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2017年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日期: 2017-08-22 21:31   来源: 区府办 字体:[ ]

为了进一步增强制定规范性文件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区农林局起草的《黄岩区2017年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7825日前,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陆黄岩区人民政府(www.zjhy.gov.cn),通过网站首页右侧的《文件草案征求意见系统》,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书面形式将意见反馈至:区法制办(区政府大楼702室),联系电话兼传真:84120251,邮箱:hyfzb704@163.com

 
 

                          黄岩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17822

 

 

 

 

 

黄岩区2017年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黄岩区被列入农业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7]2)文件要求及省农业厅相关会议精神,实施黄岩蜜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资源循环利用,结合黄岩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柑橘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柑橘优势产区和精品生产基地,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突出政府责任。要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主导,把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作为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落实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突出政策引导。结合黄岩区“肥药双控”工作,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橘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等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产生的有机肥,鼓励橘农应用秸秆、修剪的枝条等农作物废弃物果园覆盖、生草覆盖、种植绿肥等措施,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

3.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利用方式,配套相应的有机肥施用设施,做到省工省时、简便易行,让橘农愿意用、用得上、有效果。

4.突出优势区域。优先扶持柑橘优势产区和精品生产基地,项目区所在地政府要重视程度高,推进种养结合,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中打造一批有机肥替代、绿色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发挥示范效应。

5.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探索适宜的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集成组装有机肥利用技术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形成社会多方参与的格局。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开展肥料统供统施等社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推广应用。

(三)目标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提升种植与养殖结合水平,引导橘农利用畜禽粪便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加工施用商品有机肥,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初步建立起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组织方式,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技术模式,构建黄岩蜜橘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一是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到2019年底,黄岩蜜橘核心产区和精品生产基地化肥用量减少50% 以上。二是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到 2019年底,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黄岩蜜橘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推动品质指标大幅提高,100% 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三是土壤质量明显提升。到 2019年底,黄岩蜜橘核心产区和精品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 或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土壤贫瘠化、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二、实施区域及技术模式

(一)实施区域

2017年项目确定在南城、西城、北城、澄江、新前、高桥、江口、头陀、北洋、宁溪、茅畲和上 12个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实施面积1万亩以上。优先选择管理较好、当地政府和村居重视、橘农主动配合等推进措施有力、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柑橘基地实施。

(二)技术模式

1. “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

项目以“有机肥+配方肥”模式为主,橘园应用商品有机肥面积达到1.3万亩,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丰富的区域,鼓励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积造利用堆肥。

2. “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在头陀镇新界村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50亩,配套钢架大棚、喷滴灌设施、智能控制系统。在其他有条件的橘园,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3. “果—沼—畜”技术模式

在头陀镇新界村实施“果—沼—畜”模式200亩,与规模养殖相配套,建立100立方米大型沼液池,配套滴灌设施,将沼液沼渣施于果园。

4. “自然生草+绿肥”技术模式

新种植的橘园及新前、江口、头陀、宁溪、茅畲和上垟等乡镇街道的山区橘园实施“自然生草+绿肥”模式2000亩,土施有机肥,再利用自然生草或种植绿肥覆盖土壤,减少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5. 农作物废弃物还园覆盖模式

实施茭白秸秆废弃物橘园覆盖2000亩,其中,澄江街道凤洋及周边村1000亩,头陀镇断江及周边村1000亩,实施时需要整村全面推进。有条件的橘园实施修剪的枝条粉碎还园,配置枝条粉碎机,共实施枝条粉碎还园2000亩。

(三)补助方式

补助方式由区农林局会同财政局根据各地实施面积补助给乡镇(街道)。以物化补助为主,“自然生草+绿肥”模式、茭白秸秆废弃物橘园覆盖、“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果—沼—畜”模式也可用“以奖代补”项目方式建设。采取物化补助的,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在实施乡镇(街道)、村确认施有机肥橘园面积的基础上,认真核实相关协议,确保相关物资在作业前兑现到位。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方式的,由实施主体经乡镇(街道)同意后,向区农林局申报,项目建设、验收等程序需符合区有关规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实效。区农林局成立局长任组长,分管土肥与水果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实施小组,加强协调、搞好服务、推进落实。有关乡镇(街道)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属地管理和工作推动,牵头组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配合,促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技术指导

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橘农、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关键技术。与大专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攻关,每年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并最终集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三)强化创新服务机制

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在黄岩建设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开展有机肥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采取向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合作组织等购买有机肥料、运输服务、施肥服务等方式,加快有机肥推广。

(四)强化监督管理

农林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切实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项目取得实效,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加强项目采购过程监督,确保“公平、公开、公正”,防止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在黄岩区科学布置柑橘园地土壤质量监测网点,跟踪土壤肥力变化。在示范基地开展土壤质量、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投入品使用等调查,推进柑橘生产全覆盖、全过程监测。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科学评价行动实施效果。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严把有机肥原料关,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有机肥产品质量。

(五)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柑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推动五水共治、化肥减量增效、产品提质增效,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等方面的成效,把“替”字唱响、做亮,营造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