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黄岩 > 旅游会展

西 部 名 胜
发布日期: 2018-12-26 11:51   来源: 黄岩区 字体:[ ]

桐树坑红色景区 位于平田乡桐树坑村为国家AAA级景区,是我黄岩区首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有桐树坑革命纪念馆、浙东十八潭等景点。依托当地深厚的群众基础,桐树坑11年红旗不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如今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成为了省、市、区干部群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加强党性锻炼、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浙东十八潭是一个将山水景观与红色旅游融合交汇的景区,游在十八潭,眼观四处景,心忆光辉史。茂密的森林,雄奇的岩石,层出不穷、形态各异的瀑布水景,融合着红色文化,令十八潭别有一番意蕴,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力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黄岩智能模具小镇 位于黄岩新前街道是获得AAA景区称号的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企业22家,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7家,4家企业产品被认定为浙江名牌,多数代表国内乃至全球顶级的模具制造水平。景区内道路整洁宽敞,旅游标识清楚美观,虽是工业基地,却听不到丝毫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重点骨干企业设有对外开放的展览馆,游客可以自由出入,见识下黄岩高端制造业的雄厚实力。是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布袋山景区 位于屿头乡布袋坑村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坐落于括苍山支脉,与黄岩城区相距40公里,海拔有510米,常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气候宜人。景区由弥勒谷景区、布袋溪漂流和古村落景区三大景区组成,相传是唐末布袋和尚游方到此,留下了多处酷似弥勒佛的山峰。弥勒谷景区,幽深绵长、悬瀑跌水、深潭遍布景区,粗犷中不失柔性,充满着原始深透韵味;布袋溪漂流,为军事探险漂流,惊险刺激充满着挑战和诱惑;古村落景区布袋坑村,是一处深藏大山重重叠翠里的美丽小村庄,流水、古桥、窄巷、木屋、石墙、梯田、竹林,极具古朴风韵,呈现给人们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画。布袋山十二景是:雄狮护谷、壶中乾坤、老僧听泉、鼎湖秀色、双龙戏瀑、苍山云影、飞阁流丹、桃源人家、牯潭秋月、九天凝碧、廊桥蕙风、弥勒朝圣。

大寺基景区 位于上郑乡大寺基林场为国家AAA级景区,海拔1295米,是台州市第三高峰,黄岩最高峰,黄岩母亲河永宁江和永嘉的楠溪江均发源于此。大寺基是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共有大寺基、开田、老岗基和双场等4个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活立木蓄积量已达15万立方米。大寺基林场是长潭水库源头水源涵养的主体部分,对水源涵养、改善水质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欧式风情的“袖珍小镇”灿烂夺目,背靠1234米高的白峰尖,居高远眺皆是层层叠叠的山峰。尽显原生态的品味风格和大气之美。开往大寺基的盘山公路类似于川藏公路,虽然海拔没有那么高,但上山途中会有强烈的耳鸣。大寺基有大片大片的梯田茶园,所产茶叶叫龙乾春,是1987年研制的,用针形烘炒而成的绿茶,特品是采摘一芽一叶,经杀青、揉捻、整形、烘干制成,茶叶挺直细秀,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清澈,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爽口。江南向来和烟雨相伴,殊不知江南还有覆雪的时候。来到大寺基细看江南雪,犹如走进水墨图画,感受非凡雪景之神韵,更有一番韵味。山下是绿意盎然,山上却冰天雪地,仿佛一瞬间进入了东北的寒冬世界。那盖在山上的素白,让整个世界显得淡雅清净,格外出神。到黄岩大寺基赏雪,细看江南雪韵,好心情充满旅程。

蓝美庄园 位于北洋镇前蒋村为国家AAA级景区,总占地面积1450多亩。2014年开始建设,2016年开始试营业,每天接待游客达5000人次以上,高峰时期近万人次。按照4A级以上农业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目标是将它打造成台州市最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高科技的农业休闲体验综合体。

中国柑橘博览园 位于澄江街道为国家AAA级景区,占地5000亩距离黄岩城区仅8公里,由柑橘博物馆、柑橘观赏园、黄岩名人馆三部分组成,是现存最大规模连片的柑橘种植观赏园,种植了全国所有的180多个柑橘品种。园区依托黄岩千年橘文化,以橘海为主景,以起源地为立足点,以划岩山、松岩山两个风景区为双翼,分为入口广场区、橘园观光区、游客休憩区、采摘品尝区、精品销售区。五月的这里,绿意盈目,幽雅宁静,充裕着四溢的橘香;十月的这里,硕果累累,枝头欲滴,洋溢着丰收的景象。一旁的中国柑橘博物馆承载了属于橘的文化,而黄岩名人馆则述说着黄岩古老韵味的积淀,构成了中国柑橘博览园的独特风景线。苏轼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溯澄江而上,穿橘林而过,形成独特的江南橘乡风光。

富山大裂谷景区 位于富山乡海拔800余米,占地1500亩,为6000万年前花岗斑岩山体崩塌形成的现代冰缘地貌,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清晰的山崩地裂地质遗迹。景区内常年云雾缭绕、崇山峻岭、涧水长流,有神奇的岩石,神秘的洞穴,富山云海及森林瀑布等,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古村落、古作坊、古民风韵味十足。而地质演变形成的地裂、山崩景观更是国内罕见。景区现有富山问财、裂谷寻宝、古壁修篁、石亭锦帆、山崩地裂、洞府双龟、天坪餐秀、双岩涌泉八大景点。游客可一路揽胜,寻宝探奇,在石缝中穿越,忽见一山,不时豁然开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岩大瀑布 位于上郑乡大溪村距黄岩城区50公里,是浙南罕见的天然瀑布群,以“我国水性女神历史文化与瀑布水景的结合,对水和女性的赞美崇敬之情”为文化主线,以“绿谷深林瀑布群,弱水三千女儿情”为景区形象定位,讲述着水和女性千古不衰的话题。景区内溪水蜿蜒、彩石遍布,山间飞瀑流泉、茂林修竹,自然风光十分优美,50—100米大小瀑布遍布,悬瀑、跌水集中,其中恩坑瀑总落差约130米,瀑布最宽可达30米左右。雨量较小时,瀑布形成两级;雨量较大时,瀑布直冲而下,形成一级,气势雄伟。大瀑布十景为:黄岩仰水、竹林听泉、九泄龙吟、洛神濯秀、羞女陈情、潇湘飞瀑、素女论经、天妃雨花、绿谷清流、双溪餐秀。新增的全景高空玻璃滑道则让游客们体验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与美感。

灵石寺塔 位于县西22.5公里潮济乡灵石中学内。宋乾德二年(964)始建,宋末清初二度重建,为六面七级砖结构,呈六角形。1987年,按宋代营造法复原重建。塔内层层有宫,宫中有物。22宫出土塔里塔、泥石陶铁佛像、贝叶经、锦绣、药材、古钱、金属盒、舍利子等4000余件,花纹砖刻山水、历史、宗教、戏曲图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旁灵石寺,东晋隆安二年(398)始建,初名甘露寺。次年,五斗米道孙恩农民起义军屯兵于此,伐木造舟,旧传天降飞石而改名。宋时赐名教忠崇报寺,清代3次重修。今存大雄宝殿5间,重檐歇山顶,黑色筒瓦屋面,全部石柱,1988年重修。校园遗有南宋太常少卿谢伋白莲池。

小澧桥 古称履仙桥,在县西15公里小澧桥街,宋代始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条石砌单拱,长24米,宽3.1米,高7.7米,东13级、西15级,如北京玉带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掌 位于北洋乡茅蓬观音堂后,高约6米,宽约3米,厚1米,直刺青天。姿态各异的岩石围绕四周,构成奇景。

长潭水库 位于县西25公里。1963年水库竣工,湖面52784亩,水面碧波浩瀚,四周丛山叠嶂,晴则水光潋滟,雨则山色空蒙,为旅游避暑胜地。

黄岩山 又名仙石山,为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黄岩县两座山之一。位于县西50公里圣堂乡丛山峻岭深处。南朝《临海记》载东汉时中国道教名人王方平居此修道:“山上有石驿三石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而名仙石山;又载“山顶有黄石”而命名黄岩县。石驿后依翠坡,突出悬崖陡壁之巅,险峻奇秀;表面龟裂,状如棋盘,又称“着(弈)棋岩”。山下黄岩溪畔,有1块长约6米桂黄色巨石,龟裂风化;旁有黄岩潭,清晰见底,旧时日色折射水光,晶莹耀目,观者结庐石上,得名“黄石枕流”。为宁溪八景之一。

耀溪山 又名龙角岩,位于圣堂乡。2块巨石兀立,形如龙角,山顶耸岩峋嶙,已封山百余年,现有36亩阔叶林。对面南峰山,有宋末名贤王所墓址。民国37年(1948)4月,浙东“铁流”部队与浙南括苍支队第二中队会师于山下圣堂殿。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