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0050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张瀚文、张莹莹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黄岩区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建议》(第202005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自2015年起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至2019年底,全区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8%,共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4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23个。2020年将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模式和机制,争取到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培育省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7个。 前期,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2017年印发了《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实施方案》,组建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级机关多部门和乡镇街道形成合力,区、乡、村三级联动,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二、加强分类设施建设。按照“分片集中处理”的模式,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2座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共建有21座处理站,各村将可腐烂垃圾就近运送到资源化处理站进行堆肥处理。处理站日处理量3吨或5吨。每座处理站均配备一辆中型分类运输车,负责覆盖村可腐烂垃圾的运输。源头分类采用“两分法”,农户配备双内胆垃圾桶,分别收集可腐烂、不可腐烂垃圾。 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运维资金保障。制订出台了《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且每年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精品线路创建等载体,合理安排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任务,并落实示范村创建补助经费及覆盖村日常运行管理经费。同时,为突出资源化处理站的长效运维,今年开始将处理站运行补助经费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维补助资金中单列。根据每季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督查检查情况,如发现资源化处理站未常态化运行的,扣除该站点该季度运行补助经费。 四、多渠道开展宣传发动。每个村统一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画和宣传标语上墙,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知识。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结合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通过多种载体,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发动。部分乡镇的文化站还制作了方言宣传广播,通过宣传车进行巡回播放,提高村民对分类知识的知晓率。 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乡镇间工作推进不平衡,部分乡镇街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有的地方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分类流程没有完全衔接,仍较为粗放,资源化处理站未能实现长效运行,源头分类减量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期运维资金压力较大,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补助力度,但与实际的资金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户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不够深刻,根深蒂固的垃圾处理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源头分类的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后期分拣、利用的难度。 下阶段,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能,重点采取以下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一、深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引导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强化督查考评,通过定期督查、召开推进会等方式逐步提升管理水平,落实长效管理。 二、拓宽投入渠道。一方面会同财政等部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经费测算,争取财政预算增加投入。同时,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化、产业化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可回收物与废品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回收与危险废物收运、餐厨垃圾回收与资源化处理利用等业务环节。 三、加强宣传发动。强化农户作为参与主体的积极作用,培育自觉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妇联、团委、教育等各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发动妇女、学生等带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感谢你们对我区农村生活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林再华 联系电话:13575804964 邮编:318020 黄岩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8月7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