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部门动态

关于我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 2019-10-15 11:22   来源: 黄岩区 字体:[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目标,2017年4月开始,我区开展了以截污纳管、源头管控、规范排水为重点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计划到2022年,我区将全面建设成为“污水零直排区”,范围为19个乡镇街道的所有建成区以及乡镇级以上工业园区和全区的雨污水主干管网。

截至今年7月,全区市政主干管网和居民小区一二级管网深度排查完成397.5公里;全年计划开展23个居民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已开工建设13个,3个完成建设;对库区四乡(富山、上垟、屿头、平田)开展主干管网、居民小区的深度排查及整改工作,深度排查已完成;开展7个省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主干管网排查完成率36.7%,园区内企业排查完成率和整改完成率分别为85.4%和43.6%;各乡镇街道对照《黄岩区2019年度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细则(试行)》以及相关会议精神,建立四张清单,开展挂图作战和销号整改。全区工业企业板块排查完成79.2%,整改完成47.7%。六小行业及其他类基本完成排查,整改完成75.2%。企事业单位排查完成74.2%,整改完成51.4%。但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设污水处理能力、管网建设、长效运管等各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时间特别紧迫。我区“污水零直排”工作已全面启动,根据《黄岩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到2022年7月底前,我区将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时间上尤显紧迫。

(二)专业队伍缺乏。“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已在全省全面铺开,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比较稀缺,供不应求,技术服务力量严重不足,建设团队力量不一,质量和进度均不易确保。

(三)管网方面因素。一是处理能力不够充足。我区现有3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江口污水处理厂、院桥污水处理厂、宁溪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分别为12万吨/天、1.95万吨/天、0.2万吨/天,总处理规模约14.15万吨/天。由于同期全区供水量约为15.6万吨/天,再考虑到企业的自备水、雨污串管及农村地区的生活自备水等综合因素,污水处理能力已经不足。此外,根据《黄岩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测算,至2022年,我区城乡旱季污水量将达到16.72万吨/天,雨季达到19.33万吨/天,若遇台风等特殊天气,3座污水处理厂将全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将导致一部分污水溢流河道,污染水体,引发灾害。

二是运行负荷接近饱和。从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来看,江口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93.3%,院桥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98.9%,宁溪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102.2%,由此可见,我区污水处理厂运行已接近满负荷,或者已超负荷。

三是管网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区建有污水泵站15座,一、二级污水管网366公里,污水管网基本覆盖城乡建成区。但由于原先老城区管网设施建设标准低、新建区建筑设计未能全面落实好雨污分流以及建设主体多头相互衔接不畅等历史问题,城区管网系统存在较多的疑难杂症。

(1)老城区管网设施建设标准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排水系统建设未实行雨污分流,导致老城区范围的相关建筑和配套市政道路都是雨污合流。前几年虽然采取末端截流的改造方式,但没有真正在源头上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2)新建区建筑设计未能全面落实好雨污分流。特别是新建城市商业区一些“六小行业”集中的临街商铺,在房屋设计时对商铺店面的排水、排污、隔油等问题未作考虑,造成进驻商铺管线衔接不规范,导致雨污串管甚至造成管网堵塞,严重降低排污能力。

(3)建设主体多头,相互衔接不畅。各建设指挥部、属地乡镇(街道),原则上都按照一个“城区排水规划”实施建设,但是在管网末端,因受区域界限因素制约,无法全盘统筹考虑,甚至有些管网标高不一,造成排水无法畅通。

(4)建设标准、质量不一。比如,有些管网错接河道排放口,一旦河水水位上升,超出泵站提升能力,就容易造成内涝;有些管网雨污串管,造成雨天污水量骤然攀升,加重泵站排水负担;有些管网因资金短缺或技术管理能力不足,管径过小或管线未全线完工,造成污水输送管路不通畅;有些管线在建成后长期未得到妥善维护,特别是90年代建成的管线年久失修,淤堵、破损等现象普遍存在。

(5)报批程序不完善。如少数地区、少数单位未经审批报备,擅自开展电网、电源建设,破坏了污水管网,有的甚至造成管网堵塞等;部分企业不按照区里统筹安排布设污水管道,自行设计污水管道,由于管道购买渠道随意、口径偏小等原因可能造成管网质量不能保证、污水排放不畅等后果。

四是运维监管不够到位。目前乡镇管网由乡镇管理维护;城区管网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处负责日常养护;开发区范围管网由经开区负责。由于各个地方多头管理运行维护,缺乏统一运行、管理和维护,加上监管审批不到位、资金安排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管网淤积情况非常严重。

五是群众参与不够充分。群众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但支持和参与治水的意识和行动不够。比如雨水管和污水管随意乱接、不允许在自家门前进行管网施工、生活污水乱倒雨水井等情况屡见不鲜。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建,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主要推动院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和开展江口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院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计划扩建4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出水水质为准四类,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江口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计划扩建4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出水水质为准四类。截至7月上旬,院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土建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投入试运行;江口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已完成立项,在做可研报批,环境影响评价已招标,目前正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预计该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2021年前投运。从全区污水处理能力总量来看,院桥二期和江口三期建成后也只能达到22.15万吨/天的处理量,建议规划至25万吨/天以上。

(二)源头管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一盘棋,构建“城区—城郊—农村”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统一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污水管网的建设规划,杜绝多头规划、无法统一的情况。严格审批程序。破除多部门审批管理、又都管不好的旧格局,指定由一个部门进行污水管网建设方面的审批。严格管理。加强对已建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建立完善已建管网移交和档案管理制度,建成污水管网建设运营管理平台,严格实施管网巡查、检测、清淤和维修等机制,切实落实日常养护、管理责任。

(三)雨污分流,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加强规划指引作用,推动全区零直排区“一张图”创建。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突出把好源头关口,根据全区零直排创建规划,开展零直排创建工作。对建成区,在深入排摸的基础上,一方面结合区片改造,配建高标准、成系统的截污管网,分步推进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另一方面,对暂时保留区块也应尽量实施雨污分流局部改造。对新建区,要提高建筑设计要求,严格落实雨污分流标准,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实行统一标准,特别对新建小区的临街店面房,在设计阶段,都必然配套完善的排水排污隔油池等配套设施。同时,要强化规划刚性尺度,严把管道建设设计关和雨污设施施工质量关、验收关。科学安排工程进度,实行“先摸排、后建设”。建议集中时间对所有污水管网进行全面疏通养护,同时应用CCTV管道检测、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科技手段,彻底摸清地下管线的现状,查清雨污混接、管道破损、管道淤积、管道断头、管道堵头应拆未拆和拆除不彻底等相关情况,一一予以解决落实。最后,按创建标准将各个创建单元的支管接入管网系统,实施较为彻底的零直排改造。施工过程中尤其应注重工程质量,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赶进度,而不是一味压任务。把好验收关。按照竣工验收标准各项要求,逐一对每项治理工程、每条线路、每个设备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细致化验收,做好验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立即向监理人员反映,要求施工方限时改进,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四)专业养护,加强污水管网运维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头建设,及时移交、系统维护”的原则,明确管网运维管理部门,加快理顺建管机制,消除管理死角,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水平。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建立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对新建、改建的管网应及时予以更新;落实跨部门、跨区域的统一管网养护队伍,可考虑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辖下成立国有公司,进行专业打理;也可考虑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业打理;每3—4年对管网进行一次检测、养护。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如加强建筑市政配套验收监管,对临街店铺,特别是多次转租不同行业的店铺,要加强排水系统的改造监管,杜绝私接乱接造成的雨污串管问题。

(五)依托平台,加强治水工作宣传力度。综合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对雨污分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工作原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纠正市民的一些错误认识,引导市民自觉执行雨污分流要求,从源头上减少污水进入雨水管。积极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智囊团和宣讲团工作,配合各类公益活动,广泛动员学生、党员、妇女骨干、青年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治水。

(作者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作者】: 杨天雄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