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黄岩 > 人物春秋

清末民初俞樾台州学派
发布日期: 2019-11-05 10:56   来源: 黄岩区 字体:[ ]

近代学术大师俞樾(1821~1907),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进士复试时,得到曾国藩赏识,后来和李鸿章一道成为曾门下两位得意门生,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五年(1855),俞樾任河南学政,二年后被御史弹劾“试题割裂”革职,遣回原籍永不叙用。同治四年(1865)秋,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同治六年(1867)冬开始,任杭州诂经精舍主讲,掌教长达31年。其间,先后到菱湖龙湖书院、上海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长兴箬溪书院主讲。

诂经精舍在杭州西湖孤山,嘉庆初年,阮元督学浙江时创建,为晚清浙江书院最高学府,两浙学子被选调到精舍读书。临海洪颐煊为阮元所赏识,邀入诂经精舍协助编修《经籍纂诂》中的《方言》,《十三经校勘记》中的《小戴记》,“人皆服其精审”

杭州诂经精舍与别的书院不同是轻科举而重经典。

经学是研究古代(先秦)经传,诠释训诂、剖析义理的学问,其中古文经学文风朴实,重证据、轻义理,称为朴学。诂经又称训诂,“训”是使用通俗语言解释古书词义,“诂”是用普通语言诠释方言。俞樾的经学研究成果,一是校正经传中的衍脱伪谬和重文讹错;二是考证经传中人名、地名、国邑和器物;三是补充先儒诠释之义,论述经传对事实褒贬是否恰当。所著《群经平仪》《诸子平议》和《古书疑义例举》为影响最大的经学代表著作。海内慕名求学者号称“门秀三千”,门下有戴望、朱一新、黄以周、章太炎、吴昌硕、施新华等全国著名学者。

俞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学术影响很广,特别是清末以来江浙地区学术思想颇深。传统学术流传主要由“家学”传承,所谓名师出高徒,台州的高徒是王舟瑶和章梫,还有入诂经精舍受到教诲的十余人,形成清末民初时期台州的一个学派。

章梫(1861~1949),号一山,三门海游小蒲村人。16岁师从宁海龚某,18岁中秀才,同年至诂经书院研学经史。因考举人不中,住书院十余年,得到俞樾面授,学习日精,成为俞师钟爱弟子。章梫研读经史为主,兼学数学、天文、地理,具有成就。光绪二十八年(1903)考中举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1904)是科举史的最后一科,章梫考取进士,殿试授翰林院检讨,时年41岁。此后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德宗(光绪)实录馆纂修,京师大学堂经科、文科提调,邮传部、交通部传司所监督。

章梫在北京担任过多所大学校长,为民国初期教育作出贡献,译作《教育管理法纲要》;著有《康熙政要》《一山文存》《一山骈文》《王(舟瑶)章(一山)诗存合刻》《一山息吟诗集》;并参与续修《浙江通志》,校订明初方孝孺《逊志斋集》。

王舟瑶(1858~1925),号默庵,黄岩城内人。少时师从黄岩王棻,就读九峰书院,攻读汉史、古文辞、训诂、经史、义理之学,撰有《说文玉篇分部考异》《读说文札记》。光绪十一年(1885),被浙江学政调入杭州诂经精舍学习,其著述得到俞樾称赞,受到指导。光绪十五年中举,被福建、江苏督学聘请。光绪二十一年,编纂《台州府志》。后任京师大学堂经史教习,编《经史讲义》《中国通史讲义》。光绪二十九年,任职两广学务处,监督两广师范学堂。著有《群经大义述》《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台州文征》《默庵集》等

清末,朝廷特别设立经济特科,选拔一批“洞达中外事务”优秀人才,因戊戌变法未得实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诏令京城及各地大臣荐举人才,台州有5人被荐举,其中三门1人,黄岩4人。工部侍郎张仁辅保荐章梫(拔贡);两广总督张之洞保荐王咏霓(安徽凤阳知府);兵部尚书裕德、工部侍郎唐景崇保荐喻长霖(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萨廉保荐王彦威(工部员外郎);刑部侍郎沈家本、两广总督岑春煊保荐王舟瑶(举人)5人中,章梫、王舟瑶、王彦威出于诂经精舍章梫门下。

章梫与王舟瑶同是俞樾门下优秀门人,为台州晚清时期学术造诣精要人才。王、章两人于学术相互共勉,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王舟瑶《复章一山书》:“瑶与足下年近四十,德业文章俱未造古人堂奥,奔走衣食年复一年,竟成何事。每一念及,不觉起坐傍皇,竟夕不成寐也。”光绪二十七年(1901),两人论述古今学术十分精辟:“惟孔孟程朱为无毒,其余诸子无不有毒不善;学孔孟程朱不过近于迂,终不失为君子不善。学诸子势将发狂而祸人其害不可言,故学不可以不慎。”王舟瑶将其子王敬礼投入章梫门下为弟子,受到教益。

辛亥革命后,两人均辞官赋闲,不愿为新政权效力,但对时政有不同见解。民国6年(1917)张勋复辟前,有人荐举王舟瑶出山相助。舟瑶于清末时曾呼吁“采西学之无弊者以为用中之端”,而面对大厦已倾之局势,力陈不可为之,晚年改穿道士装束,专心纂辑乡邦文献以终。而章梫则不同,辛亥革命之后痛不欲生有殉难之意,坚拒袁世凯、徐世昌函电相邀,张勋领兵北上与遗老策划复辟,章梫参与此举。民国19年(1930)章梫从上海至天津入觐逊帝宣统,后定居天津以终。

俞樾临海门人尤莹(1858~1897),字庸熙,号鹿蓀,桃渚城外村人,增广生。浙江学政选调入诂经精舍,众多门人中,尤莹性情纯朴,学业优异,惟读书外无其他嗜好,受到俞樾器重,付于重任。尤莹将国子祭酒王先谦《皇甫经解读编》重作目录;又将俞樾《春在堂全书》4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门进行编目。两书整理后,方便学者检阅。又根据俞师诗文集,编成《俞曲园先生年谱》2卷。尤莹还著有《淑许堂经说》3卷、《玉仿经解》22卷、《许书重文疏证》8卷、《式古堂经解续编目录》2卷、《考定文学议补注》3卷。这类经解著述,居台州近代经解之首位。尤莹英年早逝,年仅39岁,俞师撰《尤子鹿蓀传》。

临海周郇(1850~1882),字叔筼,选入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学习训诂、音韵、经说、词章之学。同治九年(1807)举人,任知县。周郇精于算数、物理,潜心制造机械、火器,研究洋务,有多种科技著作,为近代台州科技人才。

俞樾黄岩门人王彦威,青年时与王舟瑶同受业黄岩王棻,后转师俞樾、孙衣言“受经术及古文义法”,又问学于名家戴望、赵之谦、李慈铭等。王彦威与王舟瑶转益多师,俞樾只是其中之一。王彦威于同治九年(1870)中举,终官太常寺少卿、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著有《清季外交史料》《清朝大典》《清朝掌故》等史著;经学著作有《史汉校勘记》《黎庵丛稿》等。

黄岩门人还有王维翰,廪膳生,精于诗词文赋,被浙江学政(原侍郎)吴存义调诂经精舍深造,受到俞师教益、以恩贡生终。著作多为乡邦诗文集。张濬,廪膳生,“徐学使调入杭州诂经精舍,从德清俞樾游”。后任黄岩九峰、清献两书院讲席,47岁以优贡任知县。撰著有《镕经室集》《宁海县志》《戚继光年谱》。管世骏,廪膳生,“瞿文慎督浙江学,征入诂经精舍肄业,为俞院长樾所激赏”。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著作大多为乡郡文献,经学著作有《半耕堂经说》4卷。孙泂,“少从王棻学游庠,后就学杭之诂经,受经师俞樾之熏陶,学乃大进”。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王士骏,“从德清俞荫甫游”, ⑮同治十一年(1872)拔贡,任福建诸县知县,有经史著作。

俞樾太平县门人陈殿英,字桂舟,少时学于本县黄濬,后从全椒县薛时雨,“获益最深者莫如德清俞太史樾,居西湖亦最久,师弟相得最深,诂经精舍课即高等。陈殿英尤工于书,善刻摩崖大字,“俞太史西湖上题名以百数,皆殿英铁笔也”。所著有《五经要议》《道德经疏》《与竹石居文集》等。台属宁海有徐履(1859~1924),光绪秀才,选调诂经精舍,“以经学见知于名儒俞曲园,”学成后聘任杭州育英书院(之江大学前身)院长,逝于民国13年(1924)。

 

俞樾掌教杭州诂经舍,门下弟子于清末民初学术界著多成就,台州的英才亦如此。当代学界探究其因,概括为俞樾的治学方法。诂经精舍不主张死读书,而是重于研究性,先由老师布置书目和课题,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撰写文章,在一定的期限里交卷,然后老师再解答问题,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俞樾的诸子学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字句疏解,让人们能够阅读这类古籍,印证儒家经义。

俞樾在台州的弟子,为台州南宋以来各大学派的最后传承,民国时期以后,台州再也没有学派传承。自南宋台州创立南湖学派至民国俞樾学派,近千年的台州学术终于结束。

 

释:

①  民国《台州府志》卷106《人物传六》。

②③ 《台州市志》卷28《人物》。

④  民国《台州府志》卷23《选举表三》。

⑤⑥⑦  王舟瑶《默庵集》卷10《复章一山书》。

⑧  《三门文史资料》第三辑《章一山先生事略》。

⑨  尤莹、周郇见民国《临海县志》卷2122《人物》,及《近代中国的学术传承》。

⑩  《默庵集》卷8《太常君行耿》。

  《默庵集》卷8《记王歗林明经》。

⑫⑬⑭⑮   民国《黄岩志稿》第23篇《人物》。

   清光绪《太平续志》卷5《人物志》。

   新编《宁海县志》第24编《人物》。

   王明德《近代中国的学术传承》。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