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黄岩 > 史海钩沉

黄岩县名之正本清源
发布日期: 2019-03-21 14:34   来源: 黄岩区 字体:[ ]


关于黄岩县名由来,查考北宋《太平寰宇记》、南宋《赤城志》与历代志书及《浙江通志》,1300余年来,均援引南朝《临海记》所载:东汉末,中国道教名人“西城真人”王远(字方平)隐居之山顶(即今上郑洋头村后)有黄石,故名黄岩山与黄岩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对黄岩县名由来,是以《光绪黄岩县志·卷一》为据的:“黄岩,取县西百二十里之黄岩山以名之。”2002年版《黄岩志》、2009年版《黄岩风物志》也沿用此说,并附“三面壁立”的黄岩石图片。

黄岩县名因黄岩山黄岩石而名,自黄岩由“永宁”更名“黄岩”以来,一直未有疑议。而关于黄岩县名由来的正本清源,则发生在2005年。原因是:1984年出版的《黄岩县地名志》误将黄岩溪中的黄石(清光绪《宁溪王氏宗谱》所载之宋代宁溪八景之一之“黄岩枕流”)记载为县名由来,不过1993年出版的《黄岩市地名手册》已将这一错误更正。然而,1995年,上郑乡在黄岩溪圣堂殿段立的一块“黄岩石”碑及背面的黄岩县名由来说明存在谬误,引用了1984版《黄岩县地名志》的说法;2002年出版的《台州市黄岩区地图册》也引用了1984年版《黄岩县地名志》错误说法。这两次谬误带来的民间影响广泛,几乎掩盖了1300余年来的县名真相,对此,黄岩的方志界、文史界及两会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反响强烈,要求更正。

2004年3月,区方志办收到农工民主党黄岩总支“关于黄岩县名由来的黄岩石应重新确认”的提案(政协第54号)。区方志办在收集了详实的原始文字资料与图片、并实地踏看后,于当年6月在区长办公会议上作了详尽汇报,区政府于7月7日作出重立“黄岩石”石碑的决定。2006年春,由区地方志办承办的“黄岩石”石碑在黄岩山山顶的黄岩石旁伫立。石碑正面采用清代榜眼、黄岩名儒喻长霖的墨宝,书“黄岩石”三字;背面有黄岩区人民政府撰写的“黄岩县名记”。而原先立于黄岩溪圣堂殿段的“黄岩石”石碑也早已拆除。

黄岩县名由来,本是一件严肃而清晰的事,县名由来的正本清源也早已结束。然近年来,个别单位对此并不严谨,由于对黄岩历史缺乏了解,在没有仔细查证史料时,轻易就将早已更正的谬误再次扩散,重新以讹传讹,多次在公开资料上出现错误。如:2013年印赠的《上郑景区导游图》和《黄岩旅游》;2016年,《游遍黄岩》,第199页关于黄岩石的导游词,更是以大篇幅误导今人。

黄岩县名由来是已经传承了1300多年的史实,应该是极为严肃的事,不容随意更改、以讹传讹。尤其是在黄岩西部旅游正兴,全域旅游全面崛起之时,应本着不忘历史、尊重历史的态度,严谨地去对待历史,早日更正谬误。

 

 

 

 

 

附黄岩石碑文:

 

黄岩县名记

 

黄岩故地,自商朝至西汉,历东瓯、东海小王国历史阶段。其中西汉朝廷正式册封东瓯国是全国103个郡国之一。汉至南朝,历属回浦、章安、永宁(含台州南部及温州)、临海4县。唐上元二年(675),析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为设县之始。

唐天授元年(690),改名黄岩县。历代史志记载:因黄岩山而名;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山在永宁江小源。志书舆图标明山之所在位置。南宋《赤城志》援引南朝《临海记》: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山顶有黄石故名。自唐至今,县名传承一千三百多年。

橘乡地灵人杰,历史悠久,前为东瓯,后名黄岩,载入典籍,扬名当世。特于县名起源地黄岩山(仙石山)石驿旁立碑。

 

 

 

 

 

                                        黄岩区人民政府

                                   公元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立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