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10002008/2021-127945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局 | 成文日期: | 2021-08-3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健康产业行动 -打造标准化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 |
||||
|
||||
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自2018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下,经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全体人员不懈的辛勤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初步形成了符合环长潭湖生态环境条件的中药材产业区域格局,产业产值从不足3200万元上升到6000多万元。 一、产业基地建设主要做法 1.校企联合,提供技术经营保障。为规范和加快产业发展过程,区政府于2018年6月28日出台了《黄岩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黄政办发[2018]31号)文件,并于7月初召开了“黄岩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聘请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为区中药材产业技术顾问,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区中药材产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经营保障。 2.深入调研,牢固产业发展基础。近两年来,本着“成熟一个、落实一个、建设一个”搭建产业平台和建设生产基地的原则,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实地调研了全区16个乡镇(街道)的70余个村,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产业推进沟通,在扩大基地面积、丰富种植品种、合理区域布局、提升药材品质、开展产地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初步奠定和规范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基础,逐渐形成了全民关注健康、营造健康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3.引进资本,发挥产业主力军作用。三年来,新引进的工商资本经营主体发挥我区中药材产业主力军作用,这些主体所打造的基地,从规模、品种、设施等方面,均按示范基地要求建设,也是区重点扶持的产业基地。如椒江工商资本投资的屿头乡白石村“中药康养花海基地”、天台工商资本投资的上垟乡沈岙“设施栽培白及基地”、玉环工商主体投资的上垟乡上洋村“黄精生产基地”、乐清工商资本投资的平田乡天灯洋村的“铁皮石斛基地”、宁溪镇宁联村“黄岩药用植物园”,其投资规模百万元、千万元以上。 4.双项结合,探索富民发展新模式。我区七山一水两分田,将中药材发展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逐步改变库区村民增收困难的窘境。上郑乡是我区林业大乡,现有林业用地1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万多亩,该乡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林下经济发展,目前林下套种土太子参面积已达1000多亩,总产值近1500万元,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林业科技富民新模式。 5.助力消薄,迈上共同富裕新道路。脱贫攻坚是国家、省市区的重点项目,我区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巩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成果相结合,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增强造血功能。比如上郑乡黄坦村,将“两山”消薄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了中药材 花卉养生谷,种植了约100亩的栀子、芍药、玫瑰等中药材,既改变了村庄环境,又能提升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盘活造血功能,真正达到脱贫致富。 二、产业基地建设主要成效 1.产业发展目标已初步实现。充分利用抛荒地、坡耕地和林地资源,以打造“一区、二园、三主导、七特色”为重点,以“一场、二中心”为支撑,初步形成环长潭湖“黄岩地产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已规划了瑞岩龙腾坑“地产中药种质资源保护区”,初步建成了宁溪镇宁联村“黄岩药用植物园”和屿头乡白石村“中药康养花海”;上垟乡沈岙村、下方村的白及,上洋村的黄精、蔓荆子,西洋村的黄蜀葵;上郑乡美丰村的三叶青、土太子参、重楼;平田乡平田村的浙贝母、林下白及、林下黄精,天灯洋村的铁皮石斛;富山乡李家山村的栀子、重楼、竹节参、何首乌、黄精,北山村的白及、半山村的芍药;屿头乡白石村的芍药、药用玫瑰、栀子;宁溪镇快乐村黄蜀葵、上桧村的栀子、方家岙村的芍药、覆盆子、牛大力;北洋镇瑞岩村的太子参、药用玫瑰、前胡,前蒋村的金银花、药用百合,渔岙村的仿野生铁皮石斛、林下白及等;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高起点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2.产业发展规划得到有效落实。目前,黄岩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长潭库区周围的9个乡镇,其中规模化基地遍及26个村;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主体从2017年底的34个发展到现在的72个;中药材种植面积从不足2000亩发展到9000多亩;栽培的中药材种数从仅10种发展到30余种;形成了自营或共建生产型、观光型、综合型等3种类型的基地;构建了露地结合设施、林药复合经营等种植模式;开展了黄蜀葵、铁皮石斛等产地加工和多项科学研究;产业产值从不足3200万元上升到6000多万元。根据对14家规模中药材基地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1461.57亩中药材栽培管理投入的劳务人工为37647个工时,向农户(贫困户)支付劳务工资4621885元,平均日工资123元,平均每亩支出劳务工资3162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出台黄岩区“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遴选一批优势品种,扶持一批示范基地,编写一套科普丛书,培育一支专业队伍,进一步将中药材产业有机地融入黄岩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兴旺、全民健康的整体环境中。 1.遴选一批优势品种。通过调查分析、优胜劣汰,科学遴选最适宜本区域发展的中药材品种并加以推广,形成优势品种的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逐步打造“一村(乡镇)一品”的格局,为创优创牌打好基础。初步考虑优先培育面积较大、基础较好的地产品种三叶青、菜头肾和近两年发展的黄蜀葵、白及、栀子等,以及发展历史悠久、市场信誉较好的中药材“陈皮”和“青皮”,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品种基础。 2.扶持一批示范基地。对现有的规模较大、模式合理、品种集中的基地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和运营扶持,通过2~3年的实践总结,形成成熟的、适宜的基地建设模式和经验,在全区范围内示范推广。初步确定扶持来自社会工商资本的屿头乡白石村的“中药康养花海基地”、上垟乡沈岙村和下方村的“名贵药材白及生产基地”、北洋镇联丰村和上郑乡的“林药复合经营基地”、宁溪镇宁联村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黄岩“康养中药生产加工推广中心”。为这些基地切实做好落实政策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技术含量、构建运营机制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3.培育一支专业队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素养。计划利用2年时间,①实施5~6个科技项目研究,提升基地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②由技术专家和药企高管采取现场指导、集中授课、专项辅导等方式,面向基地从业人员开展6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品种鉴别、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仓储保管和经营模式等方面;③邀请省内外养康专家教授,面向全区群众开展2次以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④创造条件,争取2021年邀请省内外中药资源研发、品种鉴定、栽培生产、质量评价的专家教授,来黄岩举办1次专题研讨会。 4.编写一套科普丛书。在整理分析最新的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组织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黄岩区农业农村局、黄岩区中医医院、浙江永宁药业、沈宝山国医馆、黄岩区红十字医院、黄岩药用植物园的专业人员,合作编写《黄岩中草药》系列科普丛书。计划分为《黄岩中草药·常用篇》、《黄岩中草药·食用篇》、《黄岩中草药·毒性篇》编写。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部编写工作,并正式出版发行,为区内外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提供科学性强、实用性好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