁新区-江口板块重点培育发展绿色医化、现代食品、数字经济、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未来城市”实践区。

2.南部新兴产业分区

南部新兴产业分区,加快建设位于院桥镇、沙埠镇和高桥街道三角地带的台州市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台州市“万亩空间、千亿量级”制造业大平台。聚焦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等四大产业,配套科技孵化、服务贸易支撑,探索境外并购技术、境内回归产业的双强合作模式,建立对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力争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新基地、湾区智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台州高能级对外开放新平台。

3.中部高端制造分区

中部高端制造分区,主要包含北洋高端模塑基地、头陀智能制造园两大平台。其中北洋高端模塑基地位于北洋镇百亩洋区块,聚焦引入模塑产业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模塑产业基地,努力打造高端模产业发展新高地。头陀智能制造园主要发展智能制造,依托爱玛电动车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智能电动车等研发制造,打造华东智能制造发展先行区。

(二)多点联动:推进多园协同发展

把小微企业园、特色专业园和人才创业园打造为支撑黄岩“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根据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和一体化发展要求,优化布局小微企业园、特色专业园和人才创业园。强化小微企业园、特色专业园、人才创业园与黄岩经济开发区的联动发展,打造“多园协同、产业赋能、特色突出”的多点联动新局面。

1.小微企业园。高标准打造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园。重点发展新顺小微园、联丰螺屿小微园、繁荣小微园、联化科技小微园、折角桥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小微企业园,聚焦模塑、绿色医化、机械电器、工艺美术等产业领域,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加快形成多点联动、连点成片的新格局。

2.特色专业园。依托现有企业优势,加快打造新能源交通产业园、新前铸造园区等若干个特色专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实施差异化发展,高标准打造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专业园发展平台。

3.人才创业园。高质量建设浙江黄岩人才创业园,集聚高层次人才。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布局孵化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公共服务基地、人才生活基地等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

五、重点任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高水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组织实施七大行动,推动制造业在规模跃升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实施链群提质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1.加快打造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入落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聚焦模塑、医化、电动车等领域,一体培育“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区。积极创建模塑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模具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落实绿色医化、新能源电动车及汽摩配、机械电器、现代食品以及工艺美术等“一链一方案”和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工程、产业化推广应用。

2.强化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布局

聚焦产业链配套需求,对模塑、绿色医化、新能源电动车及汽摩配等重点产业链进行精细梳理,开展“链对点”精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和项目。强化工业项目准入管理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积极组织筹办台州市药物工业发展研讨会、穆勒论坛等对接交流活动,精准引进与本地产业链高度匹配的高精尖项目。承接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产业集群抱团转移。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

3.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省级以上产业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等主体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化合作、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等活动,提升产业链主导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急用先行项目,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双联动。力争到2025年,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2个

(二)实施创新驱动行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1.打造高能级制造业创新平台

高质量建设黄岩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浙江省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在黄落地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推动与台州学院共建浙江(台州)模具与塑料产业研究院、台州学院模具与塑料产业学院,深化校区园区联动发展。重点推进模塑产业应用创新,争创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加快融入长三角创新网络,利用台州·深圳创新中心、台州·上海创新中心和杭州未来科技城“飞地”资源,打造科创项目大城市孵化与项目本地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2.增强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育苗造林”行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企业档案库,完善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与科技支撑作用。力争到2025年,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4家以上。

3.优化以永宁江科创带为核心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

深入实施“梧桐栽培”“才聚永宁”“星火迸发”“借梯攀高”“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培育”五大行动,打造优秀人才向往地、高能级平台集聚地、先进技术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承载转化地、产城双向融合标杆地五大高地,加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支撑。加快浙江黄岩人才创业园、高桥绿色产业孵化园等双创孵化载体建设,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构筑全链条创业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打造中国台州黄岩模塑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对侵犯商业秘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三)实施数字化提升行动,推进新智造新变革

1.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化四名”为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全面实施“千企技改”,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一体打造“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实施“数智化问诊”行动,构建“问诊需求—个性化咨询—建立诊断成果数据库—开展企业数智化改造”闭环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装备换“线”、产线连“网”、车间添“智”。实施“未来工厂”标杆引领行动,梯次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提升路径,助力全省推进以“未来工厂”引领的、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提质增效发展。加快推动政府侧、企业侧数据汇聚和有序交换,鼓励优势主导产业继续积极争取分行业试点建设和应用,创新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全区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厂)3-4家。

2.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实施“5G+工业互联网”提升行动,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以模具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省第三批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为契机,争创省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支持塑料、电动车等领域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面向黄岩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工业APP,积极争创省级工业APP试点。加快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广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和技术对接服务。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家以上。

3.大力发展特色服务型制造

推行“制造+服务”模式,推动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积极争创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支持建设模来模往等云加工供应链协作制造平台,推动网络化制造服务。支持电动车、塑料制品、工艺美术等行业积极开展互联网众创设计,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推动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加快建设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黄岩电商产业园、黄岩院桥物流园区等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补齐专业服务、高端服务短板。力争到2025年,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家左右。

(四)实施企业提升行动,推进企业梯队提质扩量

1.加大冠军企业培育力度

统筹“雄鹰行动”“航母企业”“旗舰企业”“百强企业”等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永宁凤凰学院为抓手,实施“凤凰行动”,设立企业上市扶持基金,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企业上市后备库,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全面实施“雏鹰行动”,建立黄岩区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库,强化分类指导和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杀手锏产品的中小企业。积极新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加快发展已获评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瞪羚企业”。力争到2025年,力争实现百亿级“航母企业”1家、50亿级“旗舰企业”2家、省级“雄鹰企业”1家,争创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

2.加快推进企业上规发展

加快推进“小升规”企业培育工作,组织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对纳入培育库进行“小升规”指导培育。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引导成长性相对较好、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加大小微企业培育力度,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主体升级,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升级为公司,小微企业成长为“规上”和“限上”企业。力争到2025年,新增小升规企业300家。

3.提升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引导工业企业持续专注主业、坚守实业,打造百年企业。引导全市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先进适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企业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组织开展现代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诊断、指导和管理方式导入服务。推进实训基地建设,针对企业生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业务,分行业、分批次组织企业管理团队参加集中培训,全方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品牌领航行动,构建产品品质竞争优势

1.打造“黄岩质造”品牌矩阵

着力打造“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以及“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三大区域品牌,加大企业创牌支持力度,通过重点产业品牌培育中心、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出口名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品字标”认证和“浙江制造精品”认定,并通过自主品牌推广、商标国际注册、海外并购等形式,推进品牌全球化。力争到2025年,新增“浙江制造”精品4个。

2.构建“黄岩制造”标准体系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行动,积极推进模塑产业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在浙江省模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塑料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基础上,争取获批国家级塑料模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形成模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育质量标杆企业。推动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黄岩制造”标准体系。融入“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为模塑、电动车及汽摩配等行业量身定制对标达标技术方案,引导本地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内通行标准改造工艺,提升标准化制造能力。完善黄岩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培育发展标准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到2025年,新增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60个。

3.深化“黄岩质造”拓市场

抢抓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深化“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大力实施“春雷计划”、“严选计划”,积极融入“台州好产品”系列活动。加快建设黄岩·中国模具博览城成为全球模具企业一站式采购中心。以“浙江(黄岩)塑料日用品百货电商货源基地”建设为契机,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以大数据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台州黄岩(国际)模塑产业博览会”“中国(台州)电动车展览会”等展会影响力,积极对接进博会、广交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进一步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紧抓台州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机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境外仓储物流服务网络。

(六)实施“碳达峰”快进行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发展绿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动高碳行业率先达峰,加快发展新材料、数字经济及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耗逐步脱钩,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的产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铸造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产能关停退出。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推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现“碳达峰”。

.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制造业生产过程绿色化。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智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组织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重点示范项目,加快绿色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推进能源高效利用

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强化用能指标动态管理,加强项目审批和节能审查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用能审查闭环机制。加快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清洁能源替代,进一步开发光伏、水电、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速推动企业终端用能电气化。加快建立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碳披露制度,推进主要用能企业、规上企业、规下企业逐步实现碳账户全覆盖,完善碳交易市场服务体系。

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

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重点企业用水效率监测、管网漏损在线探查,促进取用耗排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实施制造业节水技术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利用数字化水资源配置等平台建设,强化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在行业内推广节水减排,鼓励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促进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污染负荷。建立节水激励机制,推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志管理,推进节水器具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创新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协同配置体系,严格落实针对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高用水行业专项规划、各类集聚区/开发区/园区/工业功能区规划等的水资源论证,原则上不予批转未依法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或规划。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制度。2025年,制造业用水总量不超过0.4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七)实施开放合作行动,推动更高水平合作开放

1.全面深化与上海产业技术合作

全面落实台州接轨上海“十大行动”,积极承接和争取上海各类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台州黄岩设计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台州黄岩模具成形制造联合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发挥招商工作小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创新园区合作发展模式,主动承接上海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溢出,打造接轨上海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2.推进湾区产业分工与协作

抓住台州与宁波、温州跨市域构建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的机遇,深度参与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合作载体建设和承接要素流动。主动融入市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以江口、院桥为重点的融合区块建设,加强与椒江、路桥两区对接,建立深度协商机制推动市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永宁江科创带与台州科技城、中央创新区的对接,共同打造市区科创大走廊。

3.深化全球产业技术精准合作

积极争取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总部型、功能型机构来黄岩落地,提升国别产业园国际合作水平。支持中意国际(台州·黄岩)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扩大我区模塑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有力提升黄岩模塑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企业跨国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在境外设立一批研发机构和海外创新服务综合体、开展跨境并购投资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建设特色开放平台,完善平台建设投融资机制,招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八)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建设全市最优营商环境

1.深化政务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贯彻落实《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方案(2.0版)》《黄岩区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智慧化办理,形成“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市场主体”的涉企服务高速通道。深化“三服务”,发挥“永宁企管家”数字化服务平台作用,上线台州“企业码”2.0版,以需求导向推进“企业码”全方位服务,不断创新“企业码”互动应用场景,实现涉企服务事项“码”上全覆盖。

2.推进减负降本工作

建立降成本动态跟踪制度和评估督导机制,大力度推进减税降费,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优化完善物流发展布局,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实施新型学徒制提升行动、“匠才”“匠苗”培养行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便捷化行动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培育新增高技能职业人才。

3.营造高质量发展氛围

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政企协商、局企沟通、银企对接、科企“联姻”、企业互助机制,落实企业家参与重大产业政策制定机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开辟专题、专栏、专访等形式,形成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指引和强大动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小组作用,统筹黄岩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建立日常督查和年终考评双重考核的机制,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各部门、各镇(街道)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二)打好政策“组合拳

充分用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完善稳企业促发展政策体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改造补助力度。调整展会补贴政策,将线上展会纳入支持目录,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构建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激励机制,支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好黄岩区一期、二期产业基金,设立人才、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子基金,配合区产业布局以及助推工业4.0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创业创新。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台州“信易贷”金融综合服务新平台,推广“信易贷”产品,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探索“稳外贸专项贷”再贷款特色产品,加大“黄贸贷”融资增信资金池。推进“信用+融资”工作,发挥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信用引导作用,积极融入长三角征信链,探索“永信小微贷”系列信贷产品,推广“以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推进信用贷款”试点经验。

(四)强化工业用地保障

探索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用地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予以优先保障。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的消化处置,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对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前列且有土地需求的主导产业企业优先予以保障。鼓励、支持有合法、合规工业用地的企业,实施“零土地”改扩建、加层等技术改造。积极促进低效用地改造,引导亩均产出低的企业通过协议收回、提高容积率、增资技改、协议置换、鼓励流转等多元化土地利用路径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

(五)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深化落实人才新政2.0,聚焦产业发展,打好人才“引育留管”组合拳,力争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高校毕业生。统筹利用好台州500精英计划等相关人才计划,鼓励“借船出海”,推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及项目的柔性引进。贯彻落实浙江“红卡制度”,进一步落实《黄岩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子女入学(园)的有关规定》等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浙江黄岩人才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兼顾人才成长软硬平台打造,建设在线人才库、行业信息平台、人才服务众包平台等;依托永宁凤凰学院,通过多种培育模式,系统提升资本运营与投融资管理能力,定期组织各类研讨、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支持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省、市各类人才项目。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