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黄岩 > 人物春秋

全真高道伍止渊
发布日期: 2019-03-28 11:36   来源: 区信息中心 字体:[ ]

○章云龙


几年前,一张刘伯温古琴的踪迹引起国内诸多媒体关注。寻琴一事说的是:五十年前,一位名叫蒋逸人的年轻人,在黄岩一个道观与一老道长萍水相逢,在欣赏完一曲老道长演奏的《高山流水》后,道长看到蒋逸人音乐上的悟性,加之弟子四散、无人学琴,便想授予其琴艺,并相赠刘伯温古琴。

面对国宝,年轻的蒋逸人觉得应该献给国家。于是,他找到了当时的浙江省文管会,经专家鉴定,古琴是真品,专家称将择机展出。

五十年过去了,蒋逸人先生没有看到过古琴展出,鉴定的专家过世了,浙江省文管会这个机构也早已撤销。魂牵梦萦五十年后,蒋逸人先生踏上了寻琴之路,但许多的记忆都模糊了。在媒体的参与下,从杭州、路桥、黄岩、北京多方查找,找到了许多当事人及知情人,几经周折,终于查证到,这张古琴当时的主人是黄岩九峰玄都观住持伍止渊大师。这张蕉叶琴的原主人是刘伯温,琴的槽腹内题着12个字:“大元至正五年,青田伯温氏置”,现静静地躺在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里,寻琴故事圆满结束。

刘伯温是谁?伍止渊是谁?伍止渊为什么能拥有刘伯温古琴?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另一个事主伍止渊(1896~1966),黄岩城内管驿巷人,20岁出家,拜宁波佑圣观院主、全真龙门二十三代梅宗林道人为师,师父为其取道名伍诚鼎,道号陵源子。

在中华道教神仙谱系里,刘基被誉为文化之神。道教音乐在中华音乐中独具一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即古琴。据说,道教门派中古琴的传承往往传给同一门派中琴艺水平最高者。历史的契合,伍止渊是全真龙门派二十四代代表人物,琴艺造诣颇高,传给他也就顺理成章,至于历代相传中的细节,早已湮灭于历史中,不得而知。

说起道教,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历史上,道教流派纷呈。主要有全真、茅山、灵宝、正一、净明几大教派。代表人物诸多,理论各具特色但又互尊。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继承发扬。其中,全真教派为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王重阳全真道为丹鼎派之北宗。北宋熙宁八年(1075),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张紫阳派为丹鼎派之南宗。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晚明到清代,浙江是全真龙门派最为活跃的重镇。

台州道教从三国的葛玄、南朝的陶弘景、到唐朝的司马承祯与天台桐柏派、宋朝的张伯端与金丹派南宗,及至明清时期的全真道龙门派为著,人才辈出,在中国道教史上地位重要,到唐宋时期已盛。黄岩道教同样底蕴深厚。《历世真仙通鉴》记载着周代刘奉林与委羽山结缘。《列仙传》中记载着汉末的王方平修道于“黄岩石”,汉武帝时的著名方士司马季主、三国东吴赤乌年间著名道家葛玄、宋代的张伯端等诸多神仙、高道均曾修道于委羽山,元代黄岩人赵与庆已开始传播全真道。《云笈七签》中记述的神仙居住修炼的洞天福地,全国共计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黄岩有第二大洞天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第四福地东仙源和第五福地西仙源,足见黄岩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

在这样的道文化熏陶下,伍止渊勤研道书,戒行严谨,道学日升。21岁时曾入定(即端坐不食不动)21日,为近代少见。28岁时任宁波镇海县都神殿住持。1925年,于湖北长春观参加考戒,获第一名,被授予“妙道大师”称号。1929年,回黄岩道观;次年,在黄岩创办“追源学社”,研究道家仙学,讲授道家静坐功法,门下弟子百余人。刘伯温古琴“失”而复得,缘于其女弟子、路桥区士岙村道姑章福庆,她不忍师傅伍止渊辞世后古琴被卖,借了500元才购得。为给大师的古琴寻找到更好的安放之所,1981年,章福庆的丈夫邱方元(也曾当过道士)把古琴送到中国道教协会所在的北京白云观收藏,才使这一国宝没有流失。蒋逸人先生寻琴过程中的转机,与伍道长在玄都观收的弟子郑崇升提供信息有关,这或许也是个因缘。

伍止渊大师研习的“静坐功法”流传甚广。他从1930年开始传授虚实静功。对治疗无效的肺结核患者帮助甚大,能当日止血,两年后无药自愈。治愈二三十位肺结核患者。据其弟子张剑鸣回忆,五十年代中期,他向伍止渊大师学习虚实静功期间,了解到伍止渊大师还是道家南派张紫阳真人的第36代嫡系传人。大师精通道家内功,融合了全真道南北两宗要旨,并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传世的“虚实静功”系内丹经典传承,当取名于太上“虚其心实其腹”之语,也强调行功中的虚实相生之谓。虚实静功将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即“先天之先”阶段,就是未始之始、未身之身阶段;“先天”阶段,就是母亲怀孕后的阶段;“后天中的先天”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以前的阶段,也叫做“人元阶段”;“后天”阶段,也就是“后天中的后天”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以后的阶段。虚实静功原理着重于命功的性命双修,强调清静、无为、自然,重道德。虚实静功在练功方法上则分为人元阶段与地元阶段。人元功法分收心功、合一功、桃康功、入中功等四套功法。

黄岩方山,文化积淀深厚,儒释道共存,林木阴翳,寺观众多,是修道的好去处。原九峰寺在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方山一役后,至同治年间,由时任县令孙憙建起了九峰书院,书香阵阵。1930年,伍止渊大师以募缘来的60元银元,购得黄岩九峰书院西侧桃花潭南边的荒坡山地一块,兴建大殿三间、厢房五间、临水凉亭一座,并栽树植竹、整修桃花潭,观名为九峰玄都观。说起玄都观,不能不说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与《再游玄都观》,这两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作品。“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游玄都观》)与“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诗词虽有讽刺权贵之意蕴,但都有道观、道士、桃花之实景或意象。玄都观初起于何时何地,现在不得而知。但清同治年间(1862-1874),衡山玄都观却是道教著名宫观,至今都负盛名。我想,伍止渊大师在九峰建起的玄都观(也称小玄都观),当与此文化传承有关。

小玄都观柱悬平阳朴道人书联:“觅一壑幽枝,辗转尘埃教息马;借九峰片席,逍遥世外好栽桃。”周植花木,桃花灼灼,宛如仙源,开九峰公园园林化之先河。历史记载,1929年,九峰学村暨伍止渊大师率弟子浚桃花溪,成一泓碧水。靠南岸建攒尖单檐方凉亭一座,名镜心亭。此亭三面临水,外方四柱,顶住翘檐。内方四石柱,上承穹顶。镜心亭几经修缮与重建,石柱联语至今仍在,民国地方名流的遗墨,成为九峰一道亮丽的风景。

1933年9月,县城仓头街大火,伍止渊与许某从上海筹募,置消防车1辆,作公益事业。同年,任委羽山大有宫监戒大师,为八大师之一。1937年,伍止渊大师被礼请到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任住持。天台山桐柏宫,始建于东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鼎盛时期为唐代和宋代,当时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朝廷先后任命曾几、陆游、朱熹等领管,历代御赐极为丰厚,为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庭。1937年—1949年间,伍止渊在桐柏宫任住持,当时桐柏宫被日机炸毁,剩破屋10余间,道众四散。他一边修宫观、整宫规,一边传授功法,疗疾救人,受到乡邻病家的感戴,全真南宋祖庭由此得到中兴。曾有人赋诗赞誉伍止渊大师:“真人伍止渊,积德在人间。明心达本来,见性是金丹。”

1949年,伍止渊大师回到小玄都观,继续传道、治病。浙江大学生科院退休教师阮积惠与他结缘颇深。1960年,阮积惠得了一场大病,饥寒交迫,伍大师帮助了他,在九峰玄都观大殿辟出三分之一,让阮积惠温习功课,还专门赋诗一首,勉励阮积惠好好学习。阮积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人生由此改变。

在中国道教界,伍大师声誉甚高。历任黄岩县政协第一、二、四届委员,黄岩县第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著有《静坐却病生理学》一书。他与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和蒋宗翰方丈为师友。1962年,陈撄宁先生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蒋宗翰方丈任副会长,均住北京白云观,礼请伍止渊大师到北京白云观,讲授并指导蒋宗翰方丈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的隆重升座仪典。1966年8月10日,大师仙逝,遗骨葬九峰魁星岩下。1983年,小玄都观拆除改建茶楼。1991年冬,为纪念伍止渊大师,九峰人民公园专门在原小<玄都观边刻立《伍止渊大师事略》碑文,纪念这位从黄岩走出复归依黄岩的中国道教大师。

九峰有幸,这位力主筹建成立九峰人民公园的道教大师与九峰的缘分,并不以肉身的消失而逝,他的道学、善行早已融入方山这座名山之中,成为九峰文化的组成部分。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