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10002042/2017-149287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17-09-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区行政执法分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度工作思路 | ||||
|
||||
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区行政执法分局全面总结2014年城管执法工作,并科学谋划。现将我局2014年度城市管理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区行政执法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的精心指导下,以“多城同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等工作为重点,围绕“忠诚、亲民、公正、奉献”的工作理念和“守护城市,创造宜居,提升品质,创造幸福”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务实创新,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反复性、动态性的特点,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市容管理街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我局实施分区片、分类管理,结合我区城市管理实际,将辖区分成9大区块,并按照市容环境秩序管理难易程度,列出一类主干街路、二类次干街路、三类背街小巷和四类城市重要节点,统筹调配一线执法力量,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同时,于一类主干道设立“街长制”公示牌,公布该责任区块街长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2、完善渣土环保监察制度。我局完善渣土环保监察巡查管理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实现管理的全方位、多时段覆盖。结合渣土环保监察中队队员业务素质水平等实际,合理分组,日班队员分成两组,分别负责在建工程渣土运输路面监管及泥浆处置和餐饮店、汽车修理店排水情况的排摸登记;夜班分四组,负责在夜间对在建工程的渣土和泥浆处置情况进行监管。此外,充分利用专业信息中心平台,对运输车辆动向实施监测,对车辆运输数据进行统计。 3、制定黄岩区户外广告规划。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户外设施多、乱的现状,为今后户外广告的编制、审批与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岩户外广告设置标准化,我局不断探索建立户外广告管理长效机制,委托黄岩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黄岩区户外广告设施规划》,实地调查并召开广告商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根据我区实际进一步完善户外广告规划。 4、做好“门前三包”补签及宣传工作。按照“包洁化、包序化、包绿化”的责任要求,我局进一步改善城区商户经营状况。一方面,加强对主街道的沿街商户“门前三包”的签订工作,在原先与临街单位、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基础上,对漏签、未签“门前三包”责任书的新开店铺等进行补签,共补签“门前三包”责任书2700余份。另一方面,加强宣传,逐门逐户开展宣传教育,对“门前三包”具体内容、管理标准、扣分方法、责任书正本张贴等情况进行解释说明,督促各店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强化经营者的公共道德意识和依法经营、文明经营理念。 (二)突出重点,深化治理,全面开展各项整治行动。 2014年,我局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以“多城同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等专项工作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各类专项整治。 1、开展流动摊点、越门经营等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结合各路段的不同特点,我局采用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工作。2014年,我局参与清晨行动、零点行动,夜巡等市容专项整治行动150余次。纠劝占道经营14000余起,处罚2500余起;纠劝流动摊贩10000余例,取缔2600余例,罚没三轮车、手拉车等经营车辆582辆。 2、强化人行道序化管理。为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资源,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停车行为,我局疏堵结合开展人行道序化管理。一是新增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2014年,我局于阜云路、唐元路、复元路、天元路、塔院头路、二环西路、世纪大道、兴东路、横街西路、朱砂街、桔乡大道、环城北路、横街东路等路段新增停车位1597个。二是在机动车无序停放频发的关键位置采取硬隔离的手段,设置低位路障;在不适宜停车的人行道口设置石墩。三是全面开展违章停车整治工作。截至2014年11月,已拍摄违法停车41387例,处罚29524例。 3、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我局多次集中力量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对学校周边的无证摊贩、占道经营、乱张贴、乱张挂等现象进行管理,并设立专人岗位,在重点时段重要路口进行实时管理。此外,中高考期间,我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强化我区各考点市容环境卫生和噪音监督管理,并出动13辆城管执法车开展“招手即停”送考服务。 4、开展街景立面专项整治。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开展东路村宾馆灯箱集中整治、跨桥广告集中整治、一店多牌专项整治、桔乡大道门头广告统一整改、南门大转盘至十里铺红绿灯广告整治等一系列广告专项整治活动,拆除二环西路、世纪大道、劳动南路、桔乡大道、印山路等路段违法广告209块,面积约41390平方米。另一方面,做好城市“牛皮癣”整治工作,对非法小广告联系电话进行停机处理,共停机294个。 5、加大环保监察工作力度。一是开展非法排污专项整治。我局制定了《区行政执法分局“斩污除患”雷霆行动工作方案》及《三中队建筑泥浆、三产行业排污管理工作安排》,对城区三产行业非法排污口进行滚动式、拉网式的全面排查,对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同时,组织人员对全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整治,现城中村所有共75家畜禽养殖场已全部关停、迁移。二是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对我区建筑工地、建筑材料运输企业、煤炭等物流运输企业、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重点道路交通运输扬尘路段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运输企业等自行整改。自5月整治工作开始以来,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每周开展2至3次集中整治,共查扣违章车辆20余辆。三是开展机动车占道清洗及维修专项整治。我局联合多部门对全区的洗车场、汽修场进行现场检查,对存在无照经营,证照不齐,未按排水要求建造沉淀池、隔油池、排污沟等环境保护设施造成污水横溢,不具备与洗车、修车作业相适应的经营场地,占用城市人行道或道路进行洗车、修车等问题的15家门店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按规定自行停业整改,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依法进行停业整改的经营业主,开展联合执法、强制关停。四是开展餐饮行业油烟乱排放专项整治。我局对油烟排放违规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唐元路、迎春小区、朱砂街等重难点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对存在违规排放油烟,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休息的,要求业主限期整改,改装排放油烟的管道,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进行高空排放。 6、加强渣土管理、加快消纳场建设。一方面,开展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是否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证、工程运输车是否存在抛洒地漏现象、车辆是否100%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问题进行严格审查。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消纳场建设。我局局领导带队,现场考察消纳场建设,做好头陀、茅畲、院桥等处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相关工作,详细了解泥浆池等设施建设进度,督促业主加快施工进度。截至2014年11月,江口街道芦村的黄岩亿丰消纳有限公司、澄江街道三官堂村的黄岩自强建筑基础工程已通过各项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已投入消纳运营工作;院桥镇四联村的黄岩自强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新前街道杏头村的台州市黄岩聚鑫消纳场、头陀镇山头姜村的台州市黄岩区海川建筑垃圾消纳有限公司、头陀镇中岙村的黄岩汇丰消纳场仍在办理审批手续。 7、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一是开展违法建筑网格化巡查监管。截至11月中旬,我局对巡查发现的违法建筑共立案42起,结案38起,罚款金额总计为1909704元,其余四起正在处理之中。此外,有4起侵占河道管理范围的违法建筑已立案拆除。二是继续推进“三改一拆”。我局积极参与乡镇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指导、协助各乡镇街道做好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全力打击各类违法建筑行为。截至11月中旬,我局规划监察中队共参与乡镇街道组织的违法建筑拆除行动47次,出动执法人员601人次,协助拆除违法建筑面积共286836.7平方米,清表70亩。三是做好“五水共治” 涉河违建摸排、拆除工作。全力协助各乡镇街道做好涉河违法建筑的摸排、拆除工作,截至10月底,共参与涉河违法建筑拆除行动30次,出动执法人员233人次,拆除涉河违法建筑共计140321平方米。 8、开展长潭库区环境集中整治。组织开展长潭库区“集中整治月行动”、“百日整治行动”、“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拆解非法营运的排筏50多张、拆除4处烧烤场地和场地里的烧烤墩及违章搭建、拆除库区非法广告牌100多个。 (三)正风肃纪,强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 我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熟练,人民满意”的执法队伍。 1、完善管理制度。为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我局先后制定了《打卡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区行政执法分局2014年度市容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区行政执法分局督查工作办法(试行)》,分别对上下班纪律、市容市貌管理考核标准、执法监督工作进行了规定。 2、强化督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市容市貌工作的督查力度,结合市局“街长制“考核要求对市容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印发考核督查通报7期,督查通知单58份。2014年度,处理本单位职工违纪行为11例,其中3例作辞退处理。 3、开展执法培训。2014年,我局重点对市容中队执法队员开展了4次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同时,针对城市管理协管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我局开展不定时培训,提高协管人员业务素质。 (四)公正执法,优化服务,提升城市管理队伍形象。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从群众角度出发,公正执法,不断优化服务,全力提升城市管理队伍形象。 1.严格公正执法。我局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处罚,2014年,规划类案件立案登记78例,结案72例。非规划类案件登记390例,结案389例。 2、及时接访。2014年,我局共受理96310热线1866起,其中政策咨询类403起,市容环卫406起,城乡规划106起,违法停车729起,环境保护116起,其他106起。市区两级政府12345热线 405件,均得到有效处置。处置数字城管交办件1810余件,结案率达99.71%。办理上级部门交办信访件6件,接待来人来访58起,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进行有效化解和控制。 3、强化疏导点建设管理。为实现流动摊点“疏堵结合”管理,我局进一步加强疏导点建设,一方面,在合适的地点新建疏导点,另一方面,对老疏导点进行提升。2014年,我局新建后洋疏导点1处,提升改造岙岸、西江二桥疏导点2处。现共有水果、蔬菜类、早点小吃类、日用品类疏导点6处,缝补类、配锁类小型便民服务点约20处,安排入驻疏导点摊贩数量366个,安排入驻服务点从业人员35个。 4、做好审批提速工作。针对群众反映普遍的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时间长问题,我局结合上阶段运转情况,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办事效率,减少了群众“鞋跟上的成本”。在今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受理后的各类案件的核准时间从过去承诺的5个工作日,广告类提速至1—3个工作日,建筑垃圾类提速至3—5个工作日,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 5、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开展网络宣传。为适应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需要,我局建立了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由来自各科室、中队熟悉计算机操作的队员32人组成,明确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助理、网络监测员、网络评论员职责,并专门邀请市委宣传部王旭敏同志来我局开展舆情引导培训讲座,提升网络评论员业务水平。此外,我局开通了黄岩区行政执法分局微信平台,及时公布工作动态,提供相关咨询,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我局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城管工作的实际要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城市管理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还未完全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主动性不够,对市容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标准下降、要求不严。 (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仍需完善。一是专项整治成果容易反弹。越门经营、人行道违停、流动摊点、“门前三包”不落实情况,虽经前期整治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极易出现回潮反弹。二是建筑渣土、泥浆管理不够规范,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消纳场建设进度有待加快;三是与乡镇街道工作配合度、执行度不高,致使部分违法建筑未能有效拆除。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我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加剧了城市管理矛盾。与民生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和数量不足,导致城管人员与流动摊贩之间矛盾频发,市民停车难、行车难、乱停车现象依然严重。 三、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5年,我局将围绕“精细管理、公正执法、服务群众、打造宜居”的总体思路,继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新发展、环境面貌新提升。 (一)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塑造良好形象。 一方面,加强督查管理。以工作内容为重点加强督查,按照《区行政执法分局督查工作办法(试行)》,在加强市容整治、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将督查工作重点延伸至全局各科室(中心)、中队。同时,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加强落实各项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的督查。严肃查处着装方面、办公室卫生方面、食堂就餐以及上班时间玩手机、游戏等各种违规违纪和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围绕重点工作,通过网络媒体、纸质媒体等传播媒介,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意义、措施和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市容管理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境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制度,建立定岗定责执法责任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巩固主街道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永宁街、竹场前、一菜周边、二菜周边、柏树巷、桂枝街、柔桥中巷、海棠街、花鸟市场、九峰新村早市等重难点区域的整治工作。 (三)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力度。 一是做好建筑垃圾处置招投标制度和处置费托管代付制度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制度的建设与落实。符合条件的建筑工程必须通过招投标制度和托管代付制度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置,并在试点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二是加大消纳场建设力度。督促江口街道芦村的黄岩亿丰消纳有限公司、澄江街道三官堂村的黄岩自强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尽快完成全部建设,确保建筑垃圾处置招投标制度和处置费托管代付制度试点工作的如期开展。同时,继续积极寻找考察其他选址,积极推进院桥镇四联村、新前街道杏头村、头陀镇山头姜村、头陀镇中岙村等处的消纳场建设,确保我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完善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设。完成建筑垃圾监管软件和平台的建设,将全区所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GPS信号和工地、消纳场的出入口视频监控信号接入监管平台,做到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和工地、消纳场车辆进出情况,保留运行轨迹,建立倒查、追查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规划执法工作。 一是建立规划审批项目跟踪验收机制。争取在明年与区住建局进行协调,建立规划审批项目跟踪验收机制,对于工业园区内的新建建筑物,从放样到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进行全程的跟踪监察,以便能快速有效地判断违法建筑,及时进行处理。二是继续落实违法建筑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根据已有的网格分工,定人定片开展巡查。发现违法建筑或违法建设行为,依据相关程序进行查处,并由片区负责人进行跟踪监管,建立台账,确保违法行为停得住、违法建筑拆得下。三是探索建立违法建筑处置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由违法建筑的处置部门(包括各乡镇街道)及时将违法建筑处置决定及其执行情况,书面告知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或者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便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及时协作,做好违法建筑的处置工作。
2014年11月26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