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7199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黄建函〔2017〕43号 关于台州市黄岩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17199号提案答复的函 唐信益委员: 你在台州市黄岩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的建议》(第2017199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新型城镇化要求改变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模式,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核心内涵,真正打造高品质宜居之所。2016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领导到位后,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已将其列为当前黄岩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六大短板”之一,并把“提升短板工作作为贯穿五年的首要任务”;“区十六届人代会报告”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珍惜历史文化底蕴,重视历史文脉传承”,并将“加大‘36街72巷’改造,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列入“2017年十大民生工程”。目前,天长路区块作为新一轮旧城改造试点工程,强势推进,并已全部完成签约,进入腾房阶段。同时,在深入调研排摸老城区“36街72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于2016年初正式启动“美丽街巷”改造提升工程,采取“局部改造、有机更新”方式,完成对东、西城街道范围的斗鸡巷、花园巷、仁风路、肇泽池巷、学前巷、教善巷等老街巷进行改造提升,得到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此基础上,我区不断深化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启动并深入推进以孔庙、五洞桥区块为核心的“城市文脉延续工程”,保护黄岩街巷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需要做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适度保护”。下阶段,我们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在大力推进“城村双改”的同时,在规划设计、功能完善、宣传引导等方面强化对城市文化保护,不断丰富“宜业宜居”城市内涵。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城市规划顶层设计。坚持“保护性开发、开发性保护”原则,抓紧开展老城区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重新调整修编老城区规划,对空间关系、用地调整、市政配套、文化保护、交通路网等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特别是要把老城区具有传统文化、古街巷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因子独特城市建筑风貌融入到规划中,形成兼具全局性、整体性和远见性的改造规划蓝图。同时,要在黄岩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下,做好老城规划与新城规划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新、老城区人口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好老城区规划与美丽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对接,挖掘和发挥老街巷的历史文化积淀作用,着力打造一系列美丽街巷,助力我区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二、推进文化保护节点工程。在认真总结“36街72巷”美丽街巷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启动并深入推进“城市文脉延续工程”:一是加快推进孔园改造扩建工程,恢复完善孔庙历史建筑构架,并通过对周边相关建筑改造,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配套地下停车场,打造黄岩城区文化保护新节点,争取年内启动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五洞桥修复及环境改造工程,加固修复五洞桥,并结合“五水共治”,启动实施沿河滨水区环境改造,并异地移建天长路等旧城区块改造的文化古建筑,改变五洞桥周边环境及水资源环境,打造绿脉、水脉、人脉、文脉“四脉”相融的和谐生态空间,争取年内启动建设。三是继续深化美丽街巷“36街72巷”工程。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实施仁风路、直下街改造,及斗鸡巷区域和肇泽池巷区域扩面覆盖,挖掘街巷特有历史文化内涵,保护黄岩街巷格局和历史文脉,提升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四是全面完成九峰书院重建工程。在完成九峰书院建筑及配套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充实书院功能,打造凸显黄岩传统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文化平台。 三、探索谋划文化保护新途径。结合我区老城区实际,坚持远、近相结合思路,牢牢抓住城市文脉保护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历史文化重要节点保护,谋划在打造橘源小镇、乡根小镇、委羽山公园等地域特色区块建设,构建城市护城河生态绿道网络,以及推进东官河沿河改造过程中,异地移建或配建城市文化特色建筑,打造一批兼具底蕴深厚和现代气息的文化新视点和新亮点,并形成有机统一的保护机制,充分彰显历史文化保护的现代价值,实现旧城改造与文化保护的平衡发展,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支撑。 感谢你对我区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人:叶 建 联系电话:84273109 邮 编: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年6月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