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10002061/2018-60980 | 发布机构: 上郑乡 |
生成日期:2018-01-3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文件编号: |
黄岩区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 ||||
|
||||
黄岩区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一、岭后村 (一)基本概况 岭后村位于黄岩区西部,东与下郑村交界,南临青山,西同上郑村交界,北面临黄岩溪,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2396亩,耕地面积115亩,山林面积1923亩,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9户,总人口425人,党员17名。今年以来,该村按照区乡两级要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项目扶贫、薄弱转化、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巩固市级卫生乡镇示范村为抓手,全面推进全村环境和经济建设发展深度融合。 (二)主要特色 今年以来,该村结合“登革热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投入20余万,进行全村生活环境大整治,清淤200平方,修复水管100余米,安装防护栏170米,观赏围栏130米,购入花箱150个、盆栽花1500株,修建无害化卫生户厕219座,取缔露天粪坑121个,彻底改造脏、乱、差地方8处,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逆袭”成为市级卫生乡镇的示范村。此外,本年度村主职干部履职承诺5件实事,其中,污水管路修理,目前已完成;引水工程(抽水泵站)建设,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道路两侧绿化建设、酒厂后农业观光旅游园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 (三)具体措施 岭后村有竹坦、上屋、梅树里、牛路口四个自然村,其中,上屋污水管路部分未接,且各自然村已接的污水管管身较薄,多处地方发现破损。下阶段计划进行全村污水管铺设和更换,实现全村污水集中更好地收集和处理。同时,围绕卫生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缮道路,完善交通基础;整治桥下溪,打造卫生村“水亮点”。 为了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开展党员活动和丰富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岭后村计划建设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将设有党员培训室、会议室、便民服务室、村两委办公室、计生工作室、读书室等,为服务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四)提升目标 依托市级卫生乡镇示范村和党建示范村的优势,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全面提升整村的人居环境,推进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提升效能、服务群众,促使发挥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洁化、绿化、亮化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二、上郑村 (一)基本概况 上郑村位于黄岩区上郑乡,为上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黄岩溪自西向东流过,将上郑村分为上郑、隔水两个自然村。交通凸显,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户数297户,共有821人,党员23名。 (二)目前现状 上郑村主要姓氏为郑氏和陈氏,郑姓在明朝从永嘉迁入,陈姓在清朝初年迁入,郑、陈两姓在此地耕种置业、繁衍子嗣,且和睦相处,这是中国村庄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至今,上郑后街留有四座三合院、四合院,其中有原民国陆军中将陈苍正四兄弟及陈荣楫所建的一座四合院。 上郑村后街为宁溪至上郑其它村庄乃至永嘉、仙居的必经之路,后街路面原全部采用平坦溪石铺就,两侧是木制联排房屋,间有三合院、四合院,一路古香古色,别有一番幽静。由于经济发展,村民收入增加,很多村民已渐渐搬离后街居住,部分木结构房屋已渐渐破败,且由于老街区没有公共厕所,后街扔保留一部分露天粪坑。原有优雅清静的古街变成了门可罗雀、杂草滋生的角落,因此对后街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古街风貌迫在眉睫。 (三)具体措施 按照统筹兼顾、综合保护的要求,开展古街建筑立面改造和修缮工作。修补古建筑顶瓦、加固墙体、古建筑立面改造。对老街房屋产权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梳理,依据村民意愿,灵活出台相应政策,既鼓励村民继续居住老街参与改造,也同意村民搬迁至新区。围绕上郑古街文化,完善上郑村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古街溪石铺装,对后街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固加宽后门溪防洪堤,建设休闲绿道,于古街融为一体。 (四)提升目标 上郑村位于黄岩西部,集体经济无收入,一直以来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对上郑古街进行恢复性开发,结合现有的隔水公园、小城镇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推进,对上郑将来旅游发展提供一个亮点,也为上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创造增长点。 依托此次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契机,加大对上郑村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庆、传统饮食等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也契合上郑乡大旅游、大开发发展的目标。全面提升整个村庄宜居环境,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使上郑古街旧貌换新颜,恢复往日繁华,成为市民“宜居”“宜游”的古村落。 三、垟头庄村 (一)、基本概况 上郑乡垟头庄村位于黄岩西部,距离乡政府6公里,距台州火车站54公里;甬台温高速入口49公里,三面环山,环境优美。黄岩山就在村内(黄岩县名的由来)。垟头庄村东与小英山接壤、南与下庙毗邻、西接干坑、北与农林相临。 全村260户792人,村支部共有26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3名。共有4个自然村,分别是萌菜垟、斧头岩、上洋、垟头,35个村民代表。 (二)、主要特色及优势 1、资源优势 (1)黄岩山 黄岩山位于垟头庄内,自然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天授元年(690年),永宁县更名为黄岩县。志书记载,黄岩县名的出典来自西部的黄岩山。这里道教名人王方平的故事,仙人担石、仙人窝灶等等。2002年开始开发黄岩山,2009年黄岩山游步道全线贯通,建成黄岩山长廊1座,凉亭3座,为探寻黄岩山的仙踪道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山上的杜鹃花较多,品种有大叶杜鹃、小叶杜鹃等,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另是一番景致。 (2)古树群公园 昔日露天粪坑地,今朝养心好去处。说的就是垟头庄的古树公园。村内有古树群1处,古树8颗,树龄1000年以上的1颗。据区气象局测量,古树公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000个以上,旁边住着的胡老太今年已100周岁了,苍桑古树见证了垟头的发展,向人们述说着垟头人民保护环境、注重环境的理念。 (3)石板溪 下庙溪垟头庄境内整个溪道是一块大石板(简称石板溪)。石板溪就象深山里的璞玉,为人们所不知,石板溪长约1公里左右,经过溪水的冲刷,整个石板溪溪床平整,水深较浅、水流平缓,溪水清澈、石板干净,是一个天然的休闲场所。象这样规模的石板溪,为省内所罕见。 (4)花山、花谷 黄岩山上的杜鹃花很多,数量达万颗,品种有大叶杜鹃、小叶杜鹃等,而且这些杜鹃花都比较集中,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另是一番景致。 在黄岩山脚下,有一条1里长的梅花谷,谷里种有美人梅、绿梅、朱砂梅等十多个品种的梅花,每到冬天,梅花竞相开放,是江南的香雪海。在进黄岩山的两侧,有桃山几十亩,每天春天,桃花开放,另有一番蕴味。 三花(梅花、桃花、杜鹃花)、山花,是垟头庄区别于其他花海、花谷独有的资源,为垟头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助添翅膀。 三、具体措施 (一)田园休闲区块 创新田园休闲模式,建设鲜花区、户外拓展区、儿童亲水区,农事体验区等相关区块,结合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打造环境优美、丰富的农业科普资源、多样的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农村自助休闲”的好去处。 (二)林家大院古建筑修复 林家大院是上郑乡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伴随着林家大院,垟头庄村林家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在这里诉说。林家仍至垟头人民对于修复古建的愿望十分强烈。为了接续垟头故事,对林家大院古建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计划建设一个垟头庄村村史馆,把上郑甚至黄岩的村庄发展史浓缩到垟头庄村史馆中,用以教育青少年。 (三)黄永古道修复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 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对古道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垟头庄村境内的黄永古道保存比较完整。村里计划对黄永古道进行修复,同时进行景观提升,为建设步行街打下基础。 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本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以下有利条件: 一是有一个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村民对壮大集体经济信心十足并支持村委工作。 二是本村及周边具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军会师纪念馆、老宁溪八景黄岩枕流、黄岩县县名由来黄岩山、石板溪、古树群等旅游资源,绿水青山环绕,风景宜人; 三是便捷的交通条件,随着82省道库区的贯通,黄岩城区到该区块时间只要45分,交通便利;324省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四是周边县市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市民到黄岩西部山区出游的人数不断增多,为该区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资金筹措方式:通过争取黄岩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460万元。 六、预期效益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体经济发展收益,提取发展资金,滚动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预计通过收取停车费、民宿农家乐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每年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村集体经济能够增收20万元以上,村民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七、主要目标 通过1至3年努力,使该区块建设成为一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力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打造富有活力的黄龙谷生态休闲度假精品村打下扎实基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